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搜仙记[上部] > 第136章

第136章



还不快去救火!"这群人入梦初醒,连忙呼噜呼噜去水井边去灌水.

县令大人急了:"我才是县令大人,你们怎么听别人的调遣,不许去!"话还没有说完,又连忙改口:"快去快去多灌点水,他妈的这院子后面连着老爷我的县衙门呢!"

这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正火烧的也不是我的衙门,我们几个人起在空中慢慢飘过,看着一群人在那里忙忙活活,念咒语请来当坊城隍土地,请他们帮忙别让火势乱烧祸及周围百姓,另外就是要他们帮忙关心一下,看看经过这件事情,这位县令大人能不能有所悔改.做好了这件事情,我们这才驾云光离开县城落到了郊外——所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别看着俩读书人上秤称一称不过百十多斤,可是要是带着他们飞,可就不一样了,因此出了城还是要赶紧放下来,五人在树林中草草休息了一下,天明以后继续去上路赶往朱元璋那里.

金盆教主这次因为不小心中了黑狗血,法术不能完满,因此仓皇离开,给我们带来的可乘之机——现在抓紧[奇书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时间赶往朱元璋处,只要见到朱元璋了,那么两本书一付梓,大事定下来,就不怕金盆教主抢夺或者毁坏了,因此上我们在路上雇了几匹快马照顾俩读书人,一路上马不停蹄,三天的时间,就到了,远远的看见临时的都城旌旗招展号带飘扬,俩读书人这三天人不离鞍马不解带,路上风尘也大,下马的时候都脱像了,两条腿僵硬着往前挪……城楼上守城的军兵往下一看,五个人,三个神采奕奕片尘不染,另外两个跟你猴子一样狼狈不堪,就觉得奇怪,有那老兵当年看见过我和小马哥的,仔细一看当时就来精神了,连忙打招呼,吩咐旁边人给里面送信儿,不一会儿,里面一阵鞭炮声,城门大开,仪仗队两面排出,刘老道从里面迎了出来.

我和小马哥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心里面不由的有一点不太高兴——往回朱元璋礼贤下士的劲头儿,恨不得远接近迎,如今难道是江山逐渐稳固,开始摆谱了吧?

到了内城,朱元璋站在门口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快步走上前来:"哎呀两位仙师,朕军务缠身,迎接来迟,还请见谅."

不管怎么说,人家客气一下我们也要做作样子,宾主见礼已毕,大家在朱元璋和刘老道的陪同下到了后殿品茶叙谈……

朱元璋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现在的成就,我们不免也跟着客气了几句,这话就逐渐提到了我们的来意上来了.

朱元璋和刘老道听我们说了一下如今天下尚未安定,各方势力还在角逐,都没有什么精力去照顾到普通百姓之间的信仰,长此以往不免有被妖人乘虚而入的机会,朱元璋听了以后眉头就皱起来了:这件事情他确实还没有精力考虑到,可是耳朵中间已经听了不少方面的传闻了.

"仙师,您所说的确实是实情,我听说我手下的文武大臣也有不少家里养着这些高人的,有些文官武将出门的时候听这些高人大师的指点,明明住在东城,非要绕着皇城转三圈才从北门进来,闹得朕现在每天早上起床以后在金銮殿上都要等俩小事才能凑齐人手升殿……"

刘老道也随声附和:"是啊是啊,贫道夜观天象,掐指循纹这么一推算也觉得妖气弥漫……"

我和小马哥寡这脸看他,我忍不住问:"我说,你的天书练得怎么样了,瞧你说这话的意思我看跟那些大事高人也差不多,不会都是你的弟子徒孙吧?"

在我们探究的目光下,刘老道又是抬头看天棚又是低头弄鞋尖的半天,终于吭吭叽叽的说:"那都是大家乱捧场胡说八道的……"

我一听这话有点意思啊,抓住了话头不住的追究下去,总算让刘老道把实情给说出来了,原来这些所谓的高人大师,还真的跟刘老道有一些关系,虽然不是刘老道的什么传人,可是确实是拉大旗作虎皮,拿着刘老道的名头说事的主儿,这一点,也跟我们在路上风闻的传说对上了榫子——原来老百姓本来就喜欢东拉西扯的拿名人开玩笑,在这个战火硝烟弥漫的年代,朱元璋更是他们谈论最多的话题,而刘老道就也成了大家口头传播的主角.

第一百七零章

话说老百姓们大家伙在一起没事儿的时候就盼望着什么时候能够天下太平,不免把这些割据的诸侯一个个点评一番,其中最让人惊叹的就是朱元璋了,人们纷纷奇怪这么一个丐帮弟子,从小到大要饭吃、到处给人打零工的小子怎么就发际成了这样?因此上民间的传说可谓千头万绪神乎其神,有的说朱元璋别看是丐帮的,但是是当年洪七功老帮主转世投胎,按理说那也是一代江湖霸主,现在成了王爷皇上的都不稀奇,谁也别小看了要饭的;有的说朱元璋小的时候当和尚就是因为他是罗汉转世佛陀降生,因此和尚也有出头天,今后大家进庙的时候看见和尚就客气一点,免得将来都成了皇上时候追究你大不敬的罪过;还有的说朱元璋当初不是走街串巷的打零工,人家那是白龙鱼夫和光同尘,实际上是到处招兵买马集草屯粮,大家回去都对自己家里的长工短工好一点,要是有闺女什么的抓紧时间嫁给他说不定将来也是当朝国丈……普通老百姓都这么嚷嚷开了,读书人也跟着凑热闹,他们虽然觉得朱元璋了不起,可是毕竟不是读书人的出身,因此传出来的故事大多都是关于刘老道的,这刘老道托名老道,实际上根本没出家,那是响当当的落第举子,律试不中的典范,当然是这些读书人的榜样了.传说中的刘老道身高八尺仪表堂堂仙风道骨气宇轩昂,表面是出家的老道,实际上那叫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谈吐间指点江山凝眉处自有锦囊妙计定乾坤,朱元璋的江山社稷如果说要给一个功臣颁发终身成就奖的话,那么一定就是刘军师……

