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读方志敏的故事有感 > 第4页

第4页


        
  接下来,叶剑英由方志敏的道德文章和革命业绩想到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文山”是文天祥的号。文天祥《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词末句为“秦淮应是孤月”。本句“南朝月”及后文“秦淮”由此化出。叶剑英的手迹中“时在抗日第三年”、“时日寇继续深入”等语,说明他是从抗日民族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中想到南宋末年的历史背景的。三四句意在歌颂民族英雄的英灵永生。方志敏的爱国正气和不屈精神有如南宋末年的文天祥,两人虽所处时代不同,但历史的重现却惊人相似。两人同为抗击外敌入侵而创造了东南半壁红的业绩,两人同样被俘后在狱中正义凛然、英勇不屈直至牺牲,两人在狱中都留有不朽的文稿。文天祥的《正气歌》百世流芳,方志敏遗著《可爱的中国》成为革命者的必读教材。
        
  (三)
        
  叶剑英赞颂方志敏的诗在重庆传开后,周恩来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进行气节教育时曾随口吟诵叶帅的诗作,而大家为方志敏事迹和精神所鼓舞,又争相传抄传诵叶剑英的诗作。
        
  1940年9月,时在重庆的郭沫若读了方志敏的遗作和叶剑英的诗之后,深受感动,心潮难平,随即和诗七绝一首,来称赞方志敏的业绩和精神:
        
  读方志敏自传(次叶剑英韵)
        
  千秋青史永留红,
        
  百代难忘正学功。
        
  纵使血痕终化碧,
        
  弋阳依旧万株枫。
        
  中华民族英雄豪杰辈出,郭沫若常常引为民族的骄傲和自豪。他在诗歌、戏剧、散文创作中,歌颂他们的崇高精神,宣扬他们的丰功伟业,用以激励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读方志敏自传》一诗,正是颂扬方志敏烈士将名垂青史、百代流芳的佳作。
        
  该诗起句不凡,“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气势磅礴,令人心灵震撼,有力地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方志敏烈士无比崇敬的感情。意思是说,方志敏的英名早已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他的功业是“千秋留红”、“百代难忘”的。正学,指明人方孝孺,因取读书室为“正学”,故人称正学先生。浙江宁海人,明朝初年著名学者、文学家、思想家。他是鲁迅笔下台州式硬气的代表,宁海精神的灵魂。方孝孺一生志存教化,是行为世表的教育家。此以方孝孺借指方志敏的革命事迹为正学的功业。
        
  三四句是对方志敏革命精神更进一步赞誉,说方志敏的血痕即使化成了碧玉,仍然如同他家乡弋阳千万株枫树叶一样,世世代代依旧如血一般殷红。同时,也表明方志敏的革命事业将会是后继有人的。烈士的鲜血化成碧玉,既指思想、精神的崇高、伟大,如碧玉般透明,同时又说明历史的久远。枫叶殷红,这是自然的属性,不会改变,千秋万代永世如一。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和大自然一样永生,绝不因为历史的更迭、风雨的剥蚀而有所改变。
        
  (四)
        
  方志敏的遗稿送到党中央后,毛泽东仔细进行了阅读。汪东兴后来回忆说:“有一天,毛主席问我,你看过方志敏同志的遗稿吗?我说,没有。我对主席说,我知道方志敏同志的遗稿中央保存着,但我这级干部可能看不到。主席听了‘啊’了一声,理解我当时没有看到手稿的原因。”汪东兴接着说:“毛主席称赞过方志敏在狱中写的文稿。后来他对我说,方志敏在狱中的遗作,是一部赣东北地区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是一个共产党员革命意志、情操和高尚人格的写照,是不朽的佳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说:“方志敏同志创建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方向路线是正确的。我们虽然不在一起,但我们的思想是一致的。”其实,毛泽东的这一定论并非空穴来风,是有其坚实可信的渊源的。早在1925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就明确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方志敏从事农民运动比彭湃晚几个月,比我毛泽东早几个月。”方志敏同毛泽东、彭湃一起被公认为“农民大王”。
        
  1953年4月,毛泽东在登莫干山时,又曾对身边的同志说:“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得伟大,我很怀念他。”
        
  毛泽东晚年在读《新唐书·徐有功传》时,曾在大字本二十四史的空白处做了如下批语:“岳飞、文天祥、曾静、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邓演达、杨虎城、闻一多诸辈,以身殉志,不亦伟乎?”毛泽东也将方志敏与文天祥相提并论。
        
  1984年6月,邓小平为江西省委编辑的《方志敏文集》题写了书名。到1985年,方志敏的著作结集编为《方志敏文集》出版发行。
        
  1997年,江泽民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八次全会上的讲话中称赞方志敏有“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何等高尚的革命情操”。
        
  1999年8月,胡锦涛在北京纪念方志敏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高度评价了方志敏的历史地位与功绩:方志敏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方志敏同志的一生,是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方志敏同志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德,将永垂青史,他对革命事业的耿耿忠心,党和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方志敏同志是我们党的骄傲,人民的骄傲。在他身上体现的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今天,烈士已长眠地下,但其为人民立下的不朽功勋,将永远受到后来人的怀念!他的英魂永在,丰碑永矗!
        
【篇八】读方志敏的故事有感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核工业第一批厂矿创建60周年。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核工业和集团公司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应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学习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核工业精神,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讲好故事,事半功倍”。讲故事是习近平总书记领导风格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共产党领袖的过人本领。这些故事体现了对内政外交、治党治国的深刻思考,深藴“中国智慧”,承载“中国道路”,既接地气、有文气,更见视野、显水平,也折射出他深厚的思想底蕴和人文情怀。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特向全系统全体党员推荐《习近平讲故事》。
        
  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希望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通过阅读此书,领会“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道路”,体悟故事背后的治国理政思想,自觉补钙壮骨、强根固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牢记兴核强国使命,坚定核铸强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核故事,为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汲取力量,为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建成国际一流核工业集团作出更大贡献。
        
【篇九】读方志敏的故事有感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述方志敏同志的故事,也曾多次读他写下的《清贫》。学习方志敏同志的革命精神,对于我们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