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风云机械 > 第九十四节 炼油厂开始生产

第九十四节 炼油厂开始生产



        祝楷现在确实忧心液压系统的设计,这里会碰到许许多多的液压元器件的功能性设计要求,要想有不错的可以工业化生产的设计成果出来,必须有一批液压专业方面有很深造诣的专家学者队伍,在上海,甚至在亚洲祝楷是认为不可能看得到,欧洲也许会有不少,但是他不熟悉,纽约或是其它的美国城市就应该有这么一大批人在从事这方面的理论研究,祝楷当前迫切需要做的是招揽他们,或是投入资金马上开始理论完善和实践工作,研究所就应该侧重这方面的技术储备。

        这件事祝楷想仔细地和李嗣晨谈谈,可是因为他一头钻在燃气轮机和发动机上就出不来,许多的回电都是三言两语敷衍了事,本来还以为他是沉迷于纽约的繁华都市,询问了晓翰,才知道他和雷凯威还是钻在麻省理工的实验室出不来。

        没有办法,只好让席勒尔招聘一位从事液压方面研究的人,到研究所来主持这项液压元器件设计的工作,希望他能领导一个较有水平的液压研究团队,解决当前迫切的应用问题,期间或是独立完成试制,或是联合专业院校一起开发,这就取决于研究的进展了。上海的楷鸿研究所还是派出了一批学员加入这个研究团队,以期望他们能够学习掌握液压设计和制造的技术,回来能够运用到工程机械的制造上。

        祝楷自己也在苦苦地设计这些工程车辆,每天都是沉在华楷的办公室或是家里的书房,人也变得很木讷,谁和他说什么,他都是随口应着,回头就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江惠芳和妹妹们起初是非常紧张祝楷如此的行径,警卫们主动向她们解释了老板一贯以来对技术的痴迷,渐渐地她们也就适应这个疯子一样的丈夫、哥哥。

        期间,纽约的燃气轮机方面还是有了不小的突破,整个研究团队在麻省理工的两个研究生伤好后加入了研究所之后,工作开展地异常迅速,这还是得益于祝楷关心那次试验事故并且积极赔付带来的影响,两人为研究所人性化的关怀所感染,毅然在毕业后放弃了大公司的邀请,进入了祝楷的研究所继续从事燃气轮机的研发工作。

        这次的突破主要还是在叶片上,在试制了许多的耐高温合金材料之后,两位研究生提出了在叶片表面进行再一次涂覆耐高温涂料的设想,在实验后表明这个设想行之有效,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涂层材料试验,确定何种材料、何种涂覆工艺,现在的成果应该是比之前跨了一大步。不过因为壳体材料方面、火焰筒以及其它一些地方还有许多的研究工作需要做,短期之内可以实现工业化还是个梦想。

        发动机的研制则是相对要好得多,运行的时间是越来越长了,现在期待的还是材料上的突破。不过因为发动机理论的研究深入,在柱塞式发动机上也得到了不少的助益,现在的功率已经往七百的方向突破了,飞机上的测试速度可以达到近450千米/小时,也是个不错的成绩。

        祝楷的疯狂工作的状态最终被浦东炼油厂的全面完工所打破,在十月十八号这天,祝楷的五千吨油轮从中东满载着石油回来,在合兴钢铁厂的油码头上,油轮接驳了油管,直接把石油卸载传送到炼油厂,当炼油厂的炼制电门合上的时候,所有人都在欢呼,这是华楷工业公司全面正式运营生产的标志。

        李烽和丁经理比祝楷还要开心,他俩从此可以告别那个寅吃卯粮的日子,可以说扬眉吐气了。祝楷确实没有什么感觉,炼油厂是他最忽略的一项工程,几乎就是李烽在指挥,丁经理在拆东墙补西墙,当然还要金所的三四百工人师傅的日夜奔忙。

        青岛的合资船厂建设全面铺开,德方需要对工人进行岗前培训,李烽建议到造船所抽调之前参与炼油厂施工的人员,最后还是和金所筛选了一百人加入了跟德国合资的船厂工作,这也是祝楷最愿意看得的结果,他们可以最快速地学习先进的船舶制造技术,这批人员将会成为未来祝楷船厂的核心。

