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不能让下属知道的 > 第17章

第17章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高度怀抱问题意识,才能有所谓的能力开发。谁都希望自己活得更好,能更直接表达自己,而且更受欢迎,有人选择去上相关的课程或去请教、参考他人。当我们对某事物感到兴趣,无论如何都想学会时,对有关该事物的情报触角就会变得很敏感,不想让情报漏失。在这之前,即使接触到相同的事情,也会视而不见,现在则会牢牢盯住这个让我们重新感兴趣的事情,然后再不断思考这些事情。这就是所谓的“问题意识”。有关问题意识,虽然研究学者做过很多讨论,但在这里,我想以开发能力的观点来思考。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看透事态、事物的问题核心,并积极追究的想法。至

        于“看透问题的核心”、“积极的追究”,可以理解为对我们能力的开发问题。想要看透问题核心,就得要收集各种的情报,因为情报越多,就越接近真正的价值,然后越积极追究,就会思考的越多。但这并不是单单只怀抱问题意识就可以的,如果没有高度热忱的话,是很难有所谓的开发能力的。那么,要如何做才能拥有高度的问题意识呢?必须注意以下发点:

        1。确认自己的目的、目标。拥有明确的目标、目的,就可以让自己所拥有的能力集中,发挥到积极限度。

        很多人虽然拥有优秀的能力,却无法做有效的活学活用,因为他的能力是分散而没有集中的。目标与目的就象凸透镜一样,可以聚集人的能力。太阳光直接照射是无法燃烧纸张的,但如果使用凸透镜凝聚焦点,就可以使纸张瞬间燃烧。我们个人的能力也是如此,唯有集中才能发挥到极限,而主要担任这个凸透镜功能的就是目的、目标。

        2.将问题意识输入自己的“潜在意识”。

        不断思考保持问题意识,且片刻不忘,甚至思考到连做梦都会梦到,更有甚者,是思考到不能再思考的程度。如果思考到这种程度,问题意识就会固定在自己的潜在意识里。所谓问题意识,就是让心里集中为一。

        任何人对于未来都会有不安的感觉,尤其对于看不见的或是无法描绘出输廓形象的事物,更因为不明其究竟,而感到更加不安。在思考开发能力时,这一点就成为极大的问题。因为,当要开始从事某事的时候,心理就会为了自己是否能做好而感到不安。例如,学习说话技巧的时候,很多人会去请教专家的种种说话技巧,但即使是说同样的事情,彼此能力也没有太大的落差,也仍会产生说得很好的人与说得很差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落差呢?说得很好的人,大部分都拥有近似于“坚信自己一定可以说得很好的自信”。即使心中一时浮现也许会说得不好的念头,也会立刻将该念头打消,立刻转变情绪,告诉自己一定可以。相反的,说得不好的人,因为缺乏自信,所以会担心说得不好,怀疑自己的能力,因此不断感到不安,而妨碍了自己的学习与能力的发挥。

        在能力开发上,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心理是很重要的。这种心理可以让人不会想太多,而能够集中思绪,将能力发挥到极限。但在这里,或许有人会说:“这个道理我当然懂,但就是因为做不到,所以感到很困扰。”  那么,要怎样才能让自己拥有“坚信

        自己一定可以的心理”呢?其方法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倾全力专注于眼前的事情。?

        2.明白负面的思考是开发能力的敌人。?

        3.如果心中浮现自己做不到的念头,要立刻打消。?

        4.告诉自己“自己一定可以的”。?

        5.不断持续描绘成功的轮廓印象。?

        6.只要比现状进步,即使一点点也值得奖励。

        因此,能力开发是精神上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不输给自己,要对自己有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到。

        (四)吸引对方的窍门

        [即使说出有点刺耳的话,只要让对方同时感受到自己的诚意,那么对方也一定会感到很高兴的。接受你是说出你的借口的前提]

