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活着余华随笔【第一篇:余华《活着》读后感】
          有一条路叫做人生,有一种状态叫做活着。活着的人们跋涉在人生的路上,经历悲喜,体验酸甜苦辣,感受快乐与忧伤。总会选择一种方式释放隐藏心中的情感─那无可抑制的孤独寂寞、那痛失美好的深沉忧郁。读书,沉浸于文字的海洋,遨游与想象的世界─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不同于其他方式,读书是一种极其个体的行为。在读的过程中,我们会被故事所吸引打动,把作品中的故事移情于现实,甚至有时无法从中挣脱出来:为人物的悲欢离合而喜怒哀乐。余华的《活着》即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
          故事没有宏大的场面,只有江南淡淡的稻香充盈纸上,同时,还有淡淡的快乐与哀伤。但也许这些都只是表象。当我们被年老的富贵平静的语气所吸引,当我们在文字中目睹他一个又一个亲人、朋友相继离他而去,那淡淡的哀伤却越来越浓,浓得让人有些压抑,当这种压抑浓重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的泪水便冲破情感的堤岸,随着悲伤泛滥。理智的人流下的是同情的泪,而感性的人则把自己当成了富贵,在潜意识里为富贵也为真的自己流泪。因为活着的人早晚会离去,离去的人却永远不会归来,只有在记忆和梦中才会找寻到一丝痕迹。
          父亲、母亲、儿子有庆、妻子家珍、女儿凤霞、女婿二喜、外孙苦根、朋友春生、半朋不友的龙二,关于这些人的死亡,作者用的是近似于〝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没有号啕大哭,没有肝肠寸断,却让我们为之巨恸。尽管亲人已经离去,但那亲情依旧温暖富贵与我们。
          曾经熟悉的面孔,曾经感知的体温,曾经亲切的嘘寒问暖,所有这些都已遥远,只有富贵还在孤单的活着,为苦难活着,为死亡活着。难道活着只是忍受苦难,等待死亡吗?于是我们在几次流泪后,会自然地进入一种思考的状态,思考生存的意义。
          尘世所有的苦难,活着的人必须承受,在命运面前,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忍耐,忍耐永久的孤独,忍耐接踵而至的不幸,甚至是死亡。
          《活着》并没有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活着,只是在隐约地说要好好活着,我们只能等待被时间和命运的遗弃,而没有权利抛弃生命。
          读《活着》,会获得身心对人生的震撼,会对命运产生一种无力的感叹。也许活着的轨迹,在我们还未存在于这人世之前已然划定。从遥远的远古到今天、此刻,尽管沧海桑田多次变换,但远方来的风依然还在细细的吹,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活着的态度,因为我们依然活着。
          活着余华随笔【第二篇:余华《活着》读后感】
          《活着》这本小说是在无意中看到的,本也只是泛泛的通读一遍,但是没想到在故事的一开始,我就仿佛被作者带入了故事中,仿佛身临其境般也生活在那个四十年代。让我相信,作者笔下的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遂激发了我详尽拜读的兴致……
          福贵,从一个大户人家的少爷,一夜之间赌掉家里的祖业,妻子家珍带着未出生的儿子去了娘家,父亲的离世,自己被抓去当壮丁打仗,差点没饿死在战场,两年后九死一生的逃回了家,原本活泼可爱的女儿凤霞变得又聋又哑,母亲病重,不久撒手人寰,福贵连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家里只剩下福贵、家珍和他们的一对儿女。本想生活就此可以平淡安稳,没想到太平的日子没过多久,家珍就病倒了,毕竟出身富贵人家的小姐,没干过什么粗活重活,眼看着家珍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们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有庆身上,他们砸锅卖铁的供有庆上学,希望儿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光宗耀祖。