        在华楷公司祝楷的办公室里,李烽正在和老板两人轻松地聊天。

        “老板,这是第二天正式开始往油码头输送柴油了,各地来加油的船只开始排长龙了,呵呵,开了五个加油口还是不够,我建议弄到十个吧!”李烽高兴的说道。

        “你就别添乱了,十个口子,你炼油厂到时候炼出来的柴油跟不上怎么办?其它的油品现在不是还没有打开销路嘛!我们的价位是很有竞争力的,让他们等一下又怎么了。”祝楷不以为然,虽然看着生意兴旺,但是重油、汽油的销路还没有上来,需要有油锅炉的船只过来加油才行,要加强宣传。

        “化工研究的几个人怎么样了?”祝楷还是关心石油的深加工,如果把石油化工整个体系运行起来,那样的效果是惊人的。

        “研究所还没有建好,让他们做实验都没有地方,他们又能怎么样?大不了是理论研究方面多花点功夫。”李烽确实对各项拖后腿的工作头疼,可是研究所实验楼是裙楼的建筑,规模宏大,里面的设计真不是急能急得出来的,现在还是需要耐心,许多的东西建筑工程队并不熟悉,甚至美国工程师都不知道一些实验室是干什么的,不时还得请教老板,这里可千万别搞岔了。

        “慢点吧!争取一次性完工。对了,凯旋号几时回来?”祝楷问道。

        “已经出发十几天了,估计二十六号左右回来,你的飞机会一起回来,真是期待啊!”李烽飞过祝楷带回来的水上飞机,很过瘾,那速度真是让人无话可说,估计到青岛去一趟也就两三个小时,那样就方便了。

        “亨利那边情况怎么样?”祝楷问道。

        “你不是要求他们继续生产嘛!现在他忙着那呢,自动步枪据说已经定型了,要不去看看?”李烽问道。

        “哦,还是挺快的!走,我们去看看。”祝楷回答道。

        军工厂就在华楷公司边上,它的研究室靠近合兴钢铁厂一边,独立的一幢三层楼房,亨利和英国人研究团队正在评估这款最新的自动步枪。

        这是一款类似于G01设计款式的自动步枪,手枪把,优质的木托,下装式弹夹,二十发子弹,它秉承了G01的适用性,枪管是适用亚洲人体型的稍短一点设计,利用导气和弹簧实现自动上弹、开锁、退壳动作,英国人为了减少这款枪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过大的问题,把子弹口径改成了4.85mm,射击距离达到了700米,整个重量只有4.2kg。这应该是非常不错的一款设计,然而亨利的一句话就迎头浇了一盆冷水。


        “导气回路会经常性出问题,如果是一梭子全镂空了那还问题不是那么大,一旦搞成点射,就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而且枪支不能生锈,否则还是会出故障,也不能进泥沙。”随着亨利的话语,祝楷的热情一下子就消失了,英国人在一旁也是紧缩眉头,太憋屈的感受,试验室里非常顺利非常成功的一款设计,在实践中会是那么多磨难。

        “我要求两个条件,一个是可靠性,一个是经济性,如果是故障不断或是贵得离谱,这款枪械都失败的,你们再找找原因,我并不设定时间表。”祝楷说道,他和李烽对望了一眼,也是很失望。

        亨利跟他们一起从实验楼出来,他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和老板商量。

        “老板,我们的武器G01的销路是最好,但是就山东方面反馈回来的信息,枪支的重量还是稍微偏大了一点,而且有人用这款枪做狙击枪使用,效果也不错,我想应该改变一下部分的设计,其中之一是改变G01的木托设计,使得重量能够减下来,也能降低成本,其次是生产同一类型的精度更高的步枪,作为狙击枪使用,我们原来的那款M1925终究是要付授权费用,而且成本太高了,销路一直上不去。”亨利也是被这次军管办的合同刺激到了,价格低,销路一下子就会打开,不过降低成本是势在必行。

        祝楷对武器的开发还是寄希望于军工厂的,他同意了亨利对G01的调整,这款枪械在山东的大量装备证明了它的可靠性,也是目前他们能够批量生产的最好的枪支。本来祝楷还想重新调整枪械生产,看来现在是要努力把G01完善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