        交谈的时候,如果光是一直称赞的话,对方是会逐渐感到无聊的。这时,必须提出自己的意见加以询问。

        一位朋友因为职业的关系,与企业董事长见面的机会很多。交谈时,他心理最注意的是如何让董事长愉快,或是让他有满足的感觉。例如,有次他为了听闻经营战略而前往企业拜访。“大家早安!”他大声打招呼地进入办公室。结果员工们也充满朝气活力的回应说:“早安!”朋友在这个时候感觉到该企业的业绩应该是不错的,然后与董事长见面之后说:“董事长,我感受到贵公司非常有朝气,所有员工都很有礼貌的和我打招呼。这应该归功于董事长您领导有方。我参观拜访过很多家企业,但能够这样确实做到打招呼的公司,并不多见。当然,想必贵公司的业绩也一定很好吧!“真的吗?我想并不是我教导有方,是从业人员们自己率先做起的。至于业绩方面,我想并没有什么,只是其他公司没有成长,而我们公司似乎有成长而已。”这位董事长虽然努力地想隐藏心中的喜悦,但仍是喜形于色。情绪变得很愉快的董事长,不待朋友提出问题,就主动说了很多话,甚至其他约会的时间到了,秘书进来提醒他,他都出乎朋友意外地回答说:“将接下来的约会时间延后,告诉对方详细情形会在电话中做说明。你时间还可以吧,我想再跟你聊一下。”朋友意外地听到董事长这样对自己说,既是讶异又是欣喜,心中的感受简直是受宠若惊。这说明了,如果询问的方式能让地方感到愉快、有益的话,就可能会发生上述这样的事。

        那么,什么才是让对方感到愉快的询问方式呢?其重点如下:?

        1.首先,感动且同时称赞具体的事情。?

        2.其次,称赞让该事情发生的人的人格、人品、想法。?

        3.组合第一点与第二点,再称赞其他的事情,对方就会心情愉快的开始说很多事情。然后,

        还要让对方感觉到自己很高兴与他说话。?

        4.趁对方心情愉快的时候,提出各种询问。当然,接着也要一边回应一边提出询问。?

        5.听对方说完话之后,接下来要针对对方的课题、今后的做法等,提出自己的意见  。

        因为对方只是一直说话、一直被称赞的话,会逐渐感到无聊,这时,对方会希望交谈对象有所回应。所以,即使说出有点刺耳的话,只要让对方同时感受到自己的诚意,那么对方也一定会感到很高兴时。要引导出对方的优点,就要以这样的方式询问。

        (五)麻烦别人是正面的逆向思考

        “要怎样才能受他人欢迎?”

        “我不善于交际,总是没有自信,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我呢?”

        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质疑。其实,答案很简单,想要被人喜欢,自己要先尝试着喜欢他人。这样的话,他人也会变得喜欢自己。这样的答案,大部分出该问题的人都会感到很讶异。

        或许,提出此一问题的人所期待听到的,可能是如何建立让他人喜欢的语言用词、礼貌举止

        、服装仪容、表情……等方法。确实,一个一个学会个别的具体方法,也是一种让人喜欢的重要方式之一,但与其这样,“喜欢对方”会是让对方喜欢自己的更佳捷径。虽然有人说学问没有技巧与捷径,但在让人喜欢自己的方法上,却有这样“善意互惠性”的捷径。

        所谓善意互惠性,是指“人会喜爱喜欢自己的人”的法则。我们当然喜欢自己喜欢的人,但也喜爱喜欢自己、对自己怀有善意的人,所以想让对方喜欢自己,只要让自己喜欢对方即可。顺着该法则,只要设法将善意传达给对方,对方就会喜欢对他怀有善意的我们。正因为人很容易顺从自己喜欢的人所说的话,所以我们就可以轻易的借此驱使对方。男女之间的恋爱也适用该互惠法则。例如,成为男女朋友的理由大

        多是“因为他(她)向我告白”,就是该互惠法则活动的证据。虽然在恋爱上,也有像演艺明星那样绯闻不断的人,但大部分的男女朋友心中都只爱一个对象。

        然而,同性间的关系、工作场所的人际关系却不限于一个对象。因为朋友、知己是越多越好的。所以善意的互惠法则,在工作场所上、在朋友之间,是更为适用的。或许有人会反对说:“但实际上,不是说喜欢就能够喜欢的。”如果,自己无法尝试去喜欢对方,自然就不会喜欢对方。总之,如果想驱使一个人朝自己的意志,就请对该人抱持善意,或是让自己喜欢对方,尝试表现出善意来。接受到诚意的对方一定会相对还以善意的,这样一来,自己就更可以真心的表示善意了。

        此外,麻烦―被麻烦的关系,可以说是工作场所中的重要人际关系。它超越了组织里指示工作、遵从指示行动的正式关系。麻烦别人是件花时间的事,对个人来说是件讨厌的事。另一方面,麻烦别人的人心中即使对援助感到非常感谢,但在心里会觉得欠对方人情,所以也并不愉快。麻烦―被麻烦的关系对双方个人来说,都是不愉快的经验。但就如前述,这种关系在人际关系上,会产生强大而肯定的连结。就心理学的角度来思考的话,每个人明知不愉快仍然去做,是因为持续该人际关系,远比双方的不愉快心情要来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