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 第5页

第5页


        
  革命故事10、赵一曼
        
  赵一曼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少年时代就接受了先进思想,勇于向传统观念和反动势力作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教育下,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成长为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抗日英烈之一。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无数党员干部和进步青年惨遭杀害。革命形势急转直下。许多人宣布脱离了共产党,军校里的学生中也有一部分出现了动摇。赵一曼却坚决地表示:“不,我决不回头,我要战斗下去,继续奋斗下去。”军校决定由留在后方的叶挺率领第11军第24师赴前线攻打叛军,并把军校全体同学编为中央独立师,赵一曼随军校女生队被编为政治连,受叶挺指挥,开赴前线。五月十七日早晨五点钟,女生队分两路出发,一路到金口,一路到纸坊。我們高举‘中央独立师’军旗和许多面锦旗,号兵吹着进行曲,向望山门车站前进。”赵一曼和女生队沿途张贴标语,向群众宣传“我们是革命的军队,是保护人民大众的”。在炮火连天的火线上,赵一曼和女生队的学员紧跟作战的男学员部队,投入了紧张的抢救伤员的工作。不顾子弹在头上尖叫,把受伤的战友抬下火线,热情地为他们包扎、换药、喂药。这次从出征到返校共34天。在这34天里,赵一曼“历尽艰难困苦,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
        

第4篇: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一代人。
        
  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村头那座破旧的草房里住着王二小一家。11岁的二小是个放牛娃。
        
  1943年的一天,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鬼子的炮弹落到了二小的家里。在山上放牛的二小惊恐地看着遮天蔽日的浓烟烈火,他不能相信,刚才还温暖的家和亲爱的爹娘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
        
  村外有一个大山坡,这是一片好大好大的草地,碧绿的青草间开着点点的小花。二小就在这片山坡上放牛,这里美丽安宁,二小躺在草地上,望着蓝蓝的天空想,没有鬼子该多好。
        
  二小参加了儿童团,跟着柳老师和吴连长,学了许多知识。他知道打走了鬼子,自己长大了,还要建设我们的国家。鬼子的大扫荡又要开始了,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鬼子来了,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
        
  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子。
        
  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
        
  太阳也仿佛被染红了,满山都飘着红色的树叶,那景色,美丽极了。
        
第5篇: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1.刘胡兰
        
  刘胡兰,10岁起参加儿童团,12岁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2.儿童团团长海娃
        
  有一次,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安排儿子海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
        
  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一路上受尽折磨。
        
  深夜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
        
  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
        
  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陡峭的山路上,乘机拼命往山上爬,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
        
  海娃忍着疼依然坚持到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3.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
        
  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4.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男,1941年生于江苏邳州,1949年9月在重庆被害,遇害时年仅8岁,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最小的战士。
        
  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一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
        
  经过地下党对特务的斗争,他才在监狱里上了学,由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作他的老师。
        
  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东西、传递信息和秘密情报,在门口放哨,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等。
        
  5.王二小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一次日本鬼子又来“扫荡”时迷路,就叫王二小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为了保护转移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之下,将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年仅13岁。
        
第6篇: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由于左倾路线的危害,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离开苏区,开始了伟大的2500英里长征。
        
  福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发源地之一。一九三四年七月,红七军团进入福建,在闽赣苏区休息补充后率先北上,进入闽浙苏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团会合后,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被敌人疯狂围攻,最终失败,方志敏、刘畴西等领导人英勇牺牲。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8万余人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长征。三万多名福建儿童参加了这项伟大的历史壮举。八闽儿女在一年多的战略转移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胜利到达陕北的,已不到三千人。湘江之战,以闽籍指战员为主的红五军团第34师和红三军团第18团承担断后任务,血战十天,以全军覆没的代价掩护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渡过湘江,7000多人几乎没有存在。祁连山脚下,西路军血洒河西走廊,红五军团悲歌高台城下,数千名经过雪山草原考验的闽籍红军指战员马革裹尸。遵义城下,赤水河,金沙河,大渡河,雪山,茫茫草原,六盘山,直罗镇,到处都是八闽儿女的鲜血。(这是先遣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