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天国的封印(出书版) > 第70章

第70章





“我们永远不要低估先人的智慧。”汤宇星揉了揉眼睛,然后看向了我,“先人正是因为发现了太阳的七个光圈,才在墓穴四周建起了七个圆圈。至于他们是怎么发现的,没人能知道。”

对先人的敬佩之情顿时充溢了我的全身。

“那……通过对楼兰墓地和塞姆奥拉德恩遗址的研究,您发现了些什么?”我急躁的毛病又犯了。

“别着急,你听我说。两处遗址虽然都体现出了‘太阳崇拜’,可那毕竟是三千多年前的事了,想查清楚具体的原因必须有史料和实证,这是目前极度缺乏甚至无从寻找的。更可况,大谷基金会将目标瞄准‘太阳崇拜’的目的现在也不清楚,所以我们需要知道‘太阳崇拜’除了是先人对太阳的敬畏之外,还隐藏着什么别的含义——因此,我不但要在罗布泊找到这样的‘太阳墓’,还要寻找继承了‘太阳崇拜’传统的民族和地区,因此我在来这里之前,专门去了另一个地方,而在那儿,我发现了中国尚存此种传统的地方。”

“现在还有进行‘太阳崇拜’的地方?”我真是大开眼界了。

“山东日照。”汤宇星停顿了一下,然后像个年迈的爷爷跟晚辈讲故事一样,对我娓娓道来,“在山东日照的天台山,有一座老母庙,是用来祭祀中国太阳神的,每年农历六月十九,也就是‘老母’生日那天,老母庙会举办‘太阳节’,祭祀‘老母’。‘老母’就是中国的太阳神羲和。”

“羲和?”

“对。羲和是传说中帝俊的妻子,后羿射日故事中的十个日,就是她所生。由于她生了十个太阳,又每日驾着太阳车将太阳送上天空,因而被视为中国的太阳神,《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有关于她的记载。想必在盘龙谷你见到过我的这些书吧?”

没错,在盘龙谷我对他家中存有许多古代神话的书籍曾表示过极大的钦佩,我曾一度以为他是个说书先生或者村中的神汉,没想到看那些书的人竟然是个物理学家和考古学家。

“巧合的是,芬兰的神话传说中也有一个太阳神,名叫Sol,也是个女的,也是太阳车的驾车者!虽然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太阳神,但将太阳神塑造为女性的只有中国和芬兰,而且有类似太阳墓葬的也只有这两个地方。大谷基金会显然知道这一切。”

“您的意思是,大谷基金会会把在中国的目标瞄准罗布泊或者山东日照?”听完他的分析,我茅塞顿开。

“我看未必。”他立马给我泼了一盆冷水,“因为罗布泊有太阳墓葬的消息并不是新闻,而山东日照有祭祀太阳神的传统也不是秘密,以大谷基金会的水平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可他们早早定位了芬兰的塞姆奥拉德恩遗址,却迟迟没有确定在中国的目标,所以我觉得他们的目标可能并非于此。既然他们给出了塞姆奥拉德恩这个线索,若想调查他们最终在中国会选择何处,还需从研究这里开始。”

我点头表示同意。

“除了在这儿调查,恐怕还得去日照调查吧?”

“那倒不必,我去过日照了,发现沿着日照那条线索调查最终会回到罗布泊!”汤宇星言之凿凿。

“山东的太阳神崇拜跟罗布泊有关系?”我有些迷茫了。

“对。我跟你简单解释一下。要解释日照的太阳神崇拜,先得说说中国的太阳神——羲和。虽说关于羲和生十个太阳的说法只是神话,但正史中的确出现了关于羲和的记载。《史记·历书·索隐》中曾有‘黄帝使羲和占日’的记载,也就是说羲和是最早进行太阳观测的天文学家。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时期,‘羲和’演变成了一个官职,主掌天文。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刘歆就曾担任过‘羲和’一职。”

“既然羲和是个传说中的人物,那日照为什么会祭祀羲和?”

“必须强调的是,传说中的人只是未经证实的人物,但不表示她不存在!明白我的意思吗?”汤宇星一脸严肃。

不否认传说中人物的存在岂不是正合我意?这可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我连忙频频点头。

“山东日照祭祀羲和是因为他们是羲和部落的后人。帝俊有很多的子嗣,他的后代在全国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部落,而由羲和所生的后人就定居在了日照地区,曾一度建立了强大的东夷古国。”

“东夷古国?”这个名字似曾相识,我恍惚记得曾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个名字。

“由于那时山东地区并不在中原王朝的管辖之内,因此被蔑称为‘夷’。又因为这个部落的图腾是鸟,因此也被称为‘鸟夷’,在颜师古所注解的《汉书·地理志》中有关于‘鸟夷’部落的记载。关于为什么这个部落的图腾是鸟,《左传》中曾有记述,说是帝俊在即位的时候,曾有凤鸟出现,因而崇鸟。”

“真没想到,日照地区的人是太阳神羲和的后人,他们现在一定光荣得要死。”我有些后悔自己不是日照人了。

“哈哈,那也未必,毕竟全中国的人都是黄帝的子孙,黄帝可比羲和的地位高多了。”一见我露出了孩子气,汤宇星不禁笑了一声,“不过在历史上,东夷部落险些遭受灭顶之灾,要不是那次劫难中还残存了一些部落的人,东夷部落估计会在中国历史中彻底消失。”

“灭顶之灾?”突然,我脑中关于“东夷古国”的记忆瞬间清晰了起来,而清晰后的大脑顿时澎湃无比,“您指的是,攸侯喜征讨山东之事?”

