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方面军司令笔记 > 第17章

第17章



                                    结果,我们的进攻取得了重大胜利。苏军从德国法西斯侵略者手中解放了左岸乌克兰富饶的农业区和顿巴斯。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大片领土的解放,对进一步巩固我国的经济和加强军事实力具有重大意义。

            苏军在左岸乌克兰的胜利,是由苏联军队对德国法西斯军队在质量上所占的优势,全体人员的良好精神战斗素质,苏联军人技能的提高和他们在前线的集体英雄主义以及苏联人民在后方的劳动功绩所决定的。希特勒企图使战争采取阵地战的形式、沿第聂伯河确立战线和建立“东方壁垒”的所有计划都落空了。方面军部队进抵第聂伯河,粉碎敌人集团,大胆机动,前出至敌人的后方,不让其固守中间地区。

            9月22—30日,4个方面军的19个集团军几乎同时进抵第聂伯河,其中12个集团军部队渡过了河,并在右岸夺取了23个登陆场。遗憾的是,在军队向第聂伯河开进时节,后方没有来得及跟随部队前进。后勤线拖得过长,不能及时地和不间断地供给军队以燃料和弹药。由于缺乏燃料,使渡河器材,特别是重型舟桥和加强炮兵大大地掉队了。弹药不能充分保障,致使在第一阶段强渡第聂伯河时,不能充分地对军队实施可靠的炮火支援。因此,很多师,甚至集团军在强渡第聂伯河时,多半是在夜间在无炮火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军队广泛利用就便器材渡河,这对希特勒军队来说是全然出乎意料之外的。利用就便器材从行进间强渡第聂伯河,这是明智的决定,但这并不是最好方法。我们红军拥有足够的渡河器材,其中包括重型渡桥。只是由于它们的掉队和把它们运送到河岸有困难,才延迟了强渡,主要是延迟了坦克和炮兵的强渡。此外,到达河边后,不应再迟延。迟延就会给敌人以在对岸组织防御的时间。紧跟着退却之敌渡河,在那种条件下从行进间渡河,这一决心是大胆的。同时也被当时的情况证明足完全正确的。我们经受过考验的和英勇的步兵部队,肩负了执行这项任务的全部重托。他们表现了英雄主义和勇敢无畏的精神。但是,强渡第聂伯河,扩大登陆场和抗击密集的坦克冲击的全部胜利,是靠步兵、坦克兵、炮兵、航空兵、工程兵、通信兵、后勤机关等各兵种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在750公里的正面上强渡第聂伯河,是从行进间强渡宽大江河的著名战例。这只有红军才能办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年代里,英美军队强渡莱茵河的经验与强渡第聂伯河是无论如何不能相比的。强渡莱茵河是在有利的情况下进行的!力量薄弱的德军集团几乎没有进行抵抗。一切都象在示范演习中那样,也就是说,所谓强渡莱茵河,实际上变成了普通的渡河。“美国第9集团军军史指出,这次战役主要是工程保障,而不是战术机动。”(В·М·库利什《第二战场》,莫斯科,1960年,俄文版,第368页。)只有美国巴顿将军指挥的美国第3集团军才是从行进间边战斗边强渡过莱茵河的。

            一心想尽快解放右岸乌克兰的苏联军人,表现出了刻苦耐劳、奋不顾身和英雄主义的良好的精神战斗素质。

            当我回忆起那些艰难的,但充满英雄主义的日子时,我常常把第聂伯河事件与我们现在的军队在1967年举行的“第聂伯”演习中的行动相比较。技术装备无可比拟地增加了,军队的行动给人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当你看到这些时,你会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儿孙们的战斗性格多么酷似当年的军人啊:对于当年的军人,类似第聂伯河这样的江河是挡不住他们的!

            在这次演习中,既表现出了技能,又展示了优良的技术装备。全部渡河器材都是机械化的。步兵、坦克、炮兵从行进间独立地渡河。保障支援渡河部队的兵力和火力是何等的强大!所有的火力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既然欧洲的江河在伟大卫国战争年代,对苏军来说都不能成为不可克服的障碍,那末,装备有最新渡河器材并拥有强有力的战斗保障的现代苏军,就更不会被任何江河障碍所吓倒。

            最后,我应该说,苏军在和平时期的训练是有助于战时顺利克眼江河障碍的。战前,军队就对强渡江洞障碍一直给予很大的注意。高级指挥机关和战役司令部还就克服江河障碍进行了特别认真的训练。

            战前,我本人曾参加过各种演习,其中就强渡过不少江河。在演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和组织能力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第聂伯河。

            在具有历史意义的第聂伯河会战中,红军的步兵,炮兵,坦克兵、航空兵、通信兵等各兵种,特别是工程兵战功卓著。苏军的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和英雄主义,各级指挥员、首长高水平的作战艺术,保障了渡河和在右岸夺取登陆场的光辉胜利。方面军部队在激烈的战斗中不仅扼守住了,而且顺利地扩大了已夺取的所有登陆场,并把它们变成了战略登陆场。

