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方面军司令笔记 > 第64章

第64章



                                    例如,8月底,将大本营预备队中的山地步兵第3军(3个师)转隶给乌克兰第4方面军。该军各部队具有在高加索、克里木山地条件下作战的经验,并且拥有某些专门装备。该军还加强有4个山地驮载迫击炮团、2个坦克旅、2个自行火炮团、2个山地工程工兵旅。

            8月31日和9月1日,近卫远程航空兵第2、第3军和近卫远程航空兵第5、第6军奉命转移至普罗斯库罗夫(今赫梅利尼茨基)、布罗德、捷尔诺波尔和利沃夫地域。

            乌克兰第1方面军第38集团军和乌克兰第4方面军近卫第1集团军部队,匆忙地由各自方面军补充了人员、技术兵器、弹药和燃料。鉴于这次战役的特点及其重大的军事政治意义,无论是在战役准备中,还是在战役进程中,都非常注意部队、游击队和居民的政治工作。

            军人——这次战役的参加者,被充分动员起来,完成援助斯洛伐克民族起义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主义使命。

            我们知道,实施山地战役,需要顽强的毅力和健壮的体质。对此,每个部队和分队的所有环节都作了准备。

            德军统帅部从1944年5月就开始在东贝斯基迪山地域构筑牢固的防御工事。为了进行工程作业,2个斯洛伐克师被调到了这里,并迫使当地居民也前来参加。在我军进攻开始前,敌人在各基本方向上建立了纵深5一了公里的主要防御地带。1944年9月前,敌人在有利的战术高地和筑垒大居民地,构筑了具有支撑点体系的第一阵地和第二阵地(部分),山林地使得敌人的防御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敌人在主要防御地带前沿,特别是在受坦克威胁的方向上,设置了地雷场、桩寨和铁丝网。敌人极为重视居民地的防御。例如,道路交叉点克罗斯诺市变成了一个绵亘堑壕环绕的强大支撑点。砌石房屋被用作防御工事,里面构筑了机枪巢。街道上用石头和圆木筑起了约1.5米高的街垒,砖石建筑物也敷设了地雷。城市接近地有地雷场和堑壕掩护。

            敌人在很大的战役纵深,一直到翁达瓦河都做了防御准备。敌人企图封闭通向山口的所有接近路,严密封锁通向亚斯沃、伊夫拉、杜克拉镇、蒂拉瓦的主要道路。杜克拉山口地区得到有力加强,它是喀尔巴阡山脉北斜坡最后一个防御地带。在杜克拉山口附近,有许多永备火力工事和土木火力工事,称为“阿尔巴德”防线。其中一部分位于蒂拉瓦——杜克拉山口公路所通过的坡上。这就是乌克兰第4方面军部队当面敌人防御的特点。

            敌军特别重视克罗斯诺——杜克拉方向。因为经喀尔巴阡山脉最狭窄的部分向这一方向实施进攻,我军可以迅速突至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平原,同当时已在罗马尼亚展开进攻的部队会合。不言而喻,丧失喀尔巴阡防御地区对于希特勒匪徒来说将是不祥之兆。因此,德国法西斯统帅部决定想方设法固守这一地区。敌人除了构筑牢固的防御,还给在克罗斯诺——杜克拉方向上实施防御的各师补充了人员。

            到9月,在杜克拉方向上,在乌克兰第1方面军当面实施防御的德军部队是党卫军步兵第11军、第17集团军和亨里齐将军指挥的坦克第1集团军坦克第24军编成内的步兵第545,第208和第68师,德军统帅部预备队中的一个教导营、第1004警卫营,第611警卫团的一个警卫连和步兵第96师的一个营。这些部队占领的只是主要防御地带。

            据我们预先得到的情报,第38集团军当面的敌人集团是相当弱的。

            起初,第38集团军编有3个步兵军,下辖近卫步兵第70师、步兵第305、第304、第140师、第183、第241、第211、第340和第121师以及加强兵器,还配厉有一个坦克军和一个捷克斯洛伐克军。该集团军由К·С·莫斯卡连科上将(现为苏联元帅)指挥,他是一位能征善战、勇敢无畏、进攻坚决的集团军司令员;军事委员会委员是А·А·叶皮谢夫中将(现为大将),参谋长是В·Ф·沃罗比约夫中将。在战役准备和进行中,他们以极大的责任心和精力,熟练地组织集团军务部队完成任务。对部队的坚定和不间断的指挥是莫斯卡连科和叶皮谢夫的显著特点。他们经常同部属面谈,亲临前进阵地,亲自监督命令执行情况,从而使他们能够及时地指导战役进程。无论是在战役准备中,还是在战役进程中,他们都极为重视部队和司令部的山地作战训练。应该说,第38集团军各级指挥员和司令部作了大量的工作,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在第38集团军北面作战的,是由П·А·库罗奇金上将(现为大将)指挥的第60集团军的部队,南面是由А·А·格列奇科上将(后为苏联元帅)指挥的近卫第1集团军各兵团。

