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惊宋 > 第五百八十一章 少年朱熹

第五百八十一章 少年朱熹



        朱熹听后,却是叹了一口吻,劝慰道:“爹,我知道您还忠于太上皇,反对汉王掌握朝中大权。但您看看,太上皇当政时,我朝连战连败,丧失北方大片领土,财政宽裕,官吏**,生灵涂炭。而汉王掌权只要一年不到,但各地皆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现象,金军和辽军皆被击败。被金军洗劫的江南之地也很快恢复了元气。新皇登基,高丽、日本、安南、占城等海外诸国皆来朝贡。这可是太上皇在时从未出现的事。只需人民过得好,何必在意谁当政呢?”

        朱松一听,却是气得吹胡子瞪眼道:“熹儿,你怎样会站在岳云一方说话?武将干政,本来就是朝廷大忌,而且岳云扶持赵琢下台,名义上尊其为我大宋新帝,却不将朝政交于他手,对朝中诸事皆擅作主张,自号首相,大权独揽,乃是实真实在的奸臣啊!你可别被他的一些收买人心举动蒙蔽了啊!”

        朱熹苦笑着摇了摇头,他知道在这方面,本人和父亲的看法差距是背道而驰了。而且父亲是个老顽固,想压服他太难。只不过,从父亲半夜的回来的表情看,似乎在赵构那里遇到了什么成绩,导致非常不快。

        他知道本人父亲虽然迂腐,却是一个刚正不阿之人,要不然也不会以前秦桧多次招徕他都拒绝了。能让他如此舒服,只怕是赵构有什么决议惹起了他的反感吧。

        想到这里,他禁不住心思生动了起来。回想起在临安学院时。教授他算术的教员曾在课间悄然给他说的话:“朱熹同窗,假设你感觉你父亲有什么异常,一定尽快告诉我,这样才能阻止你父亲犯错,以免成为朝廷和民众的罪人!”

        “爹,我下午还要去学院一趟,拿些书回来复习!你好好休息一下吧!”朱熹回头对本人父亲说道。

        朱松倒是没有在意。只说了一句:“你快去快回吧!”

        ***************************************************************

        三个时辰后,几份情报曾经聚集在岳云的桌上。

        第一份:监察部报告,上午刘子羽、王居正、朱松、何铸、王嘉五人探望了赵构。密谈近半个时辰,内容不详,但出门时。朱松与王居正二人脸有怒意。

        第二份:情报部报告,午饭后,王嘉到了临安码头,坐上了到高丽的船只。据情报人员估量,因最近对前往金国的船只排查较严,极有能够是先到高丽,再从高丽坐船到金国。

        第三份:刑部报告,朱松之子朱熹向刑部设在临安学院的眼线禀报,称朱松在上午见过赵构之后,表现极不正常。非常愤怒,应是赵构做出了某样举措,让朱松极为不满,刑部以为,可以对朱松停止争取。让其吐露赵构的方案。

        岳云看着这几份情报,不由感叹道:“这万俟卨还真卖力,他把刑部快搞成联邦调查局了,居然把临安学院的教员也发展成了他的眼线,还把朱松的儿子朱熹也压服站在本人这一边了……”

        “等等!朱熹……”看到这个名字,岳云突然觉得眼熟。

        回想了片刻之后。不由一拍大腿,惊叫道:“这不就是那位理学大师吗?”

        朱熹的名望在后世太大了。他生于绍兴十年(公元1130年),字元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等。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十八岁进士落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

        为政时期,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出色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次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不断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看法形状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年)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年)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稳固封建社会统治次序的强有力肉体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前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妨碍作用。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有重要影响。

        他这时不由对这位牛人大感兴味,眼下的朱熹才十七岁,还只是一个少年,承受新颖事物的能够性很大,假设加以塑造,他极有能够不会成为一个理学大师,反而会成为一位宣扬新思想的教育家。

        想到这里,岳云便对身边的杨兴道:“杨兴,帮我去告诉一下万俟卨,让他安排我和朱熹见一面吧,我看看这小子堪不堪重用!”

        杨兴听后,不由有些惊奇,这朱熹不过才是个毛头小子,且是对岳云不太服气的朱松之子,怎样岳云还对其大有兴味呢?

        他略有些迟疑,提示道:“汉王,这朱熹才十七岁也就罢了,毕竟如今选拔的许多官员岁数也都不大……只是,这朱熹素常可没听说他有多出众啊。顶多就是年少时背四书五经比较凶猛,而且还是朱松的儿子,万一选拔到重要岗位后,和他老子一个想法,可就成了我们的心腹大患啊!”

        岳云听后,却是悄然一笑道:“杨兴,你放心,这些道理我自然明白,不过此人假设运用得当,必是第二个陆游,当年我选拔陆游为红河州知府时,他也只要十七岁,也是很多人反对。但理想证明,他干得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我有决计,朱熹也会异样出色的!”

        听岳云如此一说,杨兴自然便不好说什么了,于是便躬身行了一礼,然后下去告诉万俟卨了……(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记住网址  .  三五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