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班主任工作漫谈 > 第36章

第36章



                                    后进生读书多年,长期后进,显然他们不缺少批评,不缺少指责,他们经常得到的是冷落,很少得到的是赠与和奖励,这时,我们赠他一点纪念品,不是雪中送炭吗?"

        物品不多,有的教师买支钢笔,有的买个书包,有的买个高档次文具盒,有的买精致的日记本,送给学生,使许多学生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这几年,我几次把物品送给学生的时候,看到学生那诚恳、那感激的表情,那因激动而说得慌乱的感谢的话,都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

        后来赠送的文具又改由政教处统一买,然后让教师转送给学生。

        互助学生和老师最好从入学到毕业都不改变。遇到教师不跟班了或后进学生有了明显进步,就再重新组合,一般也要够一年的期限。

        我以前互助的学生已毕业升入了上一级学校,我去年互助的学生赵挺已前进了15名,不在后进行列了。这个学期,政教处便给我重新分配了帮助对象张军。

        张军同学初一时在六班,今年,班级调整,每个班倒数第一的学生都到我班学习,在这七个班倒数第一的学生中,张军的成绩是最低的。他分班考试五科总分为89分:数学12分,生物5分,英语12分,语文46分,政治14分(其中语文、数学两科满分各为120分)。

        我在日记本上写了这样一句话:"赠张军同学:坚定信心,多做实事,享受学习中的乐趣。你的班主任。"

        张军长得膀阔腰圆,很结实,很有力气,运动会参加项目是推铅球。他每天上学不仅听英语课是外语,听数学、物理、政治好多课都像听外语。他说:"老师,我一上课头就疼,像受罪。"我听了,设身处地想一想,也真够他难受的。我们听某位老师讲课,倘内容听不懂,一节课都觉得是在受罪;张军却能一节又一节,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地熬着,耐心地、无可奈何地、很守纪律地在那里坐着。从这样的角度思考,我不能不佩服张军顽强的毅力,这么苦,这么难,他都能忍受着。

        我便想引导他将受罪改为享受,发现学习的乐趣。先品尝学会一个字、一个英语单词、一个公式的乐趣,然后将一堂课又一堂课的陪坐时间具体落实为一个字一个单词的计划,施加一个快乐的意念:我是在享受超越自己的乐趣,我是在享受完成计划、做实事的乐趣。当快乐地做实事的时候,别的忧虑、烦恼、拖拉的情绪等都先往后靠靠,待做完实事再说。总用这样的心态引导自己,时间长了,快乐地做实事的脑细胞就兴奋起来了,逐渐形成一个牢固的兴奋中心了,那忧虑、烦恼、懒散的脑细胞就逐渐淡化了。

        我还请张军经常再现自己读书以来最辉煌的时期。我问:"你学习最好的时候是哪一年?""小学二年级。""好到什么程度?""那时我期末考试总分全班第二名。""到三年级呢?""还能排十多名。""四年级呢?""能排三十多名,到五、六年级就开始倒数了。"

        "为什么三年级下降了?""那一年我转学了,换了老师,老师有病,又不停地换老师。老师管得也不严,我就不爱学习了。"

        "你现在觉得自己能不能取得好成绩?"

        "我总觉得自己不行,不如别人,已经倒数第一这么多年了,努力也不行,也晚了。于是,本来能学会的知识也不愿学了。"

        "对!问题就出在这,你总给自己输入不行的意念,输入我不如人的意念,结果你当然就不如人了。现在你这样改变自己:每天早晨,每堂课前,每天晚间都全心全意地想一想当年排在班级第二名时的情景,再现一下那时的信心、感情、对学习的态度,这样想会激发你的勇气和力量。经常这样施加意念给潜意识,时间长了,潜意识就能起作用,将你改变为一个自信、上进、勤奋、积极的学生。"

        最后我引导张军制订了作息时间表和一周学习计划,接着又指导他写《奋斗10天,无悔无憾》的日记,离月考还有10天时间了,张军充满了超过倒数第二名李健同学的信心。他写道:"这10天我要努力奋斗,每天每时都做实事,我想我一定能超过李健,就算不能超过,我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学习,对得起自己,也就无悔无憾了。"

          互助组的建立,密切了师生的感情,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后进学生对学校更热爱了。6年以前,个别老师瞧不起后进学生,动不动就训斥挖苦,不仅使个别同学丧失学习信心,有的还产生了对立情绪,有两位同学甚至还在夜间偷偷用打碎教室玻璃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这些年,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自觉关心班级,有的后进同学自觉利用休息时间到校维修桌椅。我校实验楼外没有围墙,紧挨实验室窗玻璃外面就是一条没有路灯的公共道路,道路上学生和行人熙熙攘攘,伸手一碰窗玻璃就能碎,可是学生自觉维护着,没有人去碰。有的后进同学还劝说社会上的人不要在实验室窗户边打闹,以免碰坏了玻璃。

