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百年先锋故事心得体会 > 第3页

第3页


        
  传承一种红色信仰:锤炼敢打必胜的刚烈血性
        
  聆听战斗故事、重访战场遗址、拜访革命前辈,答案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大家的脑海里:红军将士身上有着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正是凭借这股气,红军才能一次次“风卷红旗过大关”。“狭路相逢勇者胜。战争这就是不讲理,你越是不怕死,就越能更好地保存自己、更多地消灭敌人。”革命前辈的谆谆教导,透露出亘古不变的胜战规律:将士有血性,战场有胜算。我军自x城头的一声枪响组建以来,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国内外敌人,面对极其险恶的自然环境,能够创造一个个以劣胜优的战争奇迹,离不开身体时流淌的血性之气。气壮山河的革命史,值得反复品读;革命前辈的英雄气,必须始终传承。井冈山革命先辈的信仰之光深深地燃烧在我心里,无论时光流逝,绝不会轻易扑灭。
        

百年先锋故事心得体会篇7
          4月3日上午9时9分,在“文化长征万里行长征故事我来讲之讲半条被子故事碑、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云南研究基地长征精神立碑活动第一碑揭碑仪式”活动现场,红旗飘飘歌声扬,鞭炮声声祭英烈,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云南研究基地的赠书志愿者们和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北闸镇白坡塘村的父老乡亲们在这里讲故事、颂诗歌、唱红歌祭奠英烈。
        
  来自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云南研究基地的吴瑜琼女士首先向活动现场的父老乡亲介绍了各位领导和嘉宾并致辞,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副院长、四川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琦同志受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院长罗范懿先生委托对云南研究基地的揭碑活动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们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在全国各地捐建了80座长征精神碑,在甘肃通渭县榜罗镇举行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暨文化长征十周年大会,举办了全国首届长征精神学术年会,评选产生了十大院士、二十强研究员、二十佳研究院,各分院(研究基地)还开展了不少红色文化传播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9点9分,来自北京的蔺小林同志、来自贵州的军转干部、贵州省企业报刊协会会长、贵州烟草报负责人吴长宣同志、来自江苏的王明月同志和白坡塘村二社社长马真孝同志共同为“文化长征万里行长征故事我来讲之讲半条被子故事碑、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云南研究基地长征精神立碑活动第一碑”揭了碑。至此,10月21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的“半条被子的故事”呈现在大家面前,“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看到此情此景,大家热泪盈眶。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云南研究基地主任吴瑜琼女士向大家介绍了立碑背景、碑文意思,还领着大家一起诵读了刻在碑上的“长征精神”。来自北京的蔺主任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同时对大家提出了殷切希望。来自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刘勇副会长声情并茂的为大家带来了诗朗诵“沁园春。雪”;来自白坡塘的退伍军人王鹏同志也给大家朗诵了《长征》表达了对英烈们的深深敬意;昆明市文化局民族歌舞剧院演出部负责人文丛波、王顺体等同志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四渡赤水、横断山等长征歌曲演唱和,彝良代表先术恒同志不甘示弱,直接代表彝良一中9.07灾后重建团队用方言给大家讲上了罗炳辉将军的故事;来自白坡塘春晖幼儿园王富芳同学也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节目……
        
  经了解,本次活动在寻求碑文内容特别是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的资料收集中,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云南研究基地的工作人员得到了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昭通市委党史办公室等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当4月3日揭碑活动的邀请函送到昭通市委宣传部、昭通市党史办、昭阳区委宣传部、北闸镇镇政府、白坡塘办事处等单位和部门后,各单位和部门均表示了极大地关注。本次活动中,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云南研究基地特聘蔺小林主任为云南研究基地高级顾问,同时宣布解除原昭通基地李贵兵负责人职务,任命昭通市鲁甸县成达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陆开奎同志为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云南研究基地昭通区域负责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历了抗美援越、援老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战役,原昆明军区、成都军区组织部长、原贵州省民政厅副厅长、先后出版过《太阳女》、《丛林轶事——援越援老抗美散记》、《谁说这里是后方》、《车轮滚滚》、《云岭野猫》等多部作品的中国知名作家吴昉同志在知悉该活动后,不顾自己已经74岁高龄,还是从贵阳开车在4月2日晚到达昭通准备参加揭碑活动,无奈因路途颠簸及昭通高原反应,当夜血压骤升只好返回贵阳就医而未能参加揭碑活动,大家都说,什么是长征精神:这就是长征精神!
        
  上午11时揭碑仪式结束后,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云南研究基地向大家赠送了罗范懿院长的《人的价值学》、李琦院长的《寻梦红飘带》,白坡塘村的父老乡亲们兴致盎然的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位领导和嘉宾合影留念后,直接到云南研究基地、白坡塘清真寺和白坡塘春晖幼儿园进行了参观。在云南研究基地,大家看到了总院80碑展览,感慨万端,纷纷提议想重温当年的入团和入党情景,吴瑜琼女士见状甚感高兴,马上安排了大家列队敬礼,其后在北京蔺主任的带领下,大家重温了入党誓词;在原共青团昭通地区地直团委副书记、现昆明市文化局民族歌舞剧院演出营销部负责人文丛波同志的带领下,大家重温了当年的入团誓词。大家纷纷表示,长征精神是要学习的,长征故事是要多讲的,其后大家纷纷在云南研究基地内的《红军长征路申遗签名墙》上签名留念。
        
  据悉,这是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继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碑后的第81碑,也是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云南研究研究基地弘扬长征精神立碑活动第一碑。该碑是由白坡塘村民崔荣珍女士、吴刚同志、云南红苹果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杭州水处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捐资。吴瑜琼女士表示,她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积极响应总院号召,参与到弘扬长征精神立碑活动中来。
        
百年先锋故事心得体会篇8
          我看过很多英雄故事书,也了解了很多英雄的事迹,可是让我影象最深的就是《小兵张嘎》这本书了。尤其是被里面的主人公——嘎子那热爱祖国,宁死不屈的精神所感动。
        
  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叫鬼不灵的村子里,有一位姓张的老奶奶,她为了保护村子里的一个八路军,被日本鬼子给杀了。老奶奶的孙子张嘎从小就没有父亲和母亲,一向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死后,嘎子从此就成了一个孤儿,他觉得这帮日本鬼子真是太可恶了,就立下了重誓:必须要为奶奶报仇。在摩云渡村口张嘎巧遇侦察员罗金保,罗叔叔就带嘎子去见钱队长,当上了部队里的小侦察员,他跟着部队到许多地方打伏击战,最终张嘎依靠八路军和自我的信心,杀了杀害张奶奶的伪军,报了仇,又经过上级的批准,得到了一把驳壳枪,使他一下子成了村子里的小英雄。
        
  看过《小兵张嘎》后,使我受益匪浅。我从中感悟到我们要学习小兵张嘎的精神,勇敢的应对一切,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低头。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处处以嘎子为榜样,学习他的勇敢和才智,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百年先锋故事心得体会篇9
          看了《党史故事100讲》这一栏,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