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杜月笙大传 > 第11章

第11章





“月笙一个孤小人,给他那么多铜钿做什么,还不是胡乱花掉。要给也要喊他存起来。”

“我要看看他怎么处置这笔钱。”

当晚,杜月笙捧着2000块钱走进灶披间的时候,马祥生躺在床上还没睡着。

“祥生,要用铜钿不?”

马祥生懒懒地看他一眼,翻个身,把脸转到里边去了。那神态分明在说:真会拿人寻开心,你哪里会有铜钿!

“你想要多少,50,100?”杜月笙没在意他的态度,往马祥生的床边一坐说。

“别寻开心了!你要能拿出5块来,我就能拿出50块!”马祥生有点不耐烦了。

杜月笙打开报纸,拿出100块钱,塞到马祥生手里。马祥生一看这么多钱,一下子从小床上跳起来。

“发啥财了?”

杜月笙便把事情经过,说给马祥生听。

“都说你运道好,吉星高照,看来一点不假。”马祥生说完,又问杜月笙,“有了这么多钱,你准备买房子开店,还是成家立业?”

“没想过。”杜月笙摇摇头,“我要去十六铺看朋友。”

第二天一早,杜月笙就去向桂生姐请假,说要到十六铺看朋友,桂生姐什么都没问就答应了。

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杜月笙好事连连,如今又有了钱,再回到十六铺那帮兄弟面前,心里就有了种衣锦还乡的感觉。当然,他心里清楚,无论在黄公馆怎样红得发紫,自家也还是给人家当差,他的目标是自立门户,出人头地,那时候再来十六铺地界,才真叫是衣锦还乡。

他先去找了袁珊宝,兄弟俩一见,好像分别了许多年,两个都高兴得直跳脚。

珊宝,你我弟兄向来不分彼此,啥话都不说了,我今朝手头宽裕,来,收着。“杜月笙说着,就把150块钱塞到袁珊宝手中。

“你哪来这么多钱?”袁珊宝吃惊不小。

“放心,不偷不抢,正道来的。”

“不行不行,你这晌应酬多,手头要留俩钱。我赚的铜钿够用。”袁珊宝仍然在“潘源盛”隔壁店里当店员,没有了杜月笙的叨扰,他赚的钱足够一个人开销。

“外道!你我弟兄向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忘了早前我把你衣裳当了下赌场,你躺在被窝里等着我赢钱给你赎回来。可那时运道差,逢赌必输。”提起过去,两兄弟眼里都有些涩涩的。“好了,你等我,我去隔壁看看国生哥。”

在潘源盛水果行,王国生一见到杜月笙,高兴得不得了。

“哎呀月笙,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潘源盛都是熟人,大家一见全都围了过来,一阵寒暄之后,杜月笙把王国生拉到后房。

“国生哥,我以前做了许多对不住你的事……”

“什么大不了的嘛,亏你还放在心上!”王国生立刻打断杜月笙的话。

“我晓得你不介意,可我实在是拖累了你……”

“难得见一次面,说点别的好不好哦!”

“好。不过,我这晌境况好转些,当初挪用店里的铜钿要补上。”

杜月笙说着,拿出200块钱硬塞到王国生手上。

“哪有这么多?”王国生看看手里的钱,“要还可以,多余的你收回去。”

“你拿着,把这个店扩大一些。”

“那就算你的股份吧。”王国生想想说。

“别你的我的了,当初大难不死,命都是你和珊宝送的。”

随后,杜月笙找到老头子陈世昌和爷叔黄振亿,请两位前辈下馆子吃了午餐,又送上自己孝敬的铜钿。两位前辈欢天喜地,都说自家有眼光,没看错人。过晌,杜月笙又找到在花会做“航船”时被他吃掉赌本和彩金的赌客,分别给了双倍的补偿。

晚间,杜月笙请王国生和袁珊宝在餐馆吃饭喝酒。

“总算无债一身轻了。”一落座,杜月笙就大发感慨。

这一天时间,杜月笙2000大洋用了一多半,他又还债,又送朋友,十六铺一带的朋友几乎都走访了,逢人便送上三十五十。他知道这帮朋友的难处,三十五十能给他们解决很大问题。他几乎忘了此前自己手里也不曾有三十五十。

“月笙,我晓得你把朋友看得比自家重,可你这一晌场面多,手条子不能太宽。”王国生真诚相劝。

“是啊,月笙哥,你现在用钱的地方多,要晓得手头上不能没铜钿,不能像早前总是花脱了底。”袁珊宝也跟着劝说。

“好,我会记得。”

杜月笙理解弟兄们的好心,也曾把朋友的话记在心里,可终其一生,杜月笙为朋友用钱从没有过计算,花脱了底也毫不在意。

告别了两位兄弟,杜月笙又去了大阿姐的花烟间,他不是去找女人,而是去看望寄娘。一进花烟间前堂,那帮熟悉的姐妹就围了上来,杜月笙少不得又是一番打点,然后去后边看望大阿姐。

大阿姐一开门,见是杜月笙,一时又亲又恨,恨不能上来拧他两把。

“月笙,你还晓得来看望寄娘啊?”

