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页


        
  “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人民生活水平也还不高,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地。我曾在中国不同地方长期工作,深知中国从东部到西部,从地方到中央,各地各层级方方面面的差异太大了。因此,在中国当领导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
        
  “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2014年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
        
  ★当选中国国家主席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
        
  “最后,我有一个很好奇的问题,不知能不能问一下?”
        
  22日下午,意大利众议院,习近平主席同众议长菲科举行会见。临近结束时,“70后”的菲科突然抛出了这句话。
        
  全场目光注视着他。
        
  “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听到众人的笑声,菲科补充道:“因为我本人当选众议长已经很激动了,而中国这么大,您作为世界上如此重要国家的一位领袖,您是怎么想的?”
        
  习近平主席的目光沉静而充满力量,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19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
        

【篇十四】黄继光的故事读后感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文章中,常常用讲故事的方式传达深意、感染他人,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鲜活的故事、生动的例子,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这些故事承载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深刻思考,深蕴中国智慧、体现中国道路。
        
  《习近平讲故事》这本书是从总书记数百篇讲话和文章中,精选出体现他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故事,加以完整呈现和解读。它用109个小故事,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囊括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更让我觉得受益匪浅的是,每个小故事都配有“延伸阅读”,还原故事语境,古今对比、中外相较,教人体悟故事背后的改革发展之道、大国外交之道、工作为人之道
        
  通览全书,我的突出感受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文章既有强大的思想说服力,又有强烈的感染力,娓娓道来,令人意犹未尽,如沐春风。
        
  全书开篇便讲廉政。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和学习中反复强调廉政的重要性。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向来为儒家思想所提倡,新时代新形势下,廉政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下乡视察贫困村镇时引用一副对联“廉不言贫,勤不道苦”,呼吁我们各级干部,要永远植根于群众之中,要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做官勤廉不怕贫苦。这副对联源自河南内乡县衙,上联是:廉不言贫、勤不言苦,下联为:尊其所闻、行其所知,整副对联表达的意思是君子善言践行、勤劳廉洁不辞辛苦。想来我国古代便有除迷信治民风的西门豹,孑然一身的海瑞,一心为民的郑板桥等官吏典范。封建官吏尚能如此,共产党人何言不能?为官不廉,就会为利益所惑、为金钱所动,突破底线、超越法治;为政不勤,就会政怠宦成、无所作为。如果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罪行,那么温水煮青蛙的懒政思维则更具有长远危害。既然如此,怎样才能既做到廉洁,又实现勤政?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这句话就是答案:不言贫而能廉,不怕苦而后勤,说到底还是要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而不是特权的主人。
        
  书中的励志故事同样发人深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点明90年代以来,知识三到五年便翻一番,近五十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这提醒我们,一定要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紧紧跟上时代的潮流。重视学习是我党建党以来的优秀传统,毛主席便是学而不倦的典范。早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就指出过学习好比“开铺子”,本来东西就不多,一卖完就空空如也,再开就一定要进货,进货就是学习本领。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时代不同了,几代领导人倡导学习的精神却一以贯之,足以说明时时补充知识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掀开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序幕,这正是我们开拓新境界,把握新潮流,指导新实践的重要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这些故事,有的从文化经典中来,有的从现实生活中来,更多的是从人民群众中来,从工作实践中来。通过这些故事,可以看出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涉猎广泛,繁重的日常工作之余,仍然挤出时间读书、思考。榜样的力量总是巨大的,国家领导人尚能如此,我们就更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读《习近平讲故事》,我了解了更多中国历史、近代伟绩、现代故事,也了解了民族的中国、世界的中国。这本书让我相信,有治国有方的领导集体,中国人民会更加团结,中国会更有力量。
        
【篇十五】黄继光的故事读后感
          著名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将是责任心。”今天,我看了一本《责任心》的书,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名叫月月的小女孩,由于她的父母事事包办代替,没有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从而使自己对什么事都表现为漠不关心,成了一个孤僻离群的人。
        
  读后,我体会到月月造成没有责任心的原因是她的父母事事都对月月代替,使她没有锻炼自己,从而使自己对任何事情都不了解,产生陌生的心理,使自己对什么事都漠不关心,一问二不知。
        
  良好的责任心是社会合作精神的基本表现,也是一个立足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一种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我们想取得成功,获得责任心这种品质,我们就需要多锻炼自己,如生活学习上不依赖别人,自己的事自己做,敢于独立作出判断选择,并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这样,我们就不失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我记得我也有一次表现为没有责任心的.例子。那是一次,我与伙伴们在空地上玩踢足球。突然,一个绝世的好球向我冲来,我心想:这正是我们队追回那相差一分的好机会。于是,我猛地把球一踢,球飞的高高的,谁知,那个球跃过了龙门,朝一户人家的窗户上袭去,只听“啪”的一声,窗户被打烂了,当时,我吓得魂飞魄散,见伙伴们拔腿就跑,我自己也逃回家了。就这样,我对自己打烂窗户的事没有负责,没有责任心。
        
  通过读《责任心》这篇文章,使我明白到:我们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这样才不失为一个男子汉。
        

【篇十六】黄继光的故事读后感
          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特别是他为了治水而三过家门不入的传说,更是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是禹王曾下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戒酒令,而且这一道戒酒令与廉政有关,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廉政令,这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