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虫图腾Ⅲ[出书版] > 第44章

第44章





管修伸出手接过枪,将手指按在扳机上却无论如何也按不下去。

“快点儿动手!”庚年一字一句地说道,他的话音刚落院门便被几个日本人踹开了,而与此同时管修的手指微微一颤,随着一声枪响,一滴滚烫的血喷溅在了管修的脸上,而眼前的庚年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双眼微闭,嘴角微微上敛带着淡淡的笑意,那笑像是欣慰,又像是对日本人的嘲弄。

黑色相框上的庚年留着平头,戴着一副眼镜,嘴角微微上敛露出一丝笑意,看上去干练精明,但那微笑却凝固在了照片上。在这薛家宅门的三进院的一个房间中薛贵布置了一个灵堂,四周黑幔缭绕,潘俊左腕上戴着黑纱在庚年的遗像前深深鞠了一躬。

此刻潘俊的心中如翻江倒海一般,从小他便学习《道德经》,深通中庸之道,凡事置身事外,作壁上观,国共之争如此,日本人入侵如此。潘俊也经常在考量着这祖先遗学是否正确,然而越是聪明的人越是容易让自己走入歧途而不可自拔。庚年的死对于潘俊的震动极大,他心里的天平渐渐开始倾斜了。

潘俊和薛贵二人祭拜了庚年之后缓缓走入正厅,此时已经是三更时分,仆人倒上两杯茶之后便退了下去,薛贵喝了一口茶惋惜道:“庚年与我虽然只有一面之缘,但这一面之缘却让我对他印象极深。此后数年我和他常有书信往来,这数年中他告诉了我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沿着古丝绸之路开辟新疆商道,这件事让垂死的薛家生意再度兴隆;第二件事便是介绍了潘爷您,让小女得以解除病患之苦。因此庚年于我恩同再造。”

“庚年兄,世之英雄也!”潘俊皱着眉头想,何谓英雄?英雄不论出身、地位、往昔所为,只在民族危亡之际,危唯生死之秋,是否肯上前迈一步,迈出此步者便是英雄,退缩者必定被世人所弃。

“哎,天妒英才啊!”薛贵不禁长叹道。

“是啊!”潘俊每每想起庚年便觉得心酸,两个人沉默片刻,潘俊抬头看天色渐晚站起身道,“薛先生,时候不早了,我也该告辞了,恐怕这几日略微打点一下行李便要起程了!”

“哦?”薛贵皱着眉头顿了一会儿道,“敢问潘爷是不是要从此处前往新疆?”

潘俊亦不避讳,微微点头。

“此处去往新疆虽然已经脱离了日本人的势力范围,但这一路上却也并不太平。时有山贼,劫匪出没。”薛贵有些担忧地说道。

“是啊!”潘俊本想在兰州城中稍事休息,然后做好准备便起程前往新疆,谁知中间却又出现了这么许多事端,打乱了他的行程,而此时一切尽皆尘埃落定,所以让他担忧的反而是出兰州至新疆这一段的路程。

“不过潘爷也不必有过多忧虑,我薛家在这古丝绸之路上走商多年,与各方势力都有些来往。如果潘爷不嫌弃这商贾身上的铜臭味,不如与我那商队一起上路,这样一来多些照应,二来这一路之上也能少一些事端早日到新疆!”

薛贵的话让潘俊心中大为感激,这几日让他发愁之事顷刻之间便已解决,潘俊拱手道:“真能这样就再好不过了,只是不知商队何时出发?”

“三日之后便会出发!”薛贵盘算了一下说道。

“好,那多谢薛先生,潘俊告辞!”潘俊说着拱手告辞。

潘俊离开薛家宅门并未乘坐停在门口的黑色轿车,而是自己孤身一人走入了这茫茫的夜色之中。庚年的忽然遇难对潘俊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在他的脑海中时不时会闪现出庚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样子。

第十三章  凶蛊虫,夜探鬼义庄

潘俊从兰州城东,沿着洪恩街一直向北而去,此刻已经过了三更天,宽阔的街道上空荡荡的,偶尔能在街头巷口见到几个靠在墙上,怀里抱着半个破碗,双手攥着一根棍子睡熟的乞丐,抑或是一两只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他并未回虫草堂,而是在街角一拐向官园正街的方向走去。氤氲在水雾中的毛月亮照在官园正街如同迷宫一样的巷子中,潘俊凭着记忆在巷子中辗转了一会儿,一片废墟出现在了潘俊的眼前,这就是欧阳家在兰州的旧宅——缘石斋。

虽然大火早已在一天之前熄灭了,然而即便是此刻依旧能嗅到一股浓重的焦味。潘俊双手背在身后站在那片废墟前面,这场大火甚是凶猛,此时的旧宅已经是断壁残垣,片瓦无存,只剩下一扇大门兀自立在面前。

正在此时,一丝光亮忽然从潘俊的眼前闪过,他见那片废墟之中似乎有一个小小的亮光。潘俊心下狐疑地向前走了两步,但见那光亮在一堵尚未倒塌的墙后,似是一堆篝火。潘俊越发觉得疑惑脚下不禁加快了步子。艰难地走过地上碎裂的瓦砾,潘俊绕到那堵墙后面见一个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老乞丐正在那火上烤着一个玉米,淡淡的香味从未熟透的玉米上散发出来。

那老乞丐忽然发觉有人在盯着自己,连忙将那玉米丢到一旁,双手抱着头瑟缩成一团,惊惧地说道:“别再打额了,别再打额了,额以后再也不敢来了!”

