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武侠修真 > 皇家妻 > 第69章

第69章





其后永初皇帝即位,诚心请季先生重回朝堂,奈何他老人家闲散惯了,不愿再回中书。只是毕生学问不愿荒废,遂入国子监中,以教书育人为事。

定王杀神之名传遍京城,旁人想到他,皆觉其勇武过人,骁勇善战,倒忽略了其才学——

生在王府之中,自幼受名儒教导,他又天分不低,论才学见识,其实比之东宫太子更好。只是永初帝介怀旧事,又有意树立东宫威信,这些年但凡是编纂文典、修撰经籍,皆付于太子手中。所以常人只觉太子腹有诗书,反倒忘了定王的才学,其实不输乃兄。

季先生才学休养极高,目光见识独到,自非俗人。

永初帝先前曾延揽他入东宫辅佐太子,他不喜太子庸碌,更因介怀当年景兴帝的作为,不喜太子与代王的来往亲密,反倒看中定王的性情,称其颖悟,收为弟子。定王向来对他执以重礼,这么多年往来,师徒之情亲厚,反倒要胜过父子间的罅隙疏离了。

另一位韩相,则是如今的中书侍郎,也是季先生的得意弟子。

今日他二人前来,原本是为国子监中些许琐事,之后趁着天雨心静,品谈文墨、议论时事,不觉便是入暮。

定王去岁在西洲耽搁,回京后又诸事繁琐,这一年半中还不曾与他二人深谈,便设此小宴。

等阿殷和冯远道送薛姬过去时,外面雨势更浓,雨滴密密匝匝的落在荷塘水面上,漾起圈圈涟漪。如今荷叶初生,色泽新嫩,经雨敲打之后韵律相迭,十分悦耳。阿殷撑了伞,经架于水面的曲廊进入厅中,便见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者居于上位,定王和一中年男子左右坐着,中间的矮案上摆了各色蔬果饭菜,四角燃着通明的灯火。

那须发花白的老者自然就是季先生了。

他是定王的恩师,另一位又是仅次于高晟的宰相,阿殷自然不能慢待。入内同冯远道行礼过后,猜得定王今日是真心要请薛姬抚奏,便道:“回禀殿下,薛姬已经请来,就在厅外等候。”

“请她到隔壁抚琴。”定王侧头,见阿殷身后还跟着冯远道,便冲他递个退下的眼神,却是迅速挪开目光,看都没再看阿殷。

上头季先生原本是端坐品茶的,此时抬头望外面的雨幕,也正瞧见了阿殷和冯远道,手中茶杯便是一顿。

阿殷自然不曾察觉,应命出去,请薛姬入数扇屏风隔出的侧间,果然那里已经摆了把古琴。

阿殷虽觉此物与寻常的琴不同,却不识得出处,薛姬看见,却是目光一亮。她原以为那日别居中一曲琵琶,今日定是代王前来,然而方才从门外窥探,却并未看到他的影子,倒是这把琴,可真是难得一见!她忍不住走上前去,躬身将修长的手指拂过深色纹理的琴声,指尖着魔般勾过去,却是琴音悠然。

“原以为殿下军旅之人,不想府中竟有这般好琴。”薛姬跪坐在琴后的蒲团上,声音中有难以掩饰的惊喜,“不知殿下想听何曲?”

屏风之外,却传来中年男子的声音,“听闻姑娘琴艺绝佳,今日春雨细密,但求应景,不限曲调。”

薛姬应命,将玉葱般指尖落在弦上,须臾,琴音缓缓漾开。

阿殷此时无事,又不能去那边打搅定王和两位贵客,目光环视,便见薛姬身后四五步处有一张矮案,上头摆着一壶清茶,一只瓷杯,另有三盘糕点,居然都是她爱吃的。她过去坐在案侧,手指触上茶壶,觉其温热,应是才刚沏就。

她此时还未用饭,腹中稍稍饥饿,看到那糕点,更是犯馋。然而贵客在外,她又不敢轻易动,便回头招手叫角落里侍立的小婢女过来,压低声音问道:“这是备给谁的?”

小婢女摇头,“殿下吩咐备下这糕点,叫人自取,奴婢也不知是给谁。”

原来是无主之物。

阿殷目光黏在那软糯的糕点上,腹中更觉饥饿,馋虫大作之下,终究是没忍住拈了一块送进嘴里——这侧间是为抚琴而设,以定王的行事,必定不至于在这不起眼的角落给薛姬备糕点。既然说了是自取,她偷吃两块应当无妨吧?

