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 > 第78章

第78章



                                    这不是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之间的谈判。我们为什么不能考虑一下,赋予布什—普京会晤一个新的内容呢!从长远说来,我们的问题在中国,而不是在美国。您是欧洲人,是一国总统,您在北约没有敌人,北约对您有好处、没有坏处,北约不会给俄罗斯增添任何问题。”

            当然,普京总统不能同意这个观点,他在会谈结束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到了北约和反导给俄罗斯带来的问题。但普京准备在“卢布尔雅那气氛”下与美国讨论这些问题。总的来说,普京对卢布尔雅那会晤很满意。他在7月份会见意大利记者时说,对他个人来说,非常重要的是,结识了布什并与他举行了会晤,听到了对方所陈述的论据。“你们明白吗?当两个拥有巨大核武器国家的领袖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的时候,应该对谈话者以及谈话者的语气都有所感觉。”

            在热内亚峰会之前,普京几次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谈到反导问题。他非常明智地指出,所谓的无赖国家在30~40年内都造不出洲际导弹,制造这种导弹需要的完全是另外一种经济,拥有这种经济水平的完全是另外一些国家。普京确信,美国研制的反导系统没有多大有效性。是的,这一系统也许能够对抗1个,或者10个、20个导弹,但如果上百个导弹在几千个虚假弹头的掩护下,以6~7公里/秒的速度进攻美国,美国的反导系统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导弹和反导导弹以相对对方15公里/秒的速度运动,在此情况下,谁能决定最终结果呢!

            对俄罗斯来说,美国的反导系统并非不可越过的障碍。从俄罗斯的安全角度看,美国退出反导条约改变不了什么,但与反导条约紧密相连的其他条约一旦全部崩溃,将会破坏世界的稳定。更何况,美国的反导系统主要是导弹。要知道,完全可以研制出将核武器运抵敌对国的其他方式。

            热那亚峰会在2001年7月20日开始。会议日程包括很多问题,从世界的贫穷问题到克隆人问题。八国首脑通过了有关中东问题的联合声明,但在保护大气层的《京都议定书》上的分歧没有得到解决。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通过了这个文件。布什宣称美国支持与全球变暖斗争的共同事业,但他表示美国不能接受《京都议定书》中的一些指标。就连美国的盟友都觉得,美国的解释是没有说服力的。“八国峰会”的全体会议上没有讨论反导问题,但这个问题却成了7月22日俄美元首会晤的关注焦点。“八国峰会”的所有参加国都非常关注俄美领导人此次会晤的结果。

            就反导问题,普京没有从以前的立场上退让,但他用更灵活的词句把俄罗斯的建议表达了出来。普京说,在不破坏国际协议整个基础的前提下,可以对1972年签署的条约进行修改。如果美国同意俄罗斯的看法,俄罗斯将不反对美国进行一些单独的反导系统试验。俄罗斯掌握的资料表明,所有这些试验都以失败告终。布什认真听取了普京的看法和建议,但他还是重复以前说过的那些话:1972年签署的反导条约阻碍美国部署反导系统,妨碍美国应对新的威胁,所以美国仍然保留退出反导条约的愿望。但布什在这儿也说了这样的话:俄罗斯不再是美国的敌人,世界安全的威胁不再来自俄罗斯,美国需要和俄罗斯一起构筑世界安全新格局。未来可以考虑俄罗斯加入北约问题。

            “八国峰会”之前,曾有消息说一号恐怖分子本·拉登要对峰会现场实施空中打击。尽管有些专家认为这是虚张声势的把戏,但意大利政府还是本着非常严肃的态度对待这个说法,对“八国峰会”的举行地点做了更改,热那亚的领空对外关闭,意大利空军歼击机昼夜在空中巡逻。最让会议主办国感到麻烦的是几千名反全球化组织成员,其中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在热那亚的街头广场举行示威,还与当地警察发生了冲突。来自欧洲和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组织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活跃。

            与一年前的冲绳峰会相比,热那亚峰会的总体气氛要热烈许多,在布什与普京的会晤中尤其明显,会晤时间长达几个小时。意大利《共和国报》文章说:“政治家的会晤都很成功,每一方都获得了对己有利的某种结果,尽管这种结果可能是暂时的。乔治·布什与弗拉基米尔·普京的会晤是在罕见的一致和节日般的气氛中结束的,这让欧洲领导人和世界媒体感到震惊。的确,布什想得到进行反导系统初级试验的自由,他从俄罗斯那里得到了。这是一个意外收获。别的不说,它让希拉克、施罗德等一贯反对美国部署国家反导系统的欧洲政治家心烦意乱,他们长期所坚持的反对立场曾让华盛顿的鹰派感到难以忍受的气愤。至于普京,他所得到的是,他本人和俄罗斯人最需要的来自外界的尊重和其自身的重要价值。让普京以平等的身份参加系列磋商,布什就好像以此向外界表明:俄罗斯经过20世纪90年代整个10年的衰败以后,最终重新成了美国要对话的国家之一,俄罗斯转变为美国应该与其保持特殊关系的国家,美国将对俄罗斯更加关注,甚至超过它的欧洲盟友。”

