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 > 第72章

第72章



                                    

            这个名单可以再列上几页。因此,只有在深化、拓展和巩固国家调节作用的情况下,俄罗斯经济中健康的市场关系才可能得到深化、拓展和巩固。

            支持现实经济

            经济分为虚拟经济与现实经济。我归入现实经济的,不仅是那些为人民提供有益商品与服务的部门,在更广的意义上,现实经济是考虑当代世界中现实事物的经济。

            在90年代,俄罗斯迅速建成资本主义经济的尝试走入了死胡同,而这一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忽视了20世纪末俄罗斯社会的许多现实因素与基础。在理智上可以控制的现实经济中,国家与私人经济的活动不应该使国家的财富减少,而应当使其增加;应当是积累,而不是消耗社会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但在解决具体的经济问题时,找到并实施某些最佳的办法是非常困难的。在经济部门中,不仅有很多虚拟的,还有很多是寄生的,比如毒品的生产和销售。但我们不能仅仅靠惩罚手段来解决毒品交易的问题。在亚洲、拉丁美洲和巴尔干的一些广大地区,当地居民正是靠毒品生产谋生,虽然这些贫困国家的毒品生意毁掉了发达富裕国家的几千万人。

            普京在经济上的两难抉择(16)

            烟草与酒精工业的危害要小一些,但同样复杂。直接禁止这些工业生产,不仅对经济不利,也会损害人民的健康,因为这会导致黑加工窝点扩大、走私猖獗、假货泛滥。现在的世界也不可能杜绝生产武器,尽管无休止地生产与扩散武器,不仅可以让生产大批现代武器的国家破产,也让购买这些武器的国家破产。60年代在贝加尔湖畔建成的纸浆制造厂生产使国家受益的产品,但这种生产总代价太大了。

            对于英国来说,不列颠银行体系是已经使国家受益了两个多世纪的现实经济,但是在新的俄罗斯迅速产生出来的商业银行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则是虚拟、甚至寄生经济的例子。到1998年为止,俄罗斯“年轻”的基金市场对现实经济不是有利,而是有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无论从效率还是从人道主义的(甚至可以不提巨大的“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经济)角度上,20世纪30~80年代的苏联经济都称不上是什么典范。在苏联中央集权的经济中,对部门成绩的评价主要靠总产值指标。当然,这样的指标是总结生产活动的结果所必须的,但是将这些指标绝对化,则导致了人为地扩大总产值,创造虚拟的价值。工厂重视产量而不重视质量,生产出的都是生产率低下,本身已经老化、而且非常昂贵的设备;人们关心的是牲畜头数与耕地面积的扩大,而不保证产量的增加、生产效率的增长;载重车司机的工作汇报不是计算利润,而是汇报运量是多少“吨/公里”,他们将“剩余”的汽油都倒在路旁的水沟里;莫斯科的洒水车甚至下雨时还在工作……

            遗憾的是,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最大利润指标取代总收入指标并未能增加现实经济的效率,反而产生了新的虚拟经济。最大利润并非靠投资于生产领域来获得,而是靠金融金字塔与外汇交易,将预算资金用于投机伎俩,或者是靠滥捕滥伐的不文明进出口贸易。商业银行不向现实经济投资,而是从中榨取大量资金,将其送入金融大亨的口袋里。

            在俄罗斯90年代初建立起来的“伪”市场条件下,苏联经济的许多部门都垮台了,比如农业机械制造业和机床制造业。有人对我们说,用不着可惜和拯救这些收益低的行业。但这一结局中的许多事情并不是健康竞争的自然结果。俄罗斯的机械制造业没有获得其应有的、将生产进行现代化改造的机会。

            俄罗斯的耕地面积广大,对农业机械的需求量大,种类多。合理地使用效率和质量都更高的进口机械是必须的,而价格更低、并且往往又是更符合俄罗斯现实情况的国产机械也大有用武之地。但是,俄罗斯机械制造业的周转资金被没收,农业也失去了贷款,这不仅导致了农业机械制造业的衰退,而且使国内农业整体崩溃。只有一部分国产汽车制造业避免了总的衰退,因为许多中等收入的俄罗斯人不仅想买,而且也有能力购买价格不太昂贵的汽车。

            俄罗斯还没有建立起在行业内或地区内资金由低效率向高效率企业流动的合理机制,但是却出现了许多隐瞒资本、将资本转到国外——成为某些灰色人物私有财产的其他机制。20世纪90年代,原来用于维持军队、军事技术、情报侦察、安全机构的财政支出大幅度减少了。但这些节约下来的经费到哪儿去了呢?为什么停止对亚非拉几十个国家的慷慨援助,并没有给新俄罗斯带来财政开支上的宽松,而相反,俄罗斯的外债反而迅速增加了呢?还有,原来用于共产党机关的开销和意识形态工作、共青团、报刊检查的经费都消失到何处去了?

