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抗日战争胜利资料:造船工人的抗日故事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战全面爆发。8月13日,日本侵略军进犯上海,江南造船所再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天,日本飞机轰炸了海军江南造船所,所部总办公厅被炸塌一角,全所被迫停工。
          第二天,江南造船所职工就配合海军在十六铺宁绍码头一带连续凿沉了十余艘军民船舶,并敷设由江南造船所制造的水雷。这批水雷,其中有触角的几十颗,用在南市南码头,横江布雷,还有一些“小颗水雷”,被布置在黄浦江分支,如张华浜、蕴藻浜,用以阻拦日军深入上海市区。
          三天内,上海军民很快在黄浦江内以沉船和水雷构成了三道防线,阻止日军乘舰溯江上犯,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一个月占领上海的企图。抗战时期,江南发生的几件事更是震惊了整个上海乃至全中国。
        
          拔掉“出云”号这颗钉子
          “八一三”第二次淞沪抗战爆发时,外白渡桥附近停泊了一艘日军9000吨级的旗舰,名叫“出云”号,对抗日军民进行了猛烈的炮轰。1937年8月16日,海军部在黄浦江上组织了袭击日军“出云”号的行动。海军派出2艘鱼雷艇发射6颗鱼雷,其中一发击中“出云”号,但其舰虽然负伤依旧停泊在黄浦江上。
          在地下党的领导下,江南工人决心拔掉“出云”号这颗“钉子”。几位爱国工人组成了一个“特别行动组”,趁日军不备,配合潜水员将一颗特大自制水雷由江底运送到陆家嘴黄浦江面的“出云”号附近,由岸上控制爆炸,重创了“出云”号。“出云”号舰尾被炸去了一大块,舰身受震损伤,丧失战斗力,不得不拖回日本修理。
          与此同时,江南工人还协助潜水员用水雷炸毁了停泊在新三井码头的一艘趸船和两艘油驳艇。这件事可谓国共合作抵御外侮的典范,对日军打击不小,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
          受重创的“出云”号  凿沉“民生”号奇案
          当年江南的工人们曾为国民政府海军建造了一艘双螺旋桨浅水炮舰——“民生”号。在中日淞沪开战后,国民党军队为了阻滞日军溯江而上,将它沉没在长江中堵挡水道。
          1939年,日军把中国海军武汉保卫战后自毁的“永绩”号和“民生”号两艘军舰打捞出水,拖到江南造船所要工人修理。造机部工人孙增善向国民党海军设在租界的地下机构——海军部驻沪办事处刘武报告了这一信息。刘武抗战前任江南造所监修课课长,他对孙增善说,这两舰修好后是用来屠杀中国同胞的,最好设法把它们沉掉。
          9月中旬,“民生”号修复在即。孙增善在工友张根宝的配合下,于9月21日夜里只身潜入“民生”号,将其凿沉。一艘排水量500吨的军舰在日军的守护下突然沉入黄浦江底,在上海成为轰动一时的事件。
          当时的上海《申报》有较详尽的报道:“21日夜,江南造船所突发生凿沉轮船奇案,日方极为重视,大批工人被拘询。缘日方在某处捞起巨轮一艘,拖进江南厂修理,为时四月,已完全完工,二十一日停泊江心,正待升火,船底孔几处冒水,无法堵塞,船身旋即下沉。”同日的《新闻报》对此事也有报道,并说:“此奇案‘疑系华方爱国分子所为’。”这是江南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又一杰作。
          “民生”号
          《申报》关于“凿沉新修巨轮”的报道
          水雷,还是江南自己造
          抗战初期炸伤日军旗舰“出云”号的那颗特大触发式水雷,是由江南技术专家王荣瑸在国内首次设计,并与其他江南工人一同自制的。
