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校本课程《有趣的数学故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校本课程《有趣的数学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  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
        
  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  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页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画的内容。
        
  2.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1
        
  (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
        
  (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四.出示例6。
        
  1、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
        
  2、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说说,教师板书。
        
  3、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
        
  4、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后,教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
        
  小结:这题是怎样计算的?
        
  5.  试一试。
        
  505÷5  6018÷6  6015÷3
        
  指第3题问: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强调简便写法。
        
  6.  出示计算  420÷3
        
  学生说,教师板书。问:商末尾这个0能省略吗?为什么?强调简便写法。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数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了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希望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
        
【篇二】校本课程《有趣的数学故事》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童年是培养思维的最佳时期。数学思维训练,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打破常规,灵活思考,给学生以知识的更新、智慧的成长,让学生收获无穷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发现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首先要求学生做到“五会”即“会看、会听、会说、会想、会做”,在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动一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分析、判断等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观察、动手操作、创新等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训练重点:
        
  以数学思维训练为途径,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本学期重点让学生在观察、想象等多项活动中,多角度,多层次地看看,做做,想想,试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训练、去思考、去探索,并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四、主要措施:
        
  1、以新课程的理念和当下的习惯特色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依据,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2、学习内容以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活动为主。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
        
  3、课前教师认真准备好课堂内容,学生认真准备好学具等学习材料,课上共同配合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把每一个教学设计都落实下去。
        
  4、在课堂已有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强化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
        

【篇三】校本课程《有趣的数学故事》教学设计
          一、本课程概述:
        
  数学是重要的,它是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语言,同时,又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必备素养,它对培养人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以替代的作用。所以,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看待数学教育对于人的重要意义。
        
  著名特级老师张思明说:现在的数学教学成了典型的“烧中段”,不知道知识的源头,也不知道知识的去向,这样学习的兴趣肯定起不来。正是从这些角度考虑,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数学资源,包括民间数学趣题、数学古题名题、数学史、数学家的介绍,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探究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使数学内容更充实、数学课程更丰满,还原一个有趣的、富有人情味的、甚至是可错的数学真实面貌。数学是丰富的,它不仅是公式、计算,它还有历史、故事等等。它不仅可算,还可读、可做、可玩。
        
  结合人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将与人教版教材内容有关的一些数学知识、数学文化、数学小故事,以及一些经典的数学问题等编入了校本课程资源。内容和呈现方式着力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使原本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能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终身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和整理民间流传的数学趣题、智力题,挖掘数学学科的人文性,充实数学内容,充分展示并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