            根据大本营的指示和方面军的计划,我于1944年9月4日给第38集团军司令员下达了实施战役的训令。(见苏联国防部中央档案馆档案)

            训令中说,加强有坦克第25军、近卫骑兵第1军、捷克斯洛伐克第1军、突破炮兵第17师、2个近卫火箭炮兵旅、2个近卫火箭炮兵团、高炮第21师和摩托化工程工兵第42旅的第38集团军,在克罗斯诺北面和西北面组建完突击群后,应在8公里的地段上(不含涅普拉、奥杰孔)突破敌人的防御,消灭抵抗之敌,并向波托克、杜克拉、蒂拉瓦、普雷肖夫方向发展进攻,前出至斯洛伐克境内,同斯洛伐克部队和游击队会合。集团军的战役布势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应有3个步兵军,第二梯队由捷克斯洛伐克步兵第1军担任。快速集群由近卫骑兵第土军和坦克第25军组成,任务是在纵深发展胜利。

            战役第一天,第38集团军部队应前出到亚斯沃、科里利亚内、布林卡地区;战役第三天,攻占巴尔塔内、拉多希采、克鲁日洛瓦地区,即前出到斯洛伐克边界;第五天,前出至旧柳博夫尼亚、普鲁肖夫地区。

            第38集团军第二梯队和快速兵团,受命于进攻的第二天早上从新兹米格鲁德、杜克拉地区投入战斗,进攻方向是:近卫骑兵第1军向兹博罗夫、旧柳博夫尼亚方向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第1军和坦克第25军向蒂拉瓦、拉多米罗瓦、普雷肖夫方向进攻。他们应同斯洛伐克部队会合并于战役的第三、四天占领旧柳博夫尼亚、普雷肖夫地域。

            为保障第38集团军突击集团右翼,集团军应在战役进程中以部分兵力在亚斯沃、奥谢克、斯梅莱诺维茨、蒂利奇地区组织防御。为压缩该集团军左翠当面敌人的防御,规定向亚希利斯卡方向实施辅助突击。空军第2集团军的数个歼击航空兵军、强击航空兵军和2个轰炸航空兵军的部分兵力从空中支援第38集团军。部队发动进攻的时间定于9月了日拂晓。

            正如前面所述,用于斯洛伐克已举行起义,局势要求在极短的时间——4—5昼夜内作好战役准备。这样,方面军指挥部、各级司令部、政治机关和后勤衫L关在准备工作中,必须组织严密,机灵俐落,雷厉风行。用极少的时间准备这样复杂的战役,是这次战役的特点之一。第二个特点是部队将在山地作战。无论是指挥员,还是司令部,都没有山地作战的经验。此外,部队既没有登山装备,又没有山地技术装备。战役准备的全部重担落在了第38集团军首长和司令部的肩上。该集团军战斗力强,部队训练有素,指挥得力可靠,因此,我估计该集团军是能够胜任这一重要而复杂的任务的。

            从大本营早就作出的训令和经大本营批准的方面军计划中可以看出,这次战役的基本思想是,迅速突破敌人防御,粉碎喀尔巴阡山山前地带敌人集团,而后以坦克第25军、近卫骑兵第1军的兵力越过喀尔巴阡山山脉,发展胜利,并于战役的第三、四昼夜与斯洛伐克部队和游击队会合。同时,我们注意到,斯洛伐克绍1、第2师和各游击支队将于战役的第三天从斯特罗普科夫以北地域迎第38集团军发起进攻。他们将为我们打开各主要山口,减轻我军推进的困难。

            早在9月6日,我们就派遣了联络军官斯图坚斯基及其助手作为我们的代表前往斯洛伐克境内,以便同戈利安将军的司令部取得联系。关于斯洛伐克第1、第2师和游击队的进攻,我们同В·塔尔斯基上校达成了协议,并通过班斯卡—比斯特里察游击队司令部的代表入·H·阿斯莫洛夫规定了信号。

            应该指出,我们从9月初就用电台绎阿斯莫洛夫小组和方面军司令部代表斯图坚斯基同斯洛伐克起义领导人建立了联系。我们还从起义军司令员维埃斯特那里得到情报,并将情报呈送总参谋部和大本营。当然,这些情报有时是不系统的。

            在乌克兰第1方面军第38集团军进攻的同时,根据大本营的训令,乌克兰第4方面军近卫第1集团军应以一个步兵军的兵力从萨诺克地域向科曼恰方向实施进攻。

            乌克兰第4方面军进攻部队的行动,应同我方面军第38集团军的行动协调一致。

            应该感谢的是,乌克兰第4方面军司令员И·Е·彼得罗夫大将多次通过高频电话向我通报自己的决心和近卫第1集团军的行动。

            这样,由第38集团军、捷克斯洛伐克第1军和乌克兰第4方面军近卫第1集团军所实施的战役,就有了明确的政治目的——援助斯洛伐克人民的革命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