“干娘,你知道的,进了同孚里黄公馆,就不像以往那样自由了。”

“嗯,到底是场子大,出息人。”大阿姐打量着杜月笙。

“混到现在还不是给人家当差。”

“别着急嘛,运道来了挡不住!”大阿姐喜得一拍手,“对了,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成家立业了,寄娘带你去见一个人。”



“见什么人?”

“去了你就晓得了。”大阿姐哈哈笑着,“放心,寄娘给你看的是良家女子!”

直到这时杜月笙才明白,大阿姐要给他保媒。

杜月笙跟在大阿姐身后,七拐八拐,来到一条弄堂里,“吱——”一声,推开一扇小门,走进一个小小的天井,带着杜月笙走进一间厢房。

屋里灯光很暗,大阿姐让杜月笙等着,自己进了里屋。不一会儿,大阿姐带着一个老太太走出来。

“这位就是我的干儿子杜月笙。”大阿姐转过头又对杜月笙说。“这是沈老太,我的表姨妈。”

“姨妈好!”杜月笙说过之后才发觉辈分错了,想改口,却又不知道该怎么改。

沈老太太倒是没在意,只是一个劲地朝着杜月笙看。俗话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沈老太不知是看上了杜月笙是黄府家人的身份,还是看上了杜月笙的相貌,或者才干什么的,总之,老太太看过之后大概还算满意。

“祖上有家产吗?”老太太开口了。

“没有。”杜月笙回过之后突然想起来,自己在老家高桥镇杜家花园还有两间老屋呢,于是连忙改口,“有,有家产。”

“哦。”老太太一听眉开眼笑,“多大家业?”

“嗯……就是高桥镇的杜家花园。”

杜月笙稍一含糊,杜家两间半破败老屋就变成杜家的大花园了。

老太太没再说什么,一挑门帘进了里屋,大阿姐赶紧跟了进去。当下杜月笙的感觉是:成了!可转念一想,成什么成,自家还没相媳妇呢!

等了没几分钟,只见门帘一挑,一个小女子走了出来。那女子虽穿着普通棉布旗袍,却挡不住她的天生丽质。杨柳细腰,亭亭玉立,细眉大眼,瓜子脸,把杜月笙的眼睛都看直了。

“我叫沈月英,你叫什么。”

小女子那一口吴侬软语,听得杜月笙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杜月生。月亮的月,生活的生。我生在七月十五月圆之日,所以取名月生。”

杜月笙说完这一串后,看到沈月英捂着嘴偷笑了一下,这才晓得自己刚才说多了,人家本来没问那么多嘛,就跟着笑了一下,事后想想当时那一笑真是很傻。风月场上,杜月笙什么女人没见过,那些烟花女子自不必提,水果店老板娘花儿、寄娘大阿姐也不必说,精明能干高高在上的林桂生终究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吧,杜月笙在她面前何曾冒过傻气?今天这是怎么了,面对一个小丫头不会说话了!

从沈月英家里出来,大阿姐才告诉杜月笙,沈月英是苏州南桥人,早前一家人在哈尔滨做生意。后来生意失败,她父亲病死客地,沈月英只好跟随母亲回到上海。

“现在娘俩衣食无着,好在月英相貌不俗,就想找个有钱能养家的男人,娘俩也好有个依靠。”

大阿姐一说到钱,杜月笙猛然想起,不管这门亲事成不成,总该给他们留点铜钿。

“寄娘,你等我。”杜月笙说着,扭头就往回跑。

出来开门的是沈老太太。杜月笙拿出200块钱递到老太太手上。

“姨妈,这点铜钿你先接济一下,日后我再送来。”

沈老太太拿到灯下一看,一下子就惊呆了,200块!娘俩何曾见过这么多钱。

“这小囝,早干吗来着?”

沈老太太埋怨着,直后悔自己没松口,没给杜月笙个明白话,这会儿踮着小脚追出去,杜月笙早已没影了。

杜月笙追上大阿姐,又塞给大阿姐100块钱。大阿姐一看这么多钱,立马乐颠了。

“好小子,干娘没白疼你。”大阿姐拍拍杜月笙的肩,“早干吗来着,惹得老太太最后像只闷葫芦。不过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

唱了一出双簧

返回黄公馆,2000大洋已经所剩不多。好在有了一份美差:抱台脚。在桂生姐和黄金荣没有安排其他事情的时候,杜月笙就去公兴记赌场当差。

这个抱台脚的差事实际只是名义上的,就算杜月笙一直不露面,30块大洋也是照拿不误,赌场老板不敢有半点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