            在总结第聂伯河会战时,应该着重指出,经过一系列战斗,希特勒匪徒称之为固若金汤的“东方壁垒”被摧毁了,德军统帅部固守第聂伯河和以防御战斗赢得时间的所有战略计划和企图都被彻底粉碎了。

            第四章  基洛夫格勒战役

            基洛夫格勒战役看起来似乎是结束了我方面军在第聂伯河右岸扩大登陆场的一系列激烈战斗和交战,为在右岸乌克兰转入坚决的进攻创造了条件。这一战役是在特殊的条件下准备的。1943年12月,方面军部队突破了敌人沿因古列茨河的设防地带,攻占了亚历山德里亚城和兹纳缅卡大铁路枢纽,但由于遭到了猛烈的、愈来愈强的抵抗,于12月下旬暂时停止了进攻,在占领地区固守。

            方面军首长清楚地认识到,在进一步向西展开战役时,基洛夫格勒城——右岸乌克兰的重要铁路和公路枢纽、工业中心——将是我们进攻部队的严重障碍。敌人认为扼守该城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把大量的步兵预备队和坦克预备队调到这里。12月的最后几天,敌人甚至从基洛夫向兹纳缅卡、诺夫戈罗德卡方向对我方面军中央进行了突击。但这种进攻尝试未能奏效。

            根据侦察情报,在乌克兰第2方面军中央各集团军(第53集团军,近卫第5、第7集团军)当面的雅西,诺夫戈罗德卡地带内行动的德军是:野战航空兵第2师,步兵第320、第286和第376师,党卫

            军骑兵师,摩托化第10师,坦克第3、第11和第14师。在战役过程中,敌人又调来了党卫军“骷髅”师,并将其投入战斗。

            敌人的防御,基本上是以堑壕连接的支撑点体系为基础的。由于缺乏兵力,在前沿许多地段上,希特勒匪徒只构筑了一些每个可容3—5人的步兵掩体,阵地前架设了轻型铁丝网(拒马、勃鲁诺蛇腹形铁丝网、菱形拒马)。在隐蔽的接近地上和第一道堑壕的逼近处,以及在纵深内,都设置了绵密的地雷障碍物。

            第二防御地带离前沿6—8公里,这里的工事要比前边薄弱得多。

            作为据点的基洛夫格勒本身是很坚固的。城内工事的基础是根据防御要求经过改造而又彼此相连的大型砖石建筑物;市内建立有交叉和侧肘火力配系,城市接近地和城内的重要目标(桥梁、大型建筑物、机场)都敷设了地雷。

            因此,敌人按照野战工事体系建立起来的防御,纵深不大,而且许多地段是由不满员的,在前几次战斗中被重创,但现在多少还有战斗力的兵团占领着。防御的基础是步兵自动武器的火力、步兵和坦克的反冲击,以及火炮和击迫炮的密集射击。德寇就是以机动火炮和追击炮火力来抗击我们进攻的。

            在判断情况和考虑决心时,方面军指挥部注意到这样一个因素,即战斗行动地域地形开阔植被少,且被许多深沟所分割,这些深沟与我们的进攻轴线基本上是垂直的。所有这一切,对我军的行动,特别是对坦克的行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况且,希特勒匪徒又善于利用高地和居民地进行防御,这些居民地往往是很大的,并且都把它们筑成抵抗枢纽部。敌人有可能沿谷地和凹地隐蔽地机动预备队,以及掩蔽自已的火炮和追击炮阵地。

            气象条件是良好的。气候干噪,不很寒冷,积雪不厚,才20公分,没有雪堆,道路良好——所有这一切,都有助于我军机动和前送一切必要的补给品。只是密云和大雾限制了航空兵的战斗行动,妨碍了炮兵的工作。

            在准备和计划战役时,我向大本营简要报告了战役的企图,并很快得到了同意。方面军的基本任务是:粉碎敌基洛夫格勒集团,并切断其西逃之路。

            我很不愿意让德寇利用大城市的良好条件“舒适地”进行防御。应该把他们赶到郊外去,在开阔地上打败他们,而不破坏城市的建筑物。

            我定下的决心中,在战役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位于方面军中央的部队(第53集团军、近卫机械化第5军和机械化第7军)。他们的行动应得到空军第5集团军的支援。

            战役的总企图是沿向心方向实施突击,其目的是合围敌整个基洛夫格勒集团。计划以机械化第7军协同近卫第5集团军从北面,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协同近卫第7集团军从南面包围歼灭敌军集团。

            根据战役企图,给军队规定任务如下:

            第53集团军(司令员И·М·马纳加罗夫将军)和近卫机械化第5军(军长Б·М·斯克沃尔佐夫将军)协同近卫第5集团军(司令员А·С·扎多夫将军)在库切罗夫卡、科哈尼耶夫卡地段上突破敌人防御,并向西发展进攻,直趋弗拉基米罗夫卡;尔后前出至弗拉基米罗夫卡地域,切断敌人向西退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