您是知道的,读书人编起故事来多圆啊,这么一流传出来,老百姓听了更是深信不疑,口耳相传出去就逐渐变成了刘老道乃是上界某星某星下凡,神通广大,小法术三千大法术八百,能掐会算未卜先知,一夜之间平了陈友谅和张士诚的盟军,点首之间大败元朝将军铁木尔,人家还会奇门遁甲,不少前来作怪的妖精也都是刘老道披发仗剑给消灭的……本来人家高卧什么什么名山大川,朱元璋三请四拜才出山,你看现在朱元璋马上就要统一全国了,实际上可都是人家刘军事法力无边的结果……

这事儿也难怪,朱元璋一路走来的道路虽然坎坷,可是处处都有我们这样的闲人帮忙凑趣,果然是往往置之死地而后生,民间这么流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可叹的是我和小马哥外加上何仙姑老刘老赵他们忙来忙去,这功劳都成了刘老道的——没办法,谁让人家是大明朝的在编干部,我们虽然是神仙,可毕竟都是编外帮忙的临时工呢?

因为刘老道有这样的群众基础,因此也就被那些高人大师给利用了,你去看吧,这些高人大师往往本事不怎么样,但是要么是刘老道的嫡传弟子,要么是刘老道的一师之徒,还有数不清的刘老道的师叔师婶师舅母、师伯师姑师姑父……老百姓本来就对朱元璋和刘老道充满了神秘的推测,哪里架得住这些高人大师的忽悠啊,因此本着对刘老道的坚信不疑,也就全盘接纳了这些跟刘老道"沾亲挂拐"的大师高人们.

刘老道说完了这些情况,虽然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事儿,可是毕竟民间对自己的崇拜还是非常厉害的,言语间就有一点轻飘飘的,我听了半天,一扭头刚好看见朱元璋脸色有一点发青——常在神仙圈儿里面混,加上旁观者清,能不明白朱元璋想什么呢么,这叫功高震主,老百姓传来传去的把你跟皇上相提并论的时候,你不但不立刻谢罪请求原谅,还流露出自得的神情,就冲这一条,就够你喝一壶的!

刘老道毕竟是老刘的后代,咱看着孩子有危险不能不提醒一下,想到此处,我从座位上跳起来,照着刘老道的脸就给呼上去一巴掌:"这种国家不祥的征兆跟你有关系,你还笑得出来!"

刘老道猛然被打,不明所以,但是看我眼睛给他使眼色看朱元璋,刘老道当时如梦初醒,才知道自己不经意间已经铸成了大错,连忙起身谢罪——天下未定,朱元璋就算是心里面多不高兴,可是脸上的不悦之色还是早就收起了:"军师说的哪里话来,这都是无知小民以讹传讹,军师不必过分自责……"

俩人互相客气了半天,我们等这场"君明臣贤"的剧目结束,这才把我们今天的来意说明给朱元璋:"陛下当今固然需要以政令肃清天下左道旁门之人的古惑人心,但是民心宜疏导,不可过于围堵,我这里带着两位贤人所作,陛下可以将其付梓,颁行天下,那时节人人传阅之余,也可以窥破妖人诡计,庶几可免民情迷蒙之虑了……"

朱元璋此时几方面的情绪交织一起,正想要找个撒气的方法呢,一听这个,当即决定下旨在自己的境内整顿民间风气,对于那些高人大师严加审查;另外把两本书交给刘老道下去怎么排版怎么印刷,怎么下发到书商那里广为流传……

办完这件事情,我们又跟朱元璋聊了一些闲话,不觉间到了吃饭时间,皇宫内大开筵席,朱元璋带着几个当年跟我们就熟悉的文武大臣,我们带着俩读书人和小丫头,虽说规格高,但是人却不多,比较随和,无非是朱元璋他们谈一谈最近的军事形势让我们给出主意,我们谈谈飘渺云中事来回应,绝不接朱元璋的话头——朱元璋见我们不愿意参与凡间的争斗,也明白不可多说,正没话题的功夫,门外传来王姐的声音——马娘娘驾到,加入筵席,场面一时间恢复了欢畅,一顿酒席吃的倒也愉快……

酒席散了,我们单独找王姐好好谈谈,朱元璋现在基本上了解了马娘娘经常"下神"的脾气,不敢违拗,回去了,我们就一边品着茶一边闲聊.

王姐呸了一口茶业沫子,说:"哼,你们找他来弄两本书容易,可我看他自己本身就乐不得的人们把他当天神下凡来看,你让他清理民间的妖人容易,我看刘老道这小子也快成妖人了,自从有了天书以后,你看看他用兵治国确实填了本事,可这没事儿干的时候给这些文武大臣加上朱元璋也没少算卦,看风水找坟头儿的事儿也不少呢."

我们不由得想起来刚刚刘老道的样子,仔细一品那神态那做派,还真有一点真大师的味道.

王姐继续揭露:"虽说他会天书,真能给掐算准了,可是这种事情外人看不明白,跟着学吧,学了皮儿学不了瓤儿,他这么故弄玄虚,外人跟着学起来,那可就是跟风上了,你看看现在一砖头砸下去能砸死多少个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