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方面军司令笔记 > 第56章

第56章



                                    戈尔多夫的近卫第3集团军各兵团也在向这里进攻。

            这时,出现了对右翼各集团军向维斯瓦河和桑多梅日快速进攻,以及左翼各集团军向德罗戈贝奇方向发展胜利,和在喀尔巴阡山脉的山前地带粉碎德寇坦克第1集团军和匈牙利第l集团军的有利态势。现在的任务是,把敌人紧逼至喀尔巴阡山脉,在那里将其歼灭。

            为了在维斯瓦河建立防御正面,德国法西斯统帅部开始向这里调遣第17集团军的指挥机关,从“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中调来坦克第23和第24师,从战线的其他地段上调来两个步兵师和坦克第24军的指挥部,从德国调来两个师和一些独立部队。德军统帅部企图用这些兵力阻止苏军强渡维斯瓦河和维斯沃卡河。

            考虑到这一情况,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在7月27日的训令中重申,方面军部队的基本力量应集中在自己的右翼,用于夺取维斯瓦河西岸桑多梅日—维斯沃卡河口地段上的登陆场。

            大本营指出,这一任务应在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部队的密切协同下完成,当时,他们受领了夺取华沙以南登陆场的任务。我们知道,在维斯瓦河上建立两个方面军的协同动作,会在柏林战略方向上建立起强大的统一的苏军集团。

            我们略微看看方面军左翼事态的发展。

            7月27日5时50分,我命令近卫第1集团军司令员以主要兵力,向霍多罗夫、德罗戈贝奇方向实施急遽突击,于7月29日日终前夺取德罗戈贝奇,并前出至杜布利亚纳、斯科列一线。这就是说,该集团军主力部队的昼夜平均推进速度几乎应增加一倍。7月20—26日,它每昼夜推进10—15公里。速度是可以的,但是情况要求增大速度。所以,三天应走70多公里。

            7月27日,近卫第1集团军部队继续追击敌人,前进15公里,并于日终前前出至戈罗季谢、霍多罗夫、沃伊尼卢夫、格拉布夫卡一线。这一天,第18集团军部队右翼推进约20公里,于日终前在克拉斯纳以东、亚布翁卡一线展开了战斗。

            为了充分利用利沃夫方向取得的战役成果,粉碎敌斯坦尼斯拉夫集团,给坦克第4集团军下达了下述任务:进行强行军,于?月28日早晨前出至桑博尔地域,从那里实施急遽突出,于日终前夺取德罗戈贝奇和鲍里斯拉夫,以便同近卫第土集团军一起粉碎敌人,阻止其向西北桑河对岸撤退。在此之前,近卫第1集团军右翼已前出至霍多罗夫地域。然而,由于敌人在德涅斯特河和德罗戈贝奇地域加强了抵抗,坦克第4集团军未能完全完成受领的任务。

            А·А·格列奇科将军的近卫第1集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И·В·瓦西里耶夫)和Е·П·茹拉夫廖夫将军的第18集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С·Е·科洛宁)继续追击敌人,向喀尔巴阡山脉推进。德寇利用得到坦克加强的重兵后卫,在有利的天然地区进行顽强抵抗。

            近卫第1集团军部队行动坚决,在第18集团军的协助下,于7月27日解放了喀尔巴阡地区的州中心斯坦尼斯拉夫。

            为庆祝解放斯坦尼斯拉夫,莫斯科为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光荣士兵们鸣放了礼炮。

            解放该市后,在方面军的整个左翼,战斗仍在继续。第18集团军主力部队向奥特尼亚、博戈罗恰内方向发展进攻,同时,以部分兵力在帕谢奇纳、多拉和奥斯拉夫—比亚列以南地域,进行争夺喀尔巴阡山脉山前地带通道的战斗。了月26日日终前,第18集团军各兵团在博戈罗恰内、茹拉基、帕谢奇纳、多拉一线,而后在原先的地区进行战斗。

            我军在利沃夫和佩列梅什利地域的胜利行动,给德军斯坦尼斯拉夫集团造成了极为不利的态势。德国法西斯统帅部在利沃夫以东战败以后,以及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务兵团前出至利沃夫以西之后,7月24日,决定从这一地域将其部队往西南方向撤退。我预见到,敌人企图在德罗戈贝奇和鲍里斯拉夫地域,集结一个由从利沃夫和斯坦尼斯拉夫地域撤退下来的部队组成的重兵集团。因此,我要求近卫第1集团军和第18集团军,加快追击退却之敌的速度,尽快夺取西乌克兰产油区——德罗戈贝奇和鲍里斯拉夫两座城市。

