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印度对华战争 > 第77章

第77章



                                    投下的物资只能找回百分之三十。当然,第七旅所面临的问题还不止是找回空投的物资。这些物资找到后还要用人力从空投场背下三千英尺的陡坡,运送给沿河的部队,而那时部队的阵地已经大大延长,从一头到另一头,要走七天之久。当脚夫的老百姓不断逃跑;军队本身的工兵如果不发给他们食物和冬衣也拒绝运送物资。

            把部队置于这种境地,让他们与在军事力量的各个方面都占优势的敌人对阵,这是荒谬的、有罪的;把他们留在原地渡过大雪纷飞、气候在零度以下的冬季,简直就是叫他们一直受风雪和疾病的严酷的折磨,而不要多久就会挨饿至死。在战争时士兵也能忍受这些而去作战的;但这不是战争,这是一场政治游戏。

            十月十二日,第七旅接到考尔的命令,重申部队应留驻原地。同日他们从新闻广播中听到尼赫鲁肯定他们仍应执行把中国部队从塔格拉山脊清除掉的命令;据达尔维讲,十月十六日上面告诉他说,国防部长已向军队交代:十一月一日是内阁可以同意的完成作战行动的最后期限。  [  注:在陆军关于这些事件的报告中,没有提到这个新的期限。可是,调查委员会并没有要达尔维提供证据,而且第七旅的档案材料也已毁掉,或者是在溃败时丧失了。由于当时命令是口头传下去的,没有用书面形式加以重申,因此关于这一指示没有档案可查,是不足为奇的。拿达尔维写的书《喜马拉雅的失策》中的叙述与陆军的报告里搜集的材料来对照,表明达尔维的纪事是细心的、准确的。  ]

            前方的军官认为第七旅的大部人员应当撤回来,这种主张得到了第四军一位举足轻重的参谋官员的大力支持。军参谋长K.K.辛格准将在书面意见里有力地指出,把这个旅留在克节朗河地区是办不到的。他极力主张把克节朗河地区的部队减少到一个营,并且集中到在战术上能接应多拉哨所的阵地上。其余三个营应当撤回到伦坡过冬和重新装备。这种意见与乌姆拉欧·辛格将军六个星期前的建议几乎完全一样。

            在第七旅应当留在克节朗河地区,还是应当撤走这个压倒一切的问题里面,还包含着章勒的问题。这个地方是在克节朗河的河源(一个小湖),有一个牧羊人的草棚作为标志。军部仅有一份根据不按比例的草图画出来的关于这个地区的详图。在这份地图上,章勒距离多拉哨所约两、三英里,而事实上走路要走两天多。印度测量局出版的关于这一地区的地图把章勒画在不丹境内。然而印度陆军奉命不去理睬印度、不丹那一段边界,就如他们早先不去理睬地图上所标的麦克马洪线一样。(不丹统治者的一位代表及时拜访了第四军军部,对印度军队越境表示不满。  [  注:不丹是一个主权国家,国王一再拒绝印度要在该国驻军以资防御的建议。不丹和印度之间并没有防御条约。关于不-印关系的条约只规定不丹的对外事务受印度指导。  ]  )章勒具有战术上的重要性,因为经过那里可以从侧翼迂回到塔格拉下面的中国阵地,达尔维为赶走中国部队的局部作战行动而制订的临时方案中规定,印军出击时应经过章勒开到僧崇。他在乌姆拉欧·辛格的支持下,强调指出在真正开始作战行动之前,暂不要对章勒采取行动,以免失掉出敌不意的效果。可是森将军否定了下级的意见,在十月初他下令派一个连去占领该地。中国方面就很快派出部队控制了这一通道。

            当考尔离开克节朗河去向尼赫鲁汇报时,他命令要守住章勒的阵地,除非是中国对该地施加压力,如果那样,普拉沙德将军可以相机行事,把部队撤走。然而几天后考尔变了卦,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固守章勒。但达尔维、第四军的K.K.辛格准将和普拉沙德却都极力主张从章勒撤退,因为要维持这个阵地,会给总的补给问题增加严重的额外负担。达尔维是这样描写给章勒运送给养的困难情况的:

            从第四号桥去章勒,有无法通过的悬崖峭壁,因此没有直达的路。我们被迫经由章多绕道前往。到十月中旬,要在结冰的小道和很滑的斜坡上走,这样往返一次的时间增加到五天,要在这条路线上运送给养是划不来的,因为运送的人自己就要带上十天干粮……大多数脚夫在途中把运去的物品陆续扔掉,而比较刚强的脚夫所运去的物品数量也很少,根本不值得派他们去走这一遭……由于天气奇冷,章勒高达一万五千五百英尺,往返章多与章勒之间的所有脚夫都要发给能在下雪天穿的服装。要设法使那里的部队和脚夫能防御严寒,否则他们就会冻死。唯一的办法是让克节朗河地区的守兵脱下衣服来,送给章勒的守兵,使他们能穿上最低限度的御寒服装。这是最糟糕的解决办法。

