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励志故事网6篇 > 第5页

第5页


        
20、猎狗和土拨鼠;  v#  u"  @;  m*  b)  t
  老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最后,兔子终于逃脱了。
0  M  _9  U7  ?"  b1  l  故事讲完后,老师问:“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说:“兔子不会爬树。”,“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还有哪?”老师继续问。直到学生再找不出问题了,老师才说:“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里去了?”
!  G8  s0  o;  U)  |4  A/  c2  V  【温馨提示】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也会被途中的细枝末节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分散精力,扰乱视线,以至中途停顿下来,或是走上岔路,而放弃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2  ["  j.  j4  O  p$  R-  O/  t
  不要忘了时刻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去了?自己心目中的目标哪去了?别让目标受到干扰!
        
21、能力和学历)  K"  F3  x0  L3  p
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回答下面四位著名人士到底在说些什么。
;  V*  N  f)  L8  u,  J"  r       1、1954年4月2日,苏黎世联帮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邀请爱因斯坦回母校演讲,爱因斯坦在演讲中说了这么几句话:我学习成绩中等,按学校的标准,我算不上是个好学生,不过后来我发现,能忘掉在学校的东西,剩下的才是教育。
8  R"  s.  A9  A+  e$  f&  d%  B)  p1  r)  ^7  o       2、1984年10月6日,诺贝尔物理学获得者丁肇中回母校清华大学演讲,在接受学生的提问时说了这么一句:据我所知,在获得诺贝尔奖的90多位物理学家家,还没有一位在学校里经常老第一,经常考倒数第一的倒有几位。"  {5  L;  p(  V"  q!  `
       3、1999年3月21日,比尔•盖茨应邀回母校哈佛大学参加募捐会,在记者问他是否愿意继续学习、拿到哈佛的毕业证书时,盖茨向那位记者笑了一下,没有回答。
/  e:  C8  c)  I5  @0  W6  f,  @       4、2001年5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返回母亲耶鲁大学,接受荣誉法学博士学位。由于当年他成绩平平,在被问到现在接受这项荣誉作何感想时,他说:“对好些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生,我说‘干得好’;对那些成绩较差的毕业生,我说‘你可以去当总统’。”  /  K*  @6  ?-  `(  t"  ]:  n"  V5  z
这是巧克力之父费斯•贝里经营的公司在登陆中国时,给求职者出的问卷。公开开始发出招聘信息时就收到了400多份自荐信,弗斯•贝里看到那么多求职信时,非常高兴,可是他在阅读了这些信件后,却犹豫起来,因为在这400多份自荐信中,有300多人的学习成绩每科都在90分以上,并且有80%以上的学生曾担任过学生会干部,从老师给他们写的评语看,每个学生的在校表现也都是尽善尽美的。弗斯•贝里读完自荐信,没有对自荐者的诚信产生怀疑,他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中国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中国学生无论在哪个国家读书,成绩都是出了名的优秀。不过,他觉得仅凭这些还不确定谁有资格进入他的公司。他想,要在这些好学生中选一位适合自己公司的人,还必须测试点其它的东西,于是他出了以上的那份问卷。)  F(  \"  O*  ~4  f#  ]&  z&  R
        接到回执的400多名同学,均发回自己的答案。2003年3月10日,乔治王巧克力公司中国分公司在北京开业,有一位学生被通知参加开业庆典。他是这么回答的:学校里有高分低分之分,但校门外没有,校门外总是把校门里的一切打乱重排。
6  L.  g"  d$  i-  I9  |9  F  g!  X        【温馨提示】一个人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差,并不代表着走上社会后的工作和创业能力差。在校门外,主要看的不是学历,而是能力。有时,在校园里学到的东西,在校门外可能用不上。校门外和校门内是有差别的,对于环境的改变,我们的心态也要跟着改变。
        
22、木匠与树,  e2  C.  e6  B9  W2  A
  一个木匠前往一个城镇,在路上他看见一座土地庙的旁边有一棵高大无比的栎树。这是一棵巨大无比的栎树,它的树阴可供几千头牛在树乘下凉;树干又粗又直,在几丈高之后才能见到分枝,,而这些树枝粗到可以用来做造船材料的就有好几十枝。许多路人都在围观,连声称奇,只有这个木匠瞄了一眼,扭头就走。
.  g,  ?4  `&  z0  v      同路人好奇地问道:“这是一棵多么高大华美的树木,你怎么看都不看一眼就走了呢?”木匠平静地说:“这棵树没什么用。用来造船,船会沉;做棺材,棺材会腐烂;做器具,器具会破裂;做门窗,门窗会流出汁液;做柱子,柱子会被虫蛀。正是因为它没有用,才会长这么长寿,这么高。”
0  z"  P#  F"  A9  e#  T9  G4  k  ?      很奇怪,晚上,木匠竟然梦见这棵大树对他说:“你怎么能说我没用呢?我想想看,那些所谓的橘树、梨树和柚树,要果实成熟时,就会被人拉扯攀折,很快就会死掉。一切有用的东西无不如此。你眼中的无用,对我来说,正是大用。假如我像你所说的那样有用,岂不早就被砍了吗?”*  T1  e,  }6  T)  A3  Z&  z"  h+  j
      木匠醒来,若有所悟。他把这个梦和昨天的事告诉了妻子。妻子问道:“它既然向往无用,为什么要长在土地庙旁边,引人注意呢?”木匠答道:“如果它不是长在庙旁边,而是长在路中央,不也早被人砍掉当柴烧了吗?”
4  ]  Y!  n!  h)  Q$  Z2  v"  z      【温馨提示】世间没有绝对的标准。人们通常所谓的标准,都是人为制定的,它会随着时间以及社会的发展有所改变。千万不要用一把绝对的尺子作为衡量的标准。在学习上敢于质疑,敢于突破,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23、成功——就是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  d%  u3  A6  j.  `(  `&  d)  |*  I  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他将在该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  
6  D6  e/  q/  b8  B5  t:  Y  E  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那位当代最伟大的推销员,做精彩的演讲。当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  ;  n"  `"  ~"  E4  I(  j3  r3  F+  l%  o1  U
  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运动服,脚下是一双白色胶鞋。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  !  a$  t"  I8  ~3  r#  S/  O,  ]
  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年轻人站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台上。老人这时开口和他们讲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  P0  z&  F"  l1  k%  y4  e  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那吊球动也没动。他就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气喘吁吁。另一个人也不示弱,接过大铁锤把吊球打得叮当响,可是铁球仍旧一动不动。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像认定那是没用的,就等着老人做出什么解释。  
:  N/  o/  I6  m7  f#  T)  @  会场恢复了平静,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然后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敲了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一次用小锤"咚"敲了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就那样"咚"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就这样持续地做。  )  s+  q1  `  ~9  D,  |2  d/  p&  U,  X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人仍然一小锤一停地工作着,他好像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人们开始忿然离去,会场上出现了大块大块的空缺。留下来的人们好像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  
/  C8  d$  B"  x"  N;  @;  ^7  N:  j  大概在老人进行到四十分钟的时候,坐在前面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刹时间会场立即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球以很小的摆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人们好象都听到了那小锤敲打吊球的声响。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老人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  
:  D5  r*  r0  v3  n*  v0  A  老人开口讲话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