潘俊见那老乞丐一副可怜的样子心中有些不忍,躬下身子从一旁拾起那个未烧熟的玉米递给老乞丐道:“我不会打你的!”

那老乞丐这时才半信半疑地将手从脑袋上拿下来,却不敢正视潘俊,侧着脸惊魂甫定地望着他。

潘俊微笑着将手中的玉米向那老乞丐伸了伸,老乞丐试探着伸出手,却在即将抓到玉米的时候停住了,又看了潘俊一眼,这才一把抓过那个玉米如获至宝般地抱在怀里。

“老人家,我听你的口音不像是兰州本地人啊!”潘俊拿过一块砖坐在老乞丐的对面问道。

那老乞丐盯着潘俊看了片刻,戒心放下许多,正了正身子,将怀里的玉米再次放在火上慢慢烤着,又扭过头从身后的一个破面口袋里掏出一个没有剥皮的玉米递给潘俊,潘俊笑着接过那个玉米也放在火上轻轻烤着。

过了良久,那老乞丐才开口道:“额是陕西人,陕西渭河人!”

“看您今年也应该有六十岁了吧?”潘俊一面烤着手中的玉米一面借着眼前的火光打量着对面的老乞丐,他头发花白,嘴角有淡淡的淤青,眼角破了一块皮,像是被人打伤的。

“额今年六十八了!”老乞丐说着将那烧得半生不熟的玉米拿到面前闻了闻,然后大口啃了一口,咬掉一些玉米粒,一面笑一面津津有味地咀嚼着。

“那你家人呢?”潘俊看那老乞丐的吃相心中有些酸酸的。

他这话一出口老乞丐停住了咀嚼:“死的死了,逃的逃了,本来儿子在兰州城,可到了兰州城才知道额娃几年前就死了!”说到这里老乞丐的眼角淌下一行浑浊的眼泪。

“老人家,你脸上的伤……”潘俊刚刚听闻那老乞丐说“不要再打额”的时候就猜想一定是有人打过他。

“一群狗日的狗娃子。额老头没要过饭,在街上要了一天也没要到一点儿吃的,实在没办法就跑到城外玉米地里偷了几个青玉米。可是这玉米生吃太难受,正好昨天额见这宅子着了大火就想着在这火堆里把玉米烤熟,后来大半夜的不知从哪里冒出几个狗娃子把额暴打一顿,在临走的时候还让额以后滚远点儿!”老乞丐说完继续吃手中的玉米。

一时间潘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那群忽然在半夜里冒出来的人究竟是谁?他们为什么要来这个老宅子,又为何要将这个老乞丐赶走?忽然潘俊觉得手一疼,连忙缩了回来,原来自己不知不觉中竟然将手伸进了火堆中。

那老乞丐见此情形不禁哈哈大笑了起来,潘俊觉得有些尴尬,这时老乞丐将自己的那根打狗棍递给潘俊。潘俊会意地接过打狗棍,在火堆里轻轻地拨了拨,将那玉米拨出来,正要用手去拿,忽然他的目光盯住了这火堆中的一个物事。

他拿过那根打狗棍,小心翼翼地在火堆中又翻了翻,那件物事被潘俊完全从火堆中拨弄了出来,那是一个制作精良的金属小盒,掌心大小,潘俊将它晾凉之后才拿起来放在手中细细观察,这盒子潘俊看着有些眼熟,一时之间却想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

一个精致的金属小盒放在一块红布之上,冯万春将金龙哄睡着之后坐在桌子前面。他剑眉微颦,盯着那个小盒看了片刻下意识地将手伸到怀里摸出一根烟,同时掏出一个与桌子上摆放的几乎一模一样的金属盒,用手在上面轻轻握了握,那小盒上面竟然冒出一盏火苗,冯万春点上那根烟将两个小盒放在一起。

这种盒子名叫任地(农家学派经典著作),是土系驱虫师的专用之物,因为土系驱虫师平日多生活于地下,用一般的火折子往往会因受潮或者沾水不宜点燃,因此才有这专门用来生火之物。这盒子内中有两个精巧的夹层,最里面装的是白磷混合物,所以只要身体的温度便可以点燃,只要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点燃,这也是任地的另一个含义。

而此时让冯万春头疼的是,眼前这个任地竟然出现在湘西水系时家七十二年前那场火宅现场。他前往湘西的时候在自己即将离开之时那老头将那个红包交给了冯万春,而让冯万春吃惊的是内中竟然是此物,冯万春几经辗转却始终未将这件物事交给潘俊。

这段时间一有空闲冯万春便会将这任地拿出来细细琢磨,他想不明白七十二年前的火灾现场怎么会出现这种东西,虽然冯万春不愿相信那场火灾与土系驱虫师有关,但这任地的出现也让他觉得跟自己脱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