            曾在中央和左翼作战的该集团军部队,仍在原先的地区战斗。7月28—30日,近卫第1集团军部队遭到敌人不断加强的抵抗,缓慢地向德罗戈贝奇总方向推进。

            为阻止我集团军部队推进,德寇在部分地段转入了猛烈的反冲击。敌人以约两个步兵团的兵力,在40辆坦克的支援下,多次进行反冲击。于了月28日逼退了步兵第30军部队,夺取了卡卢什市。经过顽强战斗,近卫第1集团军部队又于7月29日重新占领该市。7月30日日终前,集团军部队经过三天英勇战斗,推进8—15公里,并在罗兹多尔、茹拉夫诺、兹博拉、拉胡夫一线战斗。

            第18集团军主力在了月28—30日期间,不停地追击敌人,于7月30日夺取了多利纳铁路车站,切断了经喀尔巴阡山脉通往匈牙利平原的道路。

            第18集团军政治部主任Л·И·勃列日涅夫在其报告中写道:

            “由于全体人员士气高昂,集团军在头五天(7月23-—28日)的战斗中,就取得了重大战果。占领了150多个居民地,其中包括奥特尼亚、涅德武尔纳两座城市。俘虏近4,000名敌军官兵。缴获大量战利品,特别是在涅德武尔纳缴获更多。”(苏联国防部中央档案馆档案)

            德国法西斯统帅部通过在德涅斯特河的顽强防御和反冲击,竭力将遭受重大损失的利沃夫和斯坦尼斯拉夫集团,沿着他们剩下的一条经德罗戈贝奇、桑博尔,萨诺克的最方便的道路,撤过桑河。

            敌人有理由担心我们的部队要前出至匈牙利平原,因而顽强地战斗着。

            从7月31日到8月4日的五天时间里,在多利纳、维戈达地域,展开了特别激烈的战斗。敌人为了保障其坦克第l集团军各部队向西和西南方向撤退,以大约5个师的兵力,其中包括德军坦克第8师和匈牙利坦克第2师,进行冲击,企图打通通往匈牙利平原的多利纳——柳德维库夫卡道路。

            在四天的激战中,德军多利纳集团被打得一败涂地。

            8月4日,敌人开始被迫从多利纳——博列霍夫地域向西和西南方向撤退。

            近卫第1集团军在坦克第4集团军和第38集团军部分兵力的协同下,继续进攻,于8月5日夺取了重要的道路交叉点斯特雷市。8月4日,第18集团军部队,打败了敌人在维戈达、多利纳地域的抵抗,战斗向西推移,于8月5日强渡过希维察河。

            这样,从7月19日至28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部队顺利完成了它面临的全部任务。“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德军坦克第1和第4集团军,匈牙利第1集团军)遭到惨重失败。

            在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的这一决定性阶段,方面军部队战斗行动的特点是高度紧张和空间规模巨大。这次十分复杂的方面军战役,是在400多公里宽的正面上和近200公里的纵深内展开的,连续完成了几个重大的、彼此之间以统一的战略目标紧密相联的战役任务:消灭敌布罗德集团,在强渡桑河后消灭和追击德军俄罗斯拉瓦集团,夺取利沃夫和佩列梅什利,并向斯坦尼斯拉夫和德罗戈贝奇方向发展进攻。

            该战役阶段的特点是,大部分战役任务是同时完成的,是在同其他集群的密切协同下,由集团军群实现的。

            例如,近卫第3;集团军、第13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以及骑兵机械化集群的部队,共同完成了粉碎敌俄罗斯拉瓦集团,并前出至桑河(了月19—23日)的重大战役任务。第60集团军部队,在近卫第3集团军、坦克第4集团军和第38集团军部分兵力的协同下,胜利完成了粉碎和俘虏德军布罗德集团的任务(了月19—22日)。7月24—27日,方面军中央突击集团的基本兵力,完成了夺取利沃夫和佩列梅什利的任务。方面军左翼部队(近卫第1集团军和第18集团军),在同一阶段,在中央突击集团的密切战役协同下,完成了斯坦尼斯拉夫—德罗戈贝奇方向上的任务。

            利沃夫一桑多梅日战役的经验表明,同时完成一系列的战役任务,其中的每项任务都需要数个集团军的共同努力,是现代方面军战役的一个显著特点。

            7月底,当战斗行动在两个离心战役方向——桑多梅日—布雷斯劳方向和喀尔巴阡方向上展开的时候,应该直截了当地说,军队的指挥变得很复杂。产生了对克服喀尔巴阡山脉的各集团军建立独立指挥的必要性。

            7月底或8月初,我就这个问题向斯大林阐述了自己的意见,并请求对喀尔巴阡方向的军队集群建立独立指挥。斯大林告诉我,在大本营管辖下,有个由И·В·彼得罗夫上将指挥的乌克兰第4方面军的独立领率机关,它可以接收近卫第1集团军和第18集团军部队。И·В·得罗夫将军于8月4日来到罗泽胡夫市我的指挥所,而第二天,根据大本营的训令,近卫第土集团军和第18集团军编入了乌克兰第4方面军。

            乌克兰第1方面军部队现在在一个战役方向上行动,向桑多梅日总方向发展坚决的进攻,任务是从行进间强渡维斯瓦河,占领河西岸的大登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