          “七·七”事变后,时任国民政府海军司令部总司令之职的陈绍宽,在全国人民高涨的抗日热情的鼓舞下,开始坚决响应抗日。陈绍宽认为中国海军力量单薄,应将主力舰队置于江阴上下游一带,配合江防各要塞阻击日舰深入,拱卫南京。陈绍宽的计划是,先将长江航路沿线灯塔、信号标志一律拆除,使日舰失去目标,再堵塞航道,以舰炮、炮台及水雷相配合,全力狙击。早在日军进攻上海前,陈绍宽曾安排江南造船所制造“泰宁”号布雷艇,以阻止日舰在中国内河横行,还打算通过一个法国洋行向外国购买一批水雷,准备与日军作一较量。
          江南造船所指定王荣瑸负责组织制造布雷艇。王荣瑸具有很强的自主研发意识,攻关能力也很出众。他看到法国洋行关于水雷的英文说明书,觉得水雷结构并不复杂,所需原材料本国也可供应,于是提出“由中国自己制造水雷”的建议。这个想法得到海军部布雷艇监造人曾国晨和周应聪的赞同。得到批准后,年轻的王荣瑸很快完成了仿制设计:水雷壳,由江南造船所冷作工包做;炸药,由海军部军械处供应;触角和电池,由石门路一个汽车配件厂做;水雷总装在枫林桥海道测量局。在王荣瑸的主持下,江南造船所一批技术员工经过反复研制,终于试制水雷成功。不到一个月,他们就造出大小水雷400多颗,另有700多颗地雷。
          江南人自行研制开发的各式水雷,在海军抗击日军入侵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抗战期间,侵华日本海军总共被击沉、击伤舰船艇321艘,其中绝大多数为海军部使用江南制造的水雷攻击所致。
          江南技术专家王荣瑸
          留住江南的血脉
          1937年8月20日起,日本海军飞机频繁轰炸海军驻沪司令部、江南造船所、飞机制造处、军械处等重地,江南造船所被迫停业。守护江南造船所的“永健”号炮舰与敌机相持几日,弹竭而沉。这是在抗战中损失的第一艘中国军舰。到9月中旬,侵入中国的日本军舰增至百余艘,上海保卫战更加激烈。中国海军以高昌庙为警戒线,重炮扼守要隘。11月11日,日军猛攻南市地区,海军警卫营奋死抵抗,伤亡惨重,最终高昌庙失陷,江南造船所彻底陷入日寇之手。次日,上海宣布沦陷。
          上海沦陷前,为保存力量,江南造船所避开白天日机轰炸,连续几个夜晚搬运精密机床、发电机、冷风机、电动机、钢板等贵重设备和五金材料,至租界内的永嘉路中国中学隐藏。造船所还把所内平时使用的三艘较大拖轮“江定”号、“江南”号、“新江南”号寄存到相邻的中法合营求新船厂。当时的所长马德骥希望借此留住江南的血脉,等战争结束后再重振旗鼓,恢复生产。
          上海沦陷后,除了几家外商船厂外,所有的中国船厂都落入敌手,江南也未能幸免。马德骥则决定坚守上海,利用没被日军入侵的美、英、法等租界这一“孤岛”作掩护,带领40多名高级职员和骨干,在租界内秘密设立了一个江南办事处,转移主要财产和骨干人员,开展“流亡”性的经营活动。
          在上海沦陷前后,江南造船所还组织部分员工将器材迁往内地,先到武汉,后又迁到湖南辰溪,设厂造水雷。1939年冬,这部分员工和器材迁到重庆野毛溪,加入海军部新成立的重庆第一工厂,制造机床等机械设备。以设计部门为主的另一支20多名员工在叶在馥、郭锡汾带领下,经武汉辗转入川,到民生机器厂工作。
          时任江南造船所所长马德骥
          半淞园路的秘密联络点
          1937年11月11日,在上海全面沦陷的前夕,日本陆军占领了江南造船所。次年1月,造船所被移交给日本海军,改名为“朝日工作部江南工场”;3月,日本海军委托日商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接管经办,又改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实际上仍受日本海军控制。日本海军深知江南造船所的重要地位,为了严密控制造船所,从所长、部长直至领班,以及其他重要岗位全部都是日本人管理,最多时有600多人。日军的残酷统治和暴行,激起了广大工人的民族仇恨和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