        三  老师的同路人

        有一位同学长得又高又大,过去不认真学习,交了一些后进同学的朋友。他的朋友得罪了社会上的人被打了,来找他,他讲义气,拔刀相助,暂时胜利,但对方不服气,事情越搞越复杂,得罪的人越来越多。

        来到我们班级后,他想改好,但过去的冤家对头总来找他,使他静不下心来,上课的时候还好说,放学走在路上常常挨拦截,弄得他心神不宁。

        他家跟我家在同一方向,相距不远,我便邀他放学后跟我一同走,那些对头自然不来截他了,他有了安全感。一路上,他告诉我不少淘气同学结帮成伙打仗的"新鲜事"。我听后增进了对后进同学的了解,加深了对他们的同情。

        我感觉到,自己经常外出开会,兼职又多一些,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机会就少了。这样放学路上和学生一起走,离开了课堂、学校的环境,我们师生面对着一个广阔的社会,谈话更自由些,离社会实际问题更近些。那位同学放学甚至上学和我一起走了很长时间,时间长了,他离开了那些找他打架的人,静下心来学习了。

        后来,我再发现谁学习不认真,或是要找谁了解情况,便邀请谁放学和我走一段路。

        一次我发现郭大伟、熊跃斌等4位同学学习不如以前认真,放学后总一起商量事,显得很紧张,一问,才知道,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罪了校外的人,那些人准备报复。我说:"那以后咱们放学一起走吧!"我家距学校1480步,他们4个恰跟我家相距不远,有的我可送到家,有的可和同学一起到家。我们走着,谈着学习,谈着人生,也有时,我需思考问题,便给他们4人布置具体的背诵、解词的任务,快到家时,我检查。

        郭大伟还说:"老师,我上学时也来找你一起走行吗?""那怎么不行。"有一段时间,每天上学,他都到家来找我。上学放学,同去同来,由于同路,便很容易同心。尽管他不是学习尖子,讲哥们义气,为同学两肋插刀,多次触犯过纪律,但我们之间还是有很多共同语言,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感情。

        我和我的4个同路人谈笑风生,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过了十多天,熊跃斌同学借故有事总比我们后离开学校,开头我没介意。一连几天他都不回到"同路人"的队伍中来,我便问他什么原因。他开头支支吾吾,后来才说:"反正现在社会上的对头也不找我们了,跟你一起走,还让别的班同学说闲话。""那有什么闲话可说?""人家说和魏老师一起走的学生都是淘气包。"

        "你觉得自己淘气不淘气?"

        "我淘气,但不愿让别人说。"

        "你再想想,和老师一起走除了个别人说之外,还有哪些坏处?"

        "没有了。""好处呢?""可以经常问老师不懂的东西,可以多明白道理,可以在老师的督促下多背点知识……""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当然好处多。""加不加入我们的队伍由你自己选择,老师个人意见,虚荣心还是去掉为好。"

        第二天,熊跃斌同学又加入了我们这个队伍。

        同路人,不是固定不变的,这4位同学是和我相处时间较长的同路人。当觉得这4位同学已很稳定,和校外已没有争端,他们自己学习也已经有了自制力时,我又选择别的同学当同路人了。

        上下班路上找一位或几位同学当同路人,真是一种接近同学、了解同学的好方式。由于换了环境,离开了教室和学校,师生之间便容易摆脱固有角色的束缚,能够无拘无束地直抒胸臆。另外,走在大街上,见到行人,见到商店,见到市场,见到诸多社会现象,及时了解学生们对这些社会现象的见解,学生也容易发自内心地说心里话。这时平等地和学生讨论怎样对待社会现象,怎样分析,怎样处理社会问题,容易使自己的思路符合实际,容易找到较正确、较科学的方法,使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更符合学生与社会的实际。

        1990年12月31日我搬家了,搬到了学校对面,和学校只隔着一条大道。家近了,看起来节省了上下班时间,但也有弊端,失去了每天4次,上晚自习时则失去了6次强迫锻炼的机会,也失去了和学生同路的机会。回忆那些和学生上学放学路上一同无拘无束交谈的日子,我深深地留恋。

        四  犯错误,写说明书

        学生免不了要犯错误,犯了错误,当然要想办法帮学生纠正,我常用的一种纠正方法是请学生写说明书。

        刚教书的时候,我曾让学生写过检讨书,我看到的检讨书往往千篇一律:"我犯了一个大错误……给别人、给集体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我大错特错……请老师原谅……今后一定下决心改正……决心做到以下几点"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