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励志故事分享4篇 > 第3页

第3页


解析 由于物体C带正电,根据静电感应规律,A的左端感应出负电荷,B的右端感应出正电荷,选项A错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知,A、B上的金属箔均张开,选项B错误;先把A、B分开,再移去C,A、B仍带电,A、B上的金属箔仍张开,选项C正确;若先移去C,此时A、B上的电荷中和,A、B均不带电,其上的金属箔均闭合,选项D错误。
        
答案 C
        
4.(2018·河北保定检测)如图4所示,导体A带电荷量为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电荷量为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B导体带的电荷量为(  )
        
图4
        
A.-q        B.q
        
C.2q        D.4q
        
解析 相同带电体接触后,电荷量先中和,后平分。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5.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为QA  =6.4×10-9  C、QB  =-3.2×10-9  C,让两个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转移了多少个电子?
        
解析 在接触过程中,由于B球带负电,其上多余的电子转移到A球,中和A球上的一部分正电荷直至B球为中性不带电,同时,由于A球上有净正电荷,B球上的电子会继续转移到A球,直至两球带上等量的正电荷。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球B转移到球A。
        
接触后两小球各自的带电荷量QA′=QB′=
        
=C=1.6×10-9  C
        
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
        
ΔQ=-QB+QB′=3.2×10-9  C+1.6×10-9  C=4.8×10-9  C
        
转移的电子数为n===3.0×1010个
        
答案 电子由球B转移到球A 3.0×1010个
        
1.关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不论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都相互排斥
        
C.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D.不论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都相互吸引
        
解析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选A。
        
答案 A
        
2.M和N是两个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M转移到N
        
C.M在摩擦过程中创造了正电荷
        
D.N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电子
        
解析 物体内部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物体对外不显电性,故A错误;M、N摩擦时电子从M转移到N,故M带正电。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选项B正确,C、D错误。
        
答案 B
        
3.如果天气干燥,晚上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的响声,还会看到电火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
        
A.人身体上产生电流            B.接触起电造成的
        
C.摩擦起电造成的            D.感应起电造成的
        
答案 C
        
4.(2018·江山实验中学3月质检)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解析 把带电金属球移近不带电的验电器,若金属球带正电荷,则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上来,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带负电荷,箔片带正电荷;若金属球带负电荷,则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排斥到最远端,验电器的上部带正电荷,箔片带负电荷。故选项B正确。
        
答案 B
        
5.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不但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某同学有一次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发现有一个带电质点的电荷量数据看不清,只能看清是6.____×10-18  C,拿去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该带电质点的电荷量可能是下列哪一个(  )
        
A.6.2×10-18  C            B.6.4×10-18  C
        
C.6.6×10-18  C            D.6.8×10-18  C
        
解析 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即是1.6×10-19C的整数倍,由计算可知,只有B选项是1.6×10-19C的整数倍,故B正确。
        
答案 B
        
6.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分开,两球相互排斥,则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不可能是(  )
        
A.一个小球原来带电,另一个小球原来不带电
        
B.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
        
C.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同种电荷
        
D.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不等量异种电荷
        
解析 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互相排斥,说明原来两球所带电荷量的代数和不等于零。若原来两小球分别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则接触后将发生中和,两球均不带电,不会发生排斥作用,故选项B正确。
        
答案 B
        
7.  (2018·浙江宁波市慈溪中学期中)如图1所示,某次实验老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去吸引细碎的锡箔屑,发现锡箔屑被吸引到玻璃棒上后又迅速的向空中散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锡箔屑被吸引过程会因为获得电子而带负电
        
B.锡箔屑被吸引过程有减速过程
        
C.最后锡箔屑散开主要是因为碰撞导致
        
D.散开时锡箔屑带正电
        
解析 一个带正电的物体能够吸引另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带负电或不带电,锡箔屑被吸引过程带正电,故A错误;锡箔屑被吸引过程是加速过程,故B错误;最后锡箔屑散开主要是因为锡箔屑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C错误,D正确。
        
答案 D
        
8.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个轻质小球,表面镀有金属薄膜,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分别如图2甲、乙所示,则(  )
        
图2
        
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C.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
        
D.乙图中两球只有一个带电
        
解析 题目中的小球都是镀有金属薄膜的轻质小球,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可以判断出题图甲的现象可以是两个带异种电荷的小球,也可以是一个小球带电而另一个小球不带电;两个小球由于相互排斥而出现题图乙中的现象,则必须都带电且是同种电荷。
        
答案 C
        
9.(多选)用棉布分别与丙烯塑料板和乙烯塑料板摩擦,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由此对摩擦起电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A.两个物体摩擦时,表面粗糙的易失去电子
        
B.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一定同时带上种类及数量不同的电荷
        
C.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带上电荷的种类不同但数量相等
        
D.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的物体摩擦,该物体所带电荷种类可能不同
        
解析 两物体摩擦时是否得失电子取决于原子对电子的束缚力大小,A错误;由于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所以两物体带电种类一定不同,数量相等,B错误,C正确;由题中例子不难看出,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的物体摩擦,带电种类可能不同,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