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页


        
  灾害面前,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平时“不起眼的小人物”——5月12日,成都武侯区的林荫街献血屋,前来献血的人排队站满整条街。
        
  23点20分,一位50来岁的男子风趣地说:“抗震救灾人人有责,我是个下岗工,没有钱就‘出点血’嘛。”或许,我们平时并没有看得起这样的下岗工人,或许我们还曾经认为这是些“低素质”人群,或许平时我们见到他们,只是看到了一个穷人……可是,在“没有钱就‘出点血’嘛”这样朴素的话语中,我们恍然大悟:这才是真正富有的人!富有同情心,富有责任心,富有爱心……总之,这比所有的豪言壮语都更加的震撼人心。
        
  与之可媲美的,是另一则报道:在成都新光华街,有一批由白衣天使守护的帐篷,里面住着46个产妇和婴儿。一个中年女性医务人员,从下午地震开始就忙着搭帐篷,安置病员,直到晚上10点还没有回家,记者问:“你有孩子吗?”她的鼻子一下子酸了,说:“有,在学校,地震到现在还不知道孩子的情况怎么样。”
        
  她终于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记者问她叫什么名字?孩子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学校?她摇摇头都不做回答,抹一把眼泪又投入到工作之中。
        
  还需要我们说什么吗?“儿是娘的心头肉”,在地震来临之时,性命是多么的脆弱!学校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有消息说,在这次地震灾害中,已经有许多校舍倒塌……那么,作母亲的,此时最担心的,当然就是自己孩子的安危。可是,这位伟大的母亲,却一直在救护站忙碌,甚至连自己孩子的信息都顾不上打听一下!“博爱”之伟大,惊天地,泣鬼神!地震发生之后,让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的力量,让我们看到武警战士的力量,让我们看到了党员干部的力量,更让我们看到了普通老百姓的力量——无论是下岗工人还是那位不知名的护士,他们都是普通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抗灾,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众志成城。
        
  从这些感人的细节中,我看到了人性之光,看到每一个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亲情,看到了抗灾救灾的力量。正是有了这一切,我们才更加有信心夺取地震救灾斗争的胜利。
        

第3篇:  抗疫小故事简短100字
        抗击疫情的小故事简短100字1
        
  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生前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最早于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2020年1月8日,他接诊了一位82岁的女性患者,就诊的疾病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他说:“我们平时接触患者也没有做特殊防护,病人来的时候也没发热,我就大意了。不过,第二天也就是9号,她就发烧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怀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为CT显示,她的症状是‘双肺磨玻璃样病变’,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而且,已经排除了常见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情况。不过,因为医院还没有用于检测确诊病人的试剂盒,当时并没有给她确诊。她1月8号住院,我1月10号就出现了咳嗽症状。随后他的病情也发展出现严重症状,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在住院期间他说:“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
        
抗击疫情的小故事简短100字2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护士单霞,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在投入一线工作前,她剃光了及腰长发,单霞说:
        
  头发没有了可以再长,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
        
  武汉汉口医院呼吸科二病房主任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
        
  在增员的医护人员还没有到武汉前,武汉的很多医护人员超负荷应对疫情,一周每天只睡2个小时,直到增员的医护人员到后,压力才得到缓解。
        
抗击疫情的小故事简短100字3
        
  “我们的.年夜饭,是一份简单的盒饭,没有桌椅,就站在一边,蹲在角落捧着碗吃。”
        
  1月24日的除夕夜,注定是个不眠夜。挖机工人王伟接到施工通知,当天下着雨,他戴着厚厚的口罩,踩着泥泞的地面,像战士一样,扎进火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
        
  2月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如期交付。10天10夜,这背后是近7000余人的鏖战。高强度劳动下,每一名建设者虽然非常疲惫,但王伟说大家都很亢奋,像“打了鸡血一样”。
        
  还有一个开挖掘机的小伙子,听说自己驾驶的挖掘机被称作“蓝忘机”,通过直播成为网红之后,忍不住对着记者侃侃而谈:“以后我的小孩子大了,我肯定也是要当爷爷的嘛,我可以跟我孙子讲讲,我们以前为了大武汉,为了祖国,做出过贡献!”
        
抗击疫情的小故事简短100字4
        
  一个95后的护士名叫李慧,响应医院应征参与一线工作,从除夕坚守工作到现在,这是她给医护部发来的一段话:
        
  到现在我的家里人不知道我在干嘛,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破病毒,请大家也不要告诉我父母,唯一的要求请妥善安排我的家人。我虽然工作能力不强,但是关键时刻不会做逃兵。
        
  来自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的护士佘莎,今年24岁,报名请战前往武汉加入救援工作,但是第一批选派的是重症监护室和呼吸科的护士,小姑娘又再次请战加入第二批医疗队。
        
  她给出的理由是:1、我年龄小,如果不幸被感染了,我恢复的肯定会比年长的护士老师快;2、我没有谈恋爱,也没有结婚;3、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
        
  莎莎回答:这几天的新闻,让我想到了汶川地震的场景,我觉得我应该去,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的呀!一句:我是汶川人。让看到的人热泪盈眶,这种大爱相传的同胞情,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这些医疗救护队的天使们,很多只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他们或许跟我们身边的弟弟妹妹,或者哥哥姐姐的年龄相仿,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再想想他们的勇气和一颗大爱之心,让人既心疼又感动。
        
抗击疫情的小故事简短100字5
        
  东津镇中心卫生院内儿科副主任薛宁。疫情发生以来,该同志主动请缨,到发热门诊一线接诊发热病人。她在不断完善新冠疫情防控知识的同时,也给身边的医务人员和就诊病人普及新冠防治及个人防护措施,让大家认识到这个疾病。
        
  对于就诊的每一位患者,她都细心的问诊、精心的检查、根据相关检查结果,仔细的分诊、治疗。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来医院的病人陆续增多,她就更不能离岗了,经常导致时常饥一顿饱一顿。该同志以院为家,把老人和小孩放在家里,顾不上了。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她,发热门诊需要她,她就去了发热门诊;小汤山忙不过来,她又奔赴到小汤山……
        
第4篇:  抗疫小故事简短100字
        抗击疫情的小故事简短100字1
        
  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生前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最早于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2020年1月8日,他接诊了一位82岁的女性患者,就诊的疾病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他说:“我们平时接触患者也没有做特殊防护,病人来的时候也没发热,我就大意了。不过,第二天也就是9号,她就发烧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怀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为CT显示,她的症状是‘双肺磨玻璃样病变’,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而且,已经排除了常见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情况。不过,因为医院还没有用于检测确诊病人的试剂盒,当时并没有给她确诊。她1月8号住院,我1月10号就出现了咳嗽症状。随后他的病情也发展出现严重症状,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