第48章1.11

三月的雨但凡下起来,便缠缠绵绵的没个尽头,外头雨声忽高忽低,屋内却只有薛姬的琴音起伏。

阿殷虽不通音律,却也会赏鉴,拿可口的糕点先垫上肚子,那琴音便愈发悦耳起来。她的身侧就是半掩的窗扇,侧目瞧过去,正可见满湖荷叶亭亭,在春雨中随风微荡。水面对岸便是抄手游廊,透过游廊可见对面一座紧闭屋门的殿宇,那是定王的书房。而此时雨丝斜落,打湿檐头屋瓦,远处是雾蒙蒙的一片,就连那书房都似被雨幕所遮,看不清了。

琴音渐而舒缓起来,仿佛带得那雨势都缓慢了,阿殷自斟茶慢喝,却是望着那书房微微出神。

从正月里来这定王府,她虽升了官,到定王书房的机会却少了许多。

从前在西洲,她隔日就要在书房外值守,诸般人员往来,她也都清楚。到了此处,值守之事交给左卫负责,她虽省力,不能时刻跟着,许多事便不能知晓。这样想着,便觉自己跟定王之间仿佛是更远了——譬如今日,先是随他入宫,继而在宫门外等候,回府后也不必她值守,算起来,两人同处还不足一个时辰。

心绪似乎被春雨润泽,比之平常柔软了许多。

那琴音缓缓荡在心间,外头暮色四合,书房门前的灯笼次第点亮,是雨幕里模糊的光点。

琴音缭绕,勾动往事,触绪回肠。

阿殷忽然觉得,比起这座辉煌巍峨的王府,其实在西洲的日子,似乎还更值得留恋些。那时定王身边人手不够,许多事也都交给她办,甚至那次探访铜瓦山,都是定王亲自带了她指点,叫她学到好些东西。

这般思绪漫漫,不由又想起那晚借宿农家。两人在那简陋屋舍之中,她占了定王的被褥睡,起初还谨慎小心,后来却睡得深沉,次日醒来,外头也是这样迷离断续的雨声。那次的探访着实有趣,彼时她多大胆,敢吟鞭指着铜瓦山的主峰,说要将周纲亲手拿下,还敢在定王做戏时,环住他的腰说那些浑话。

而今回想起来,有趣又好笑。

其实定王也不是那样冷肃不可亲近。假扮夫妻同行的那回,他不就十分体贴,常照顾着她,甚至在下断崖时亲自探路吗?还有去北庭的路上喝醉那回,也是他纵容酒后枉顾尊卑的她,亲自送回屋中。

他哪里都好,哪里都无可指摘,哪里都让人眷恋倾慕,只有一样不好,他生在天家。

他不是王爷就好了。

如果他不是王爷,她其实很想,嫁给他。

阿殷忍不住望向屏风那侧,可惜这几道都是檀木嵌云屏的,瞧不见对面的情形,只能作罢。

——若这是纱屏,她便能看到,此时的定王,也正将目光投往这个方向,面容虽冷肃,眼底却温柔。

阿殷咬了咬唇,随手去拈糕点,手下扑了个空,这才发现那一盘软糯的金丝卷居然已经被她吃得精光。至于剩下的两盘,也都被吃得七七八八。她便又取了块蟹粉桂花糖糕慢慢吃着,决意不去想那些无能为力的事,甜腻的味道浸透唇舌落入腹中,像是在北庭的巩昌城喝过的牛乳甜茶,让人心中稍添愉悦。

琴声渐渐消去了,在厅中回旋萦绕,而后随着雨声远去。

厅里很安静,薛姬双手扶在琴上,啪的一声,有泪水落下。

阿殷耳听得雨声淅沥作响,逐渐暗沉下来的夜幕中,只有雨声回荡。

方才的失神与感怀都消去,阿殷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薛姬的琴音真的能与心意相通。那么薛姬方才又是想到什么值得珍藏的美好回忆,后又为之伤怀?她以将领之女的身份示人,却能以化外之身,奏得如此精妙乐曲,琵琶琴曲无所不通,舞姿曼妙不说,香道诗词上也有涉猎,哪怕是京城男儿们趋之若鹜的教坊头牌,也未必有这样齐全的本事。她会是什么人?

阿殷注视薛姬的背影,猜度出神。

忽然听见定王召唤,阿殷忙起身理好心绪,绕过屏风拱手行礼,“殿下。”

“护送她回去,谢以赏赐。”定王目光落在她脸上,瞧见那尚未收尽的柔和神态,声音也带了几分温度,“今晚我陪先生和韩相,晚些回去,你在静照堂等着。”

“遵命。卑职告退。”阿殷恭敬的冲上首三人行礼,旋即带了薛姬回吟香屋。

外头天色已全然暗了下来,薛姬撑伞缓行,阿殷同等候在外的六名侍卫一路护送。

待得阿殷回到静照堂时,才知此时已是戌时二刻。

她所居厢房外已然灯火朦胧,阿殷将伞递给门口的婢女,进屋抖落披风上的雨气,便见桌上放着个食盒。阿殷打开,里头却是热气腾腾的鹧鸪汤和两样小菜。她稍觉惊喜,问外面的婢女此物是谁送的,那婢女只道:“回禀副帅,是厨房差人送来的。”

能这般往静照堂安排饭食的,难道是定王?

阿殷也不再多问,洗了手将饭食用了,也不敢就睡下,只等候定王归来。

*

定王回来时,夜已极深。

王府中屋宇众多,因定王没有王妃滕妾,许多院落都是空着的。今晚雨势缠绵,他自然不放心季先生和韩相冒雨回去,便安排他们在客房住下,裹了满身雨气回来。

彼时阿殷在屋中坐得发闷,正在廊下观雨,见着他,自然得迎上去。

他的身后是负责夜间值守的侍卫,因为身高矮了大半个头,步伐又跟不上身高腿长的定王,亦步亦趋的撑伞随行,十分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