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


          “年”味退了,我又该迁徙。回来的路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只为回家过年;如今又到了出发的日子,可以想象出发时同样的并肩接踵,前挤后拥,只为了奔向四方谋求生路。像我一样的候鸟在今天的中国绝对不是少数。往返车程上的南腔北调,车站里的空前日闹,标志着一场新的人潮迁徙又将开始。  
          还记得昨天和一位嫂子闲聊的时候,她告诉我现在农村里的常驻人口越来越少,在田间、地头劳作的也非常稀少。她的生意也越来越不好做了,她租了间房子卖小吃,买点饵丝、米线、凉粉什么的,前几年又是修路、又是土地改良,加之田间劳作的人多,生意不错。可自去年开始就开始不景气,食客越来越少。  
          其实不用她说,我也知道这一情况。村里一开始是年轻人外出读书、打工,自去年开始许多上了年纪的也外出务工,只要能走的几乎都走了,很多人家是关着门出去挣钱,直到年关才回来几天,一过完年又都出去了,大门紧锁。我完全可以肯定这种现象不只出现在我们周围,如今全国的几多农村平日里都成了空壳,人烟稀少,田地荒芜,只有春节热闹几天。  
          早几年前就吹响了脱贫致富的号角,可是中国的广大农村还是一贫如洗,还是没有太大改变。或许改变是有的,只不过速度太慢,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七八亿农民靠耕田种地大抵只能填饱肚子、穿暖身子,这还得依仗皇天后土的无量功德,要更进一步是在也不可能的了。土地只能种粮食、蔬菜,生长不出黄金,也结不出人民币。  
          广大农民要脱贫致富,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摆脱土地,另谋出路。外出务工,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被冠上“农民工”的不良雅号也比呆在家、留在土地上强,至少年收入要多一些,至少生活条件要改变得快一些。“三农”提了那么多年,农民确实尝到了一点点甜头,可是依旧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依旧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承包到户也许面临着新的局限。人口越来越多,承包到户的土地越来越少,化肥、农药越来越贵,粮食、蔬菜的价格越来越贱。虽有粮农补贴,可是那一点点补贴能干什么,谁会指望?土地承包到户形成了新的瓶颈,制约着农村的发展,这一点广大农民是深有体会。  
          城市日益繁荣,农村依旧平穷,作为广大农民谁不想从富得流油的城市里分一杯羹?哪怕是残羹剩水也比农村的一穷二白好!谁不想见见社会主义的大世面,谁不想过好自己的日子?城乡差距非但如此之大而且还在更进一步扩大,七八亿中国农民有多少不想呆在城市,有多少愿意呆在农村?可是作为农民,城市不属于他们,城市对于他们可望不可及,总是看客和过客。外出务工的必然造就了人潮迁徙的必然。  
          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处于半脱产,甚至全脱产状态,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农民们开始离开耕作了多年、耕作了无数代人的土地,开始像潮水般涌入城市。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可是城市并不属于他们,他们的根依旧在农村,那里有亲人、故土、家园,春节必须赶回去团员。根在农村而打拼在城市,于是他们不得不像候鸟一样往返、迁徙。  
          迁徙的不单单局限于农民工,还有在外求学的学子、在外地上班的各个阶层,但在中国农村人口接近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是这场地球上空前人口迁徙的主力军。零零总总将近七八亿人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于最短时间内往返折腾,掀起了起地球上极为罕见的迁徙浪潮。随着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继续加剧,这一股迁徙浪潮会愈演愈烈。候鸟的迁徙还有一个头绪和大致的方向,而人潮的迁徙则完全是四面八方。  