“你知道攸侯喜?”汤宇星显然吃惊不小。

“商朝末期,攸侯喜曾率十万大军征讨山东的少数民族部落,难道他征讨的就是东夷古国?”我简直要窒息了。

“没错。那时的东夷古国是唯一能与商朝分庭抗礼的国家,他们不但国力强盛,还管辖着诸如林方、人方、虎方等很多小部落,因而才使得商朝几乎是倾全国之力进行征讨。试想一下,倘若攸侯喜的十万大军没有被调去征讨东夷,而是留在中原与周人作战,那周朝取代商朝的过程不知道还要推后多少年。”

“那……那您对商人东渡南美的传说是什么看法?”既然提到了攸侯喜,那就无法回避这个千古的谜团。

“既然你掌握了这么多的信息,那么你一定也知道在拉文塔遗址发现的那些巧合了?”


“当然知道。”我一股脑地把知道的信息通通告诉了他,包括拉文塔遗址中发现的玉器、甲骨文残片、祭祀形式和印第安人关于Hosi王的传说,以及奥尔梅克文明与商朝同时出现,等等。听完我的讲述后,汤宇星大为赞赏,连连夸赞我年少有为,搞得我很不好意思。

“除了你说的这些相似之处,还有一点也要引起重视。”夸完我之后,他把注意力转回了刚才的话题,“奥尔梅克文明中有一只被视为图腾的神鸟,叫库库尔坎鸟,那只鸟的原型酷似东夷古国的图腾神鸟!”

所有这一切让我更加坚信了商朝人与奥尔梅克文明的关系!

“那么,您相信商朝人真的去了南美?”如果得到这个高人的证实,那我就彻底放下了心中所有的怀疑。

“我相信!不但我相信,大谷基金会也相信,否则他们怎么会把另一个目标瞄准墨西哥的拉文塔遗址呢?”

事到如今,我终于把大谷基金会对芬兰和墨西哥的调查联系在了一起:芬兰塞姆奥拉德恩遗址有“太阳墓”——芬兰神话中的太阳女神与中国的太阳神羲和如出一辙——墨西哥拉文塔遗址有关于商朝人东渡的考古发现——东渡的商朝人是为了征讨东夷古国——东夷古国是中国太阳神羲和的后人所建——罗布泊“太阳墓”的形制与与塞姆奥拉德恩遗址中“太阳墓”的形制完全相同……

那罗布泊的“太阳墓”和东夷古国又有什么联系呢?

这个念头一出现,我马上向汤宇星询问了起来。

“想要知道罗布泊和东夷古国的联系,就得先弄清楚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攸侯喜的十万大军和东夷古国的十五万人口是怎么去的墨西哥?”汤宇星眼中闪出了一丝怪异的光芒。

“只能是……坐船。”一想到这是三千年前发生的事情,我只能说出这么一个理由。

“对,只能坐船。咱们假设一下——攸侯喜征讨东夷之时,中原已经被周人占领,他没有选择投降周朝,而是选择了逃亡,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沿着陆路北逃?好,如果没有北逃的可能,只能选择坐船,那么从山东坐船往东行驶,会经过韩国、日本和太平洋上的无数岛屿,既然是逃命,那么发现了栖身之所为什么不在那儿留下,而要继续东行?好,如果因为风向或者洋流的影响,他们恰好没有路过沿途的任何岛屿,那么他们到达的应该是墨西哥的西海岸,而拉文塔遗址位于墨西哥东海岸,这是为什么?墨西哥西海岸毗邻太平洋,纬度比拉文塔遗址所在的纬度高,更适合人类居住,他们为什么没有住在那儿,而要穿过沙漠和丛林非跑到东海岸住?好,如果说他们没有到达墨西哥西海岸,而是直接到达了东海岸,那你想想这是一件多么不可能的事情:三千年前,地壳已经稳定,已经形成了如今的地理格局,他们想要直接到达墨西哥东海岸只有两个方向:一是北上通过白令海峡,经过北极圈,横跨整个北美洲大陆;二是南下通过阿根廷南部的麦哲伦海峡,经过南极圈,横跨整个南美洲大陆——这可能吗?更何况沿途有无数的大陆和岛屿能够居住,他们都没有发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