            2001年之秋--俄联邦与美利坚合众国(4)

            但是,普京和布什热那亚会晤的积极成果并不证明,俄美关系发生了激烈的大转弯。所改变的只是相互关系的气氛、风格、水平和规模,但不是关系的本质。

            普京没有对美国进行反导系统的初级试验表示坚决彻底的反对,但他从热那亚返回莫斯科后,就要求国防部加快准备15年来最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和导弹力量军事演习。洲际导弹的打击方向和战略轰炸机的飞行线路,是按照“假想敌”的方位来确定的,它不在俄罗斯的南面,也不在东南,而是在俄罗斯的西北和东北方向。按照所有大国的通行做法,演习区域核导弹的飞行区事先都已经确定。五角大楼和北约总部早已做好密切关注、跟踪俄罗斯军事演习的准备。

            9月11日早晨,普京在克里姆林宫注视着俄罗斯战略力量最大规模的演习。布什这一天到了佛罗里达州,去会见当地一所学校的学生(总统选举结果表明,布什在这个周的支持率很高)。

            发生在2001年9月11日的意外而且富有戏剧性的事件,改变了世界局势和所有领导人的计划。

            隐蔽敌人对美发动战争

            无论从事件规模和策划程度,还是罪恶计划的成功实施以及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来看,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纽约和华盛顿的恐怖事件都是史无前例的。这个意外而残酷事件所引起的心理效应是不同寻常的强烈,它既展示了制造恐怖事件的新方法,也展示了大众传媒的新作用——来自美国的破坏画面被大众传媒及时传送到整个世界。

            恐怖分子不像在莫斯科和伏尔加顿斯克爆炸房屋那样选择夜晚作案,而是选择大白天发动恐怖行动。几十亿人通过电视机的荧屏当时就看见纽约两座摩天大楼倒塌和五角大楼的废墟,这些画面后来不止一次被重复播放。但是,倒塌的不仅是这些建筑,还有精心建立的国际政治与安全结构。4组自杀式爆炸团伙,其中还包括几个受过专门训练的飞行员——杀手,恐怖行动的复杂性让人感到非常意外。作为致命的武器,恐怖分子使用的不是炸弹和地雷,也不是成口袋的黑素金炸药,而是美国民用航空飞机。相对火车和长途汽车来说,美国人更愿意坐飞机。

            在此之前,发动这种攻击行动还被认为是不现实的。现在,美国、欧洲国家以及所有文明国家,都不得不考虑新威胁的现实可能性,不得不去解决很多前提条件并不明朗的问题。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将“九一一”事件和切尔诺贝利做了比较。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以后,世界开始用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开始了另外一种生活。切尔诺贝利事件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起技术性灾难,但它是玩忽职守所致,并非有人蓄谋破坏。我们拒绝了“和平原子”这个概念,但没有拒绝核电站。

            乔治·布什把“九一一”事件和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对珍珠港偷袭相比较。那次袭击的结果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被日本消灭,但美国的敌人是很清楚的,日本也没有隐瞒责任和攻击目的。美国的很多对手想起了美国1945年8月在日本长崎和广岛投掷的两枚原子弹,这也是一次清除行动,但当时是战争状态,如果原子弹落到日本人或者希特勒手里,他们也不会犹豫的。

            尽管对美国的恐怖打击是在大白天实施的,但就好似在漆黑夜晚被无名之敌打击一样。这是一种战争行为,而且是总体战。但20多个自杀式恐怖分子的背后又是什么人呢?9月11日这天,本·拉登的名字被提到的次数最多。显而易见的是,训练恐怖分子不是在阿富汗的山上,而是在美国和西欧国家境内。几百人参加了这个培训,可他们竟然能够不被人发现。隐蔽很深、而且非常残酷的敌人向美国发出了挑战。

            毫无疑问,策划、资助“九一一”恐怖行动的祸首应被缉拿惩办,但报复也能够成为新战争的一部分,它的形式、方式也应该确定,要以不制造新威胁、不给对手提供新机会为前提。美国的行为和政策也不是无可非议的,它有很多敌人,而且还不仅仅是在第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