            但是考尔固执己见。梅农、文官们和陆军总部看来也都认为守住章勒的阵地具有很重要的政治和战略意义。十月十七日,梅农、森和考尔在提斯浦尔举行会议,重申必须守住章勒。他们命令达尔维再派一个连去增援已经在那里的一个连。固守章勒并增派驻军的做法,终于使第七旅后来非垮不可,因为这种做法使供应能力负担过度,无法支持下去,并且使沿河的兵力空虚,沿河一线就暴露出致命的弱点,不堪一击。

            第七旅的处境就这样越来越坏。与此同时,考尔在克节朗河所得的肺部毛病并无起色。到十月十七日他发烧了,呼吸困难,全身不适。第四军军部的军医诊断是呼吸道感染和操劳过度而加重了支气管过敏症。当晚考尔的病情似乎不断恶化,就通知了陆军总部。印度政府的首席医务顾问立即从新德里前往提斯浦尔为他治疗。这位医官在十八日清晨赶到,经他诊断考尔的病情比所说的还严重,虽然提斯浦尔有一所设备很好的军医院,病人还是要马上乘飞机去新德里治疗。考尔亲自打电话给塔帕尔将军后获准再次返回首都。据考尔说,森将军也准许他离开作战地区,但森却坚持说,当他获悉考尔已到达新德里后,他才知道他的这位军长因病离开了前线——这两人的说法完全相反;这类情况是屡见不鲜的。

            考尔在十月十八日到达新德里后并没有进医院,而是直接回到自己家里。他的病并不严重,这可从他没有放弃第四军军长的职务这件事得到证实。他的床上铺满地图,手边有几部电话,继续对克节朗河地区部队发布详细的调动命令。他双管齐下,一面直接给在提斯浦尔的第四军挂长途电话,一面又通过陆军总部的电讯系统发电报。

            十月十八日晚,考尔下令再派两个连去加强章勒,其中一个连部署在第五号桥,另一个连派到第五号桥与章勒之间巡逻。当普拉沙德将军向达尔维(口头)传达这个命令时,中国部队对第七旅阵地的全面攻击显然已迫在眉睫。达尔维愤怒地表示反对。普拉沙德本人曾经提出过反对意见,不过他还是把达尔维的反对意见转达给躺在新德里约克路五号卧室里的考尔。考尔的答复是,章勒兵力必须加强,同时威胁说,不执行这项命令的军官将予撤职。普拉沙德把这一警告传达给达尔维,还说,如果达尔维和他的营长们再对增援章勒的行动表示反对或提出异议,他们将受到军法审判。

            十月十八日,印度方面看到中国部队在塔格拉山脊南面的活动加紧了。连日来他们加速储存物资,使用了成百匹小马和民工队伍。十九日起开始调动部队,据计算在僧崇有两千兵力。印度军队可以看到中国军队的测标小组为准备夜间进军而在工作。中国部队并不想隐瞒他们的意图。达尔维把这些明摆着的发动攻击的准备情况报告给在吉米塘(Zimithang)第四师作战指挥部的普拉沙德。达尔维说,按照第七旅目前这样的部署,中国部队如果发起进攻,他们将抵挡不住,并请求准许他把章勒驻军及增援部队撤回来。这样可以抽调出大约一个营的兵力,把他们重新部署在比过去大大缩短的阵线上,使防线有一定的纵深,这样防御也就算加强不少了。然而普拉沙德接到的考尔的命令是绝对的,章勒必须不惜任何代价守住。普拉沙德拒绝承担不服从命令的责任,他拒绝了达尔维的紧急请求。于是达尔维在多拉哨所附近的旅部里,当着旅参谋长和其他军官的面,在电话里对普拉沙德讲,“与其站在一边,看着部队被屠杀”,不如提出辞职。他说,“这是采取坚决立场的时候了”。达尔维的话被记了下来后由普拉沙德转报给在提斯浦尔的第四军军部。可是在那里负责的军官K.K.辛格准将不能承担违背军长明确的命令的责任,他答应同在新德里的考尔联系。关于这个问题,后来在第七旅没有听到下文。第二天拂晓前,廓尔喀联队剩下来的两个连仍按原计划准备开往章勒。

        塔格拉山脊的战斗(图)

            十月十九至二十日的那个夜间,中国部队摆开进攻的阵势;他们等待进攻的时候,燃火取暖,他们完全有把握印度军队是不会开枪的。那时水位已经下降,克节朗河已能徒涉,印度最高指挥部关于守住那几座桥的全部计划前功尽弃,那些木头架的桥已不起作用。当晚中国部队在第四号桥的西面过了河——印度各个阵地之间相隔很远,有时从一个阵地到另一个阵地要走上几个钟头,因此一旦克节朗河可以徒涉时,就无法阻止中国部队的这种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