            巨额财富被盗走了,被毁掉了,被运到了国外,或是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俄罗斯的“原始积累”阶段太令人惊诧了!

            俄罗斯的经济没有彻底崩溃,这并非得益于自由派的改革与市场,而是依靠能源和其他原料的出口,出口的方向是20世纪60~70年代就确定好的。实际上,这是对以前苏联政策的延续。只是说,勃列日涅夫时代,石油换来的美元主要用于扩大苏联庞大的军事机器;而叶利钦时代,同样是这些美元,喂肥了为数不多的大亨、有影响的官员和一些地区的领导,由此使这些新精英们的特权扩大了几倍。与此同时,新的地矿资源的勘探大大削减,开采领域也远非所有的技术设施都得到了改善。

            原料产业、冶金工业、首先是燃料能源综合体,这些在近十年、甚至在更长的时期内,都毫无疑问仍然将是俄罗斯经济的基础。1998年和1999年,按产品销售额,排名前十位的大公司有  “天然气工业公司”、“统一动力公司”、“卢克石油公司”等六个石油公司,还有“诺里尔斯克制镍公司”和“伏尔加汽车制造厂”。这些公司同时也出现在市场价最高的名单之中。

            按照利润排名前十位的成功公司中包括“俄罗斯-萨哈金钢石公司”与“北方钢铁公司”  。但是,原料行业获得的不菲利润,几乎没有投到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1991~1996年,俄罗斯钢铁制造业在工业生产总量中占的比例从31%下降到16%,轻工业所占比例从12%降低到2%。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产值降低到原来的一半。投资总量中按照比例计算,机械制造从10%降至5%,农业从32%降低到10%,而原料行业比例从10%上升到46%。  有些经济学家认为,这些并不是俄罗斯经济衰退的表现,而是健康发展的征兆。弗拉基米尔·波波夫在《输出原料并不可耻》一文中指出:“俄罗斯没有必要以‘盘剥原料行业’为代价,来扩大对农业和加工业的补贴或是对工业的拨款。”俄罗斯需要的不是恢复机械制造业与其他“死胎式的工业综合体”,而是发展更强大的原料行业。

            普京在经济上的两难抉择(17)

            这种观点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公开的殖民思想,是俄罗斯不能接受的。俄罗斯的原料是宝贵的商品,加速生产用于出口是不理智的行为,毕竟也应当为子孙后代保留一些。我们的原料行业只能为一小部分人提供工作机会与饭碗。这个行业的大部分企业位于俄罗斯的偏远地区。1996年,原料出口占俄罗斯对外出口总量的70%,占物资生产总量的3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但在这些行业只有300万人就业,也就是说只占俄罗斯工人总数的5%。

            俄罗斯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这是人所共知的。据专家1992年估算,国内已探明储量、经过计算、纳入平衡表的50种矿产就有30万亿美元。世界没有任何地方再有如此丰富的木材、淡水和洁净的空气。俄罗斯经济的落后与人民的贫穷是对20世纪俄罗斯所有领导人的批评,也包括对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派的批评。

            俄罗斯的自然资源是人民的财富,不能将其私有化。这些资源是丰富的,但并非不会枯竭,因此销售资源换得的财富,应当服务于俄罗斯整体的发展,包括工业、农业、科学与科学密集型产业、教育与文化体系。国家有义务保证这些。不过,在格列夫制定的经济发展纲要已经公布的那部分里,并没有国家监控国民经济基础行业、首先是燃料能源综合体的内容。这引起尖锐的批评,也是很公正的。

            早在1998年8月17日之前,市场就开始将俄罗斯的经济转向加工行业。1997~1998年,增长速度最快的企业中,排名前二十位的有两家航空工业公司、红色索尔莫沃造船厂、“波罗的海”啤酒厂、“费莱茵”制药公司、莫斯科利哈乔夫汽车厂、伏尔加钢管制造厂、巴什基尔制镍厂,两家轮胎厂和列宁格勒钢铁厂。这一健康趋势在1999~2000年也得以保持,新加入到此排名表前几位的有:“卡马兹汽车厂”、“莫斯科人”汽车厂、“别尔姆”发动机厂、“顿河烟草公司”等等。  但令人担忧的事实是,近些年来,原地踏步、甚至是退步的,正是原来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科学密集型企业、或者说是高科技企业,其中当然也包括国防工业的一些军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