          奔波于征程,只为生活、谋求生存,那是候鸟;往返于城乡,春冬复始、常年如斯,那是人。候鸟的迁徙中多少老弱病残丧命于征程?那是一场鸟群种族的长征,能活下来的都是精干。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人们可曾记得郑州火车站候车室内溘然辞世的老人?奔波于征程,老死于旅途,亡命于天涯,这也许不单是诸多候鸟的宿命,也将是越来越多像候鸟一样活着的人们的宿命。
          关于候鸟的随笔【第五篇】:候鸟
          候鸟,定期地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进行迁徙的鸟类。据说是因为鸟类起源于高纬度地区,第四纪冰川自北向南的入侵,迫使鸟类向南方迁徙,待到夏季冰川退却,鸟儿又回到了繁殖地,来来往往,从而形成了迁徙的行为。也有说鸟类起源于南方的热带森林,种群的大量繁殖造成了对食物需求量的增加,因此生态压力使得某些鸟类在夏季向北方冰川退却的地扩散,而当冰川来临时再回到南方越冬,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定期迁徙的行为。不管怎么说吧,总之是因为某种必需的原因从而形成了这样的行为。
          曾几何时,人类中竟然也出现了候鸟的行为,可乐的是,现在我和妻子竟然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记得莫言说过,有一种人是最值得敬佩的,那就是:年轻时陪男人度过艰难困苦的女人,富裕时陪女人过好日子的男人。有幸的是,我们两口子就是这样的人,虽然我们并不富裕,但也确实不算穷,日子可以轻轻松松舒舒服服的过下去,很少有烦心的事,也很少有捉襟见肘的时刻,因此,日子就这样安安稳稳地过了下来,但前些年,妻子莫名其妙地开始了冬天经常性地发烧住院。
          年轻时,妻子的身体素质很好,一米六四的身高,体重48公斤,很正常。可从前些年开始,体重一直掉到了40公斤,瘦弱多病,发烧上医院都成了家常便饭,打针打的针都难戳,实在成了我这个老公的心病。结果,经过一个当主任医师的朋友细心诊断,确定为退化性的肺气肿,朋友告诉我,这病没治,只能养,“你俩开始当候鸟吧!”朋友笑着说。
          结果,我们俩三年前变成了候鸟。结果,神了。结果,老婆这三年多一次烧都没有发过。结果,我们把送给医院的钱变成了旅途的路费。
          这几年,一到冬天我们就南飞,海南岛,北海,今年早早的我最敬重和亲近的发小同学阿京就说:“别去那边了,来我们深圳看看,这的空气质量一点不差,海边的空气更好,生活也方便,来了说不定你们会很喜欢呢。”有道理,深圳的空气质量全国排第七,有阿京在,居家很多事会很方便,就这样定了。结果,我们这一对候鸟,就来到了深圳海边!
          据说,这几年候鸟式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了很多退休和有条件的人追赶的潮流,今年据说更是达到了高峰,像我居住的那个小区去海南的就有30多家。细想一下,这其实都是被逼的,原因大家都知道,环境!
          山河仍在,故人难寻。现在国人内心最敏感的角落里,不是怎么样让自己吃得更好,玩得更好,而是找一个对自己没有伤害的有好山好水好空气的地!想一想过去快速发展的这些年,有人攀上财富的快车,成为一夜暴富的各种老板,有人沦为社会贫困的底层,在恶劣的环境中染病无钱治疗,有人把自己变成海漂,移民海外就为了避开那么多的避无可避的各种据说的毒,但从此他们和后代却永远失去了曾经的家园和归宿,难说没有遗憾和悲哀。看着冬天取暖季节北方各地的阴沉沉的雾霾,看着南方大中城市水质空气的下降,想一想一个和平发展的国度怎么会有现在这样千疮百孔的山河?真的是揪心。
          我和妻子可以把自己变成候鸟,住在海边的公寓里,沐浴着南海灿烂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从而远离阴霾的北方空气带给妻子的病理折磨。而没有像我们这样的条件和需求的芸芸大众呢?他们怎么办?
          中国,生活环境的改善,现在确实已经成为压倒一切的重任!但,难,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