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大明征途 > 第一百一十一章 知己知彼

第一百一十一章 知己知彼



        控制了言路之后,再加上又有很大话语权的光海君的支持,北人党的野心急剧膨胀,当然不会满足现状,任由南人党骑在头上。

        为了能把南人党给打倒,北人党试图抓住南人党的根基予以沉重打击。在明军主力撤出朝鲜后,支撑南人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就是屡立战功的李舜臣领导的朝鲜水军了。因此,要除掉柳成龙,首先就要先把李舜臣给除掉。

        不过,李舜臣毕竟是有过极高战功的将军,当时朝鲜陆军大溃退,只有李舜臣的水军始终没让日军占到丝毫便宜,并多次阻击了日军的后方运输线。为了能够成功打倒李舜臣,北人党拉拢了名将元均。

        元均与李舜臣,年轻的时候都在北方抵抗女真族的多次入侵。当时,他们两人都是抗击女真入侵的名将,名望不相上下,因此元均与李舜臣之间,曾就为了战功产生过了巨大的分歧。到了“壬辰倭乱”之际,两人又都不约而同地都成了水军的将领,很自然的,他们又为了军功问题产生了矛盾。

        虽然元均是陆战的名将,但对于水战就不行了。加上李舜臣同样在水战上立下了赫赫战功,并得到了柳成龙的亲睐,令失意的元均感到非常不满。

        北人党利用了这两个人的私人矛盾,来削弱南人党的力量。在北人党的支持下,元均上疏诬陷李舜臣在战时与日军有过勾结,虽然说李昖并不相信李舜臣通敌,但由于李山海控制了言路,使得形势对李舜臣非常不利。

        并且,李昖此时也已经对逐渐做大的南人党产生了警惕,议政府领议政和左议政都是南人党把持着,如果再加上一个掌握着兵权的李舜臣,岂不是有了威胁自己统治的实力?

        显然柳成龙也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考虑到大局初定,既不想与北人党产生大规模冲突,又不能失信于李昖,因此弃车保帅,没有积极阻止北人党弹劾李舜臣。而李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李舜臣无辜地被灌上了“莫须有”的罪名,丧失了军权。

        北人党的第一轮反扑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南人党支持的李舜臣失去了统帅水军的权力,元均成了水军统领,掌握了朝鲜的水军。

        南人党此次失去的不仅是水军的统治权,他们的巨头之一、担任左议政的李德馨本是北人党首领李山海的女婿,对于柳成龙对待政敌过于保守迁就的个性本就非常不满,再加上这次没有保住功勋名将李舜臣,他在政策上已经偏向于中立了。

        而南人党另一巨头李元翼,是个资历丝毫不输于柳成龙的老臣,他也不满柳成龙独自一人掌控南人党,并且妥协的做派。因此南人党虽然表面上还是掌握着议政府,但内部却矛盾重重。

        北人党方面,通过了“壬辰倭乱”涌现了一大批新的人才,如郑仁弘、洪汝淳、南以恭等人。李山海早年被柳成龙扳倒之后,就失去了北人党的实权,不过由于他的威望,还是被北人党的后辈们请出来作为精神领袖。

        这样一来,虽然像南人党一样,在北人党内部也有斗争,但总算有个精神领袖作为他们的首脑,在对抗南人党这个问题上,北人党内部还是非常团结的。掌握了水军之后,再加上已经有了不少话语权的光海君的支持,北人党竟然隐隐压过南人党一头,这从去迎接朱常洛的大臣中,北人党占据了六个位置,而南人党仅占了四个位置就能看出端倪。

        当然,朱常洛看了冷漠搜集到的情报知道,朝鲜内部的矛盾还不止于此。

        挫败了西人党的东人党之所以分裂成南人党和北人党,还是在于建储上。朝鲜王李昖如同朱翊钧一样,此时也是没有嫡子,他本人比较欣赏次子光海君,在与西人党的建储之争上,东人党便支持光海君,借此击败了支持定远君的西人党。

        当朝鲜把自己选择的世子人选光海君报给大明,希望大明进行册封时,却出了问题。大明也正为了国本之争而焦头烂额,与朝鲜不同的是文官集团在与朱翊钧抗衡。面对朝鲜的世子人选既不是嫡子又不是长子的光海君,内阁和礼部当然大笔一挥,以违制驳回。