          事与愿违,老天爷似乎和福贵开一个天大的玩笑,突然有一天友庆躺在了医院的太平间里,再也没有醒来。原来有庆是为了救难产的校长输血过多而死的,而校长的老公竟然是福贵曾经打仗时一起经历生死的弟兄春生。要不是因为是春生,福贵或许就闹出人命了。福贵扛着冰冷的儿子偷偷的用一块布裹起来埋在了村西头,家珍的身体弱,得了软骨病,福贵害怕家珍知道有庆不在了,撑不住,就一直瞒着,说有庆生病住院了。家珍是个聪明的女人,她能体会到福贵的痛楚,直到有一天,家珍让福贵背着她到村西头看看,福贵的双腿像灌满了沙袋一样的沉重,他不敢往西走,却径直往了东去。突然他感到自己的脖子都湿了,家珍哭着说我知道儿子没了,不用瞒我了……两人来到儿子的坟前一通的撕心裂肺、肝肠寸断。家珍远比福贵想的坚强,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还操持着家务。
          时间一天天过去,眼看着女儿凤霞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福贵到处托人提亲,终于有一户城里人家看上了凤霞,只可惜那人身有残疾,是个歪脖子。但人也算忠厚老实,勤快能干。主要是心疼凤霞,对凤霞好。凤霞虽然聋哑,但是长的也算眉目清秀,亭亭玉立。没过几天凤霞便风风光光的出嫁了,福贵和家珍悬着的心也算落了地,想凤霞这辈子也算有人照应了,老两口死也能瞑目了。
          但是没有想到,老天爷好像专门给福贵作对一样,凤霞在生苦根的时候大出血死了。抛下了嗷嗷待哺的婴儿和苦命的二喜。福贵一夜之间从喜到悲,像过山车一般。二喜扛着凤霞回到家中,让凤霞和家珍见上最后一面。那一夜外面飘着大学,寒风凛冽,冰冷刺骨,这样的天气来形容这个家庭此时的情况再合适不过了。
          埋了凤霞没多久,家珍的病情日益严重,连炕也起不来了。福贵上了年纪,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但为了这个家还是得下地去干活,因良田包产到户,不干就没有吃的。一天中午下地回到家,福贵去给家珍做饭的时候,家珍不行了,握着福贵的手再也没有了温度。福贵知道,家珍定是想孩子了,去看看,只是这一去怕是永远也回不来了。
          这个家里只剩下福贵一个人了,几天不见,福贵的头发全白了,一下子苍老了许多。想想城里还有自己的亲外孙,福贵经常往城里跑。二喜白天干活就把苦根背在篓子里,福贵觉得也不是办法,就住到了城里,两人一起干活看孩子,日子还能好过些。可好景不长,二喜在搬楼板的时候被砸死了,现场血肉模糊,只听到二喜死前声嘶力竭的喊“苦根”。那一年苦根才4岁。
          福贵领着苦根回到了乡下,一老一小自此相依为命,邻居无不可怜这对爷孙。因家里没有了劳力,日子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苦根五岁便能割麦子了。突然有一天苦根生病发烧了,福贵用姜和借来的糖为苦根熬水喝,好在苦根烧退了。福贵觉得孩子可怜,便煮了些豆子给苦根补补,这孩子兴许是太饿了,也太苦了,直到豆子把自己噎得喘不过气来,脸都紫了。在地干活的福贵听闻此事,跌跌撞撞的跑回家,看到外孙被豆子噎得断了气,整个人顿时就瘫软在地。苦根死的那一年他才5岁。
          这就是福贵的一生,中年,父亲被自己气死,母亲病死,儿子救人而死,女儿难产大出血死,妻子病死;晚年,女婿出意外而死,外孙吃豆噎死。福贵的一生坎坷而辛酸,看着至亲一个个离自己而去,福贵在绝望中苟延残喘的活着,他不是为自己而活,更多的是为死去的家人而活,他要用他余下的生命去还年轻时候欠下的债,那是一笔没有数额的债,不知道福贵多久能够把这欠下的债还完,或许到福贵死的那一天也还不上……
          有人会说,或许福贵要是当初不去赌钱,也就不会沦落到今天这般田地。或许,这只是或许,福贵之所以沦落到今天怨不得别人,只能怨他在误入歧途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最后输的一败涂地。他不仅输掉了自己的一生,还让一家人为此做了陪葬品。
          且行且珍惜,生命只有一次,这辈子能成为一家人,这是几世修来的缘分,我们应当好生珍惜,不论贫穷与富有,我们都应当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没有一步登天的成功,也没有唾手可得的幸福。所有的一切都要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创造。无论何时,家人永远是我们活下去的强有力的支撑,家人是我们活下去的希望,是我们活下去而为之奋斗的勇气;家是爱的港湾,是漂泊游子停靠的岸。如果在福贵一败涂地之后没有家珍和孩子们作为他的后盾,或许他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他之所以在家庭屡遭变故之后还能这么顽强的活着,靠的就是一份责任、一份对家庭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