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页


        
  2.议故事,获取故事中的数学信息,解决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
        
  (1)在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2)打开珍珠宝盒的秘密是什么?(3)你认为故事中谁最聪明?为什么?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在故事中获取数学信息,并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更是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激发学生创作数学故事的热情,水到渠成。】
        
  (二)自己动手,编画数学绘本故事
        
  大家都喜欢听数学故事,又非常爱动脑筋思考故事里的数学问题,那我们能不能自己编数学故事呢?那就拿起你手中的彩笔,发挥你的想象,来编一个彩色的数学故事吧!
        
  在编数学故事之前,老师有个难题想请教大家:1.数学故事与其它的童话故事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2.编数学故事应注意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数学故事的特点:数学故事中要有数学信息、数学知识。
        
  学生自由编画数学故事。【设计说明:在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故事的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自由的驰骋,为学生创造一个深刻而丰富的课堂,发展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三)展示精品数学故事
        
  展示自编的数学故事。
        
  1.小组内交流,每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
        
  2.全班交流优秀作品,每组选一名学生上台讲数学故事,故事讲完后,引导学生共同解决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3.你认为谁编的数学故事最好?好在哪里?
        
  4.你觉得自己的数学故事编得怎么样?如果有不满意的地方,那就修改一下吧!
        
  【设计说明: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在自编自讲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建立评价与自我评价意识。同时,情感的激发,观察、思辨、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培养。】
        
【篇六】校本课程《有趣的数学故事》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合作游戏的乐趣。
        
  重点: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难点: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活动准备:
        
  课件,体操圈若干,瓶宝宝8只,幼儿操作用的小兔、圆圈等。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老鼠笼”,数数围住了几只小老鼠
        
  二、玩套圈并看标记记录
        
  1.出示瓶宝宝,引导幼儿数出瓶宝宝的数量,请幼儿玩套圈。
        
  2.出示标记图,请幼儿说说标记图的含义。
        
  3.请几名幼儿和教师同时套圈,设置两个圈同时套中一个瓶宝宝的情境,引发幼儿讨论:绿圈和红圈套中了同一个瓶宝宝,这个瓶宝宝该算谁套中的。
        
  三、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中瓶宝宝的数量
        
  1.课件上演示两圈套中同一个瓶宝宝的过程,带领幼儿分析交叉部分瓶宝宝的特征:既在红圈也在绿圈,计数两个圈内瓶宝宝数量时都要将它算进去。
        
  教师边在课件上演示边讲解:红圈套中一个瓶宝宝,绿圈过来
        
  了,和红圈怎么样了?(交叉在一起)现在瓶宝宝在什么地方?(中间)你们说的“中间”是不是这个地方?(带幼儿徒手画一画公共地方)这是红圈和绿圈公共的地方,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公共地方的瓶宝宝在红圈里吗?(将绿色变浅)在绿圈里吗?(将红色变浅)这个瓶宝宝既在红圈里,也在绿圈里,我们数红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数绿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也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记住了吗?
        
  2.操作课件,改变交叉部分瓶宝宝的数量,引导幼儿正确计数红、绿圈里各有几个瓶宝宝。并在课件上记录下来。
        
  (借助白板的拖动、变色、移动等功能,让幼儿直观地看到两圈如何交叉形成一个公共部分,明确所要计数对象的范围,从而让幼儿真正理解公共部分物体的特征,这是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所在。)
        
  四、操作活动:兔宝宝站圈
        
  1.出示标记图一:红圈里站2只兔子,绿圈站两只2只兔子,分析标记图要求:怎样给3只兔宝宝站圈。
        
  教师设疑:红圈里要站两只,绿圈里也要站两只,这可怎么站呀?教师帮助幼儿分析,给3只兔子站圈
        
  2.出示标记图二:红圈3只绿圈2只,幼儿看标记操作,重点引导幼儿思考两圈交叉部分站几只兔宝宝。
        
  3.出示标记图三:红圈1只绿圈3只,怎样站圈?
        
  五、合作游戏:站圈乐
        
  1.幼儿分组自由站圈,说说自己一组是怎样站的。(课件演示不同结果)
        
  小结:原来4个小朋友站两个圈有好多不同的站法。
        
  2.分别标记图一(红圈里2人,绿圈里3人)、图二(红圈里2人,绿圈里4人)、图三(红圈里4人,绿圈里4人),幼儿看标记玩站圈游戏,体验成功和合作的乐趣。
        
  活动延伸:
        
  1.为每组幼儿提供一个可随意翻动、组合的标记牌,让幼儿自行翻牌玩站圈游戏。
        
  2.鼓励幼儿尝试5人一组玩站圈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挑战不断,惊喜不断!从孩子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和一张张自信的笑脸看得出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这也让我对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等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幼儿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数量涉及“交集”这一概念,有人会问:“让幼儿接触交集是不是为时过早?”我的想法是,既然幼儿的生活、游戏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就不应该回避,应该将幼儿遇到的问题通过教学活动来解决,再让孩子将获得的有效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数学”理念。
        
  2.运用课件,化繁为简。本节活动中,我运用了课件,化解了教学重、难点。课件中的圈和兔子、瓶子可拖动、移动,可调节透明度等功能,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能让幼儿更直观地感知公共部分
        
  物体的特征,明确计数范围。我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变换物体数量、书写数字等,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师幼互动。
        
  3.做中学,体验快乐。实践证明,幼儿必须通过亲自的感知和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概念。本节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玩套圈、帮助兔宝宝站圈、4人一组玩站圈游戏等情境,引导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自行建构经验图式,为形成数概念创造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幼儿4人一组完成站圈任务环节,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协作学习的空间,幼儿必须在与同伴的不断合作、调整中才能完成任务。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真正体现了通过数学学习发展多元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