        正是由于大明的态度,东人党内部本就有一些矛盾,最后直接分裂成了支持光海君的北人党和转而支持长子临海君的南人党。

        由于东人党分裂成南人党和北人党,之前支持定远君的西人党虽然实力大损,但也似乎看到了机会,再加上他们有定远君的生母、深的李昖宠爱的仁嫔金氏撑腰,作为搅局者也算是勉强够格。

        朱常洛对去边境迎接自己的那个一脸憔悴、尽显菜色的定远君,还算是印象不错,看来他能够捞到去迎接自己的机会,应该算是从光海君和临海君相争中渔翁得利。不过显然,从那些相迎的大臣中没有一个是西人党的人员中便可看出,西人党和这位王子的处境似乎不算太好。

        看完手中的这些资料,朱常洛对于朝鲜目前的局面有了个清醒的认识,不由得心生感慨,看来还是有了亲信好办事,不然光凭劳鹰先前提供的那些资料,此时恐怕已经过时了,就不能很好的掌握局势,也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了。

        从目前朝鲜的朝局来看,朱常洛感到似乎是北人党占据了一些优势,而南人党由于内部的矛盾和一些错误的举措,虽然表面上看来还掌握着议政府,但行事多了许多顾忌,被动了不少。

        不过,暂且不论北人党如何,对于他们支持的光海君,朱常洛的印象就十分不好。倒不是说光海君慢待了他,而是通过历史,无论是不靠谱的国内史书还是朝鲜的实录,都对光海君这个人的评价不算好。

        朱常洛曾经不止一次的告诫过自己,史书是写出来,统治者和个人的倾向太重了些,也许会虚构不少“史实”,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不过,史书即便是歪曲大明,却不一定会对朝鲜的历史歪曲太多,更何况朝鲜的实录也对李氏王朝这第十五代君主颇有微词,与国内的史书相印证之后,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抛开成见,从朱常洛这段时间了解的情况来看,光海君的能力至少还是不错的。万历二十年,壬辰倭乱爆发,临海君李珒被俘,朝鲜王李昖仓皇逃出平壤,命令十七岁的光海君李珲摄国事、整军备。光海君收集流散的朝鲜各部兵马和义兵,号召通国勤王,以图恢复。

        这些举措还是起到了不少作用的,不说那些收拢的残兵败将和义勇的战力如何,至少这些人变身辅助兵种,还是给予了作为主力的大明军队不少方便的,后勤上着实轻松了好多。

        但是,可能是受到大明国本之争的连累,虽然朝鲜曾经数十次的上疏大明,请求册封光海君为世子,结果无一例外被大明以“继统大义,长幼定分,不宜僭差”的理由拒绝。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光海君即位后,采取一种圆滑的外交政策,在臣服大明的同时也向后金示好,消极执行大明各种命令和措施,资助了当时后金急缺的不少战略物资。

        纵观李氏王朝,对大明不忠的朝鲜君王,也就出了光海君一个

        基于此,朱常洛对光海君心中有着不小的成见。何况,他自己本身就是大明国本之争的主角,作为皇长子,在没有成为太子之前,于政治立场上,就天然注定了他不可能去支持身为次子的光海君。

        既然立场已经注定了,那么就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支持光海君的北人党一步步掌握实权,打压其他势力。

        当然,以朱常洛的身份,根本就没有必要光明正大的表明立场,也不会有人逼迫他表明立场,他只需在关键的时刻,破坏一下北人党的重要布置,或者暗中支持一下南人党,或者拉西人党一把即可。

        想到西人党,朱常洛便想到那个一脸菜色的定远君,不由得笑了起来,挺有意思的一个人,只是不知道心性如何。

        南人党如今正处于内斗,谁也不服谁,想要暗中支持的话,也要找个代言人才行。他们的三巨头中,首领柳成龙虽然老成持重,但从资料上看,似乎没有太大魄力;李德馨政策上偏向中立,又是北人党李山海的女婿,也不太符合心意。

        另一个南人党的巨头李元翼,是朝鲜太宗之子益宁君四世孙,属于朝鲜旁系王族,颇得百姓爱戴,曾得到过“李公桑”的称号。“壬辰倭乱”爆发后与金命元等人镇守平壤,立下了不少战功。平壤陷落后组织义军打击日军,帮助李如松收复平壤,立下战功,受封为明朝的“崇政大夫”。

        这个人政治上属于强硬派,与李如松的关系不错,曾说过要反攻到日本去的言论,倒是个不错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