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励志故事网18篇 > 第19页

第19页


        
这样的国家,其国民在世界上自然也备受歧视。美国政府允许日本留学生攻读军校,却不给中国学生同等待遇。中方交涉,美国国务院竟回函称“美国大学没有你们中国学生立足之地”。1882年美国通过的排华法案,更使华人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被国会和联邦政府立法排挤和禁止移民的民族。
        
尽管清政府如此不堪,相对而言,它毕竟对内还能勉强维持国家形式上的统一,对外则还能保持一个国家形式上的主权独立,而且战争结束和内乱平定之后还能有短暂的和平与喘息时机。到了所谓的“亚洲第一共和国”亦即中华民国时期,则连这一点能力都丧失殆尽,甚至西方列强即使想签订不平等条约也不知道要和哪一个政府打交道了,百姓则是在接连不断的内战、外战和灾荒中流离失所、朝不保夕、苟延残喘。
        
中华民国时代是一个既没有带给中国独立,也没有带来统一,更没有带来富强与尊严的时代。在其短短的37年间,经济陷入破产,军阀混战,大规模的内战,外敌入侵,国土分裂,从上到下的完全腐败,等到它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中国几乎到了“蛮荒亡国”的地步:人均寿命不足35岁,文盲高达80%。中国几千年唯一一次落后于印度就在此时。清末中国面临的三大挑战:极端的贫困和积弱不振、列强环伺的生存危机、国家的分裂和军队的军阀化,中华民国不但一个挑战都没有解决,反而更加恶化。
        
在民国初年,中国有三条道路选择。一是旧体制内的新人物袁世凯选择走向帝制。二是代表体制外民间力量的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三是孙中山主张继续革命。然而,一番博弈下来,袁世凯固然称帝失败,横死而身败名裂。梁启超心仪的开明专制——君主立宪也同样没有实现。至于一向主张革命的孙中山,也仍然一败涂地,抱憾离世。中华民国堪称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所有博弈者全盘皆输的历史阶段:帝制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共和的胜利,而是无一胜者,从而使中国陷入绝境和死路。《剑桥中华民国史》总结道:“自由主义政治和独裁——似乎彼此促成了各自的灭亡”。
        
对民国,当时记者黄远庸(笔名远生,有“民国第一名记”之称)曾有如下评论:“一国受人欺凌至此,吾人真乃生不如死。”
        
中华民国时期最著名的商人、身体力行实业救国的张謇(他曾被票选为民众“最敬仰人物”)1926年临死有如下遗言:“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即使成为一战、二战战胜国时也依然没有多少改变。一战后,中国代表团去参加巴黎和会,欲向法国总理颁发大总统勋章,却被一口回绝,最后什么权宜也没有争回。二战后,同盟国英美苏仍然侵害中国的主权,三国均在中国有军事力量存在,享有治外法权。
        
蒋介石时期的中华民国究竟如何,不妨听听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口述自传》中打破外交惯例直言不讳的评论:“蒋军从来不是良好的部队。我们把大约30.5亿元的军事装备,送给了这些所谓自由中国人士,结果,从北京到南京的战线上,蒋介石约五百万军队,却败给了共军,共产党拿了这些军事装备,把蒋和他的手下,扫出中国大陆。说实话,他一直都不是个东西。他们曾要求我派出数百万美国部队去拯救他,被我一口回绝。蒋介石实在无可救药,他们的腐败是与生俱来的,我决心不虚耗哪怕是一个美国人的生命去挽救他。我不在乎他们怎么说。他们继续嘲骂与控诉,说我对共产主义软化,又说我庸碌无知,但我不会屈服于这些指责。对于蒋和他的一伙人,我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的看法,这群混蛋一个个都该关进牢狱里。”
        
真正改变中国积弱积贫,一举消除了自曾国藩时代起就困厄国人的兵随将有的军阀化倾向,完全摆脱了国际强权势力对中国事务的干涉,重建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的,还是1949年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从1840年算起,中国完成上述任务用了100多年。
        
二、六十年一甲子的横坐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到现在已过一个甲子。纵向比,用台湾李敖大师的结论就是:今天的中国早就超越汉、唐。那么横向呢?我们不妨先从亚洲两大强国日本和印度说起。
        
日本在二战前就已经完成工业化,是世界五强之一。这也是它在二战期间能够同时挑战美国、英国、中国以及苏联等世界大国的原因。二战它虽然是战败国,但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仍在。而且它在美国的军事占领和保护之下,享有巨大的和平红利。由于冷战的因素,得到了美国单方面的贸易优惠。60年间,它没有发生过战争、内乱,没有走过任何弯路。
        
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在20年后的今天,它的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全球第一,高达225%——其政府预算中的一半要靠借债!2012年经济再度出现负增长,国民储蓄率(家庭储蓄在家庭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竟然连续5年仅为一向没有储蓄传统的美国的一半!与经济失去的20年相对应的,则是日本政治上混乱的20年。上世纪90年代日本出现了7任首相、9个内阁——这其中还发生了6次内阁改组。这期间最短命的羽田内阁仅存在了两个月零两天。21世纪头12年,更出现8个首相,11个内阁——这其中还有10次内阁改组。最短命的小泉第三内阁仅维持了一个月零十天(另一个短命的森喜朗内阁仅持续了三个月),实际已经丧失了治理国家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鸠山上台后竟然异想天开地“疏美亲中”、
        
2011年日本发生百年一遇的地震和海啸,时任首相的菅直人虽然无能还亲自指挥,结果导致核电站爆炸而在下台后被检方起诉!灾难过去几个月了,灾民还得不到安置,处于生活无着的状态。野田佳彦上台后竟然在主权问题上向中国挑衅(国有化钓鱼岛)。一个经济上20年无法摆脱困境、政治上20年持续混乱的制度,算是一种什么制度呢?
        
印度1947年独立建国,被认为接收了其殖民时代宗主国英国留下的民主、法治、行政体系以及流行全球的英语等优势资产。虽然前30年,发生过三次印巴战争、短暂的中印战争、全国性动乱引发的长达一年半(19个月)之久的全国戒严,但总体上来讲,其弯路要比中国小得多。尽管如此,1976年“文革”结束时,中国整体上仍然略优于印度(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落后于印度是中华民国时期)。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之后,印度和中国的差距迅速拉大。据印度媒体分析,经济发展上,它比中国落后10年,社会发展上,则落后30年。印度今天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8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2002年的水平。贫穷人口比例,印度也相当于2002年时的中国水平。城市人口水平,印度仅相当于中国1995年时的水平。在改善卫生条件上,中国领先印度17年。儿童死亡率,印度仅相当于中国1980年代以前的水平。世界还记得,2012年7月31日,印度发生了11年来最严重的断电事故,全国超过一半地区、约6.2亿人无电可用,受影响人数超过欧盟国家人口总和、美国人口的两倍。这不仅是印度10余年来最严重、也是全球历来最大规模的停电事故。此时世人也才知道,原来这个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竟然有1/3的家庭所获得的电力供应,还不足以点亮一个灯泡。
        
尽管印度拥有很多的耕地,但根据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2011年全球饥饿指数(2011  Global  Hunger
        
Index)显示,印度在81个国家中排名第67位(中国是第4位)——后33位被指饥饿是最主要的威胁,有两亿人的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是世界上饥饿人数最多的国家。(全球饥饿指数根据一个国家营养不良人口的百分比,五岁以下体重过轻儿童的比例以及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等指标来衡量饥饿程度)2012年1月,印度总理辛格将印度的营养不良问题称为国家的耻辱,因之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印度有42%的儿童体重过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