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 > 第100章

第100章



                                    

            毫无疑问,莫斯科市特工机构的失误更大。莫斯科市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初获得对市属特工机构的有限自治权。莫斯科及其近郊有地下武器及弹药市场,早已是众所周知的秘密,巴萨耶夫的武装分子完全可以在莫斯科市内获得大部分武器弹药,而不用从俄罗斯南部运到莫斯科。打着建筑材料及建筑工具的幌子,武装分子提前将机枪、火箭筒、弹药、100多手榴弹、自动步枪及迷彩服藏在杜布罗夫卡的剧院里。在这种长期、复杂的准备过程中,一定有人非常谨慎地帮助这帮自杀性恐怖分子。所以也就不足为奇,为什么一些10月25日和26日出版的莫斯科报纸刊登了莫斯科内务总局局长弗拉基米尔·普罗宁将军、联邦安全局所属莫斯科市及莫斯科州下属机构负责人维克多·扎哈罗夫将军的大幅照片,并要求他们辞职。要求俄罗斯内务部部长、联邦安全局局长辞职的呼声也不绝于耳。

            在一些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特工部门与劫持人质的恐怖分子进行谈判,特工部门在反恐部队调集到被劫持的现场之际,马上就开始对恐怖分子控制区域发动进攻。而在另一些国家,政府及特工机构首选的还是进行谈判,有时谈判可能持续几天、几个星期。尽管在俄罗斯,这已不是第一次发生如此大规模的劫持人质事件,但俄罗斯还没有制定出类似情况下该采取何种措施的法律条文或严格的规定。这使人联想到1995年6月在布琼诺夫斯克、1996年1月在基兹利亚尔发生的大规模劫持人质事件。就被劫持的规模而言,莫斯科剧院的劫持行动可与布琼诺夫斯克、基兹利亚尔的医院劫持事件相比。但恐怖分子现在采取的不是那种具有突发性质的鲁莽进攻,而是在俄罗斯的首都经过精心策划的行动。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俄罗斯总统、政府已更迭,特工部门的力量更加强大、训练更加有素。

            10月24日,许多专家公开阐述自己的观点,对劫持事件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进行分析与推测。这些预测不容乐观。恐怖分子的数量太多,他们为在这栋建筑内进行恐怖活动而进行的准备非常充分,他们的武器装备非常充足。观众大厅内的爆炸物安置非常精细,整体爆炸只需几秒钟的时间,而且完全可能是全部恐怖分子与人质同归于尽。如果“安拉的意志”有需要,恐怖分子与人质同归于尽的决心不容怀疑。

            在这些前提因素下,大部分专家认为进攻是不可思议的。大概只有前苏联英雄、预备役少将维克多·卡尔普辛坚持发动进攻。他曾参加在喀布尔对阿明宫的进攻,之后曾指挥过“阿尔法”特别行动小组。

            卡尔普辛说:“这样僵持下去不会有好结果。他们已没有出路,这帮恶人会坚持到底。所以,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他们。我相信能找到最适宜的行动计划。我们有专门的设备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被劫持的大楼内发生的一切,监听到他们的对话。无论怎么说,车臣人的装备都不如‘阿尔法’成员。如果准备充分,行动迅速、果敢,胜利将属于我们。我们一定能歼灭他们。”

            谈判与进攻准备

            到当晚23时,“阿尔法”与“信号旗”特种部队成员已占据了离剧院最近的位置。首先是大楼的两翼与后侧。根据恐怖分子的要求,聚光灯昼夜照射着剧院正门。这里停放有几十辆观众、演员及剧院工作人员的汽车。

            2002年秋莫斯科劫持人质事件(5)

            特种部队成员控制了一些还未被恐怖分子控制的文化宫辅助设施。在莫斯科市地下管道管理人员的帮助下,解救人员侦查了文化宫地下通道。借助于专门的设备,人质与恐怖分子所处的剧院各个角落都受到监听,恐怖分子与外界的电话联系也在监听之列。他们的电话交谈对象有的在车臣,有的在俄罗斯境外,有的在莫斯科市内,也有的在文化宫围观的人群里或者是在封锁圈内。

            离文化宫剧院不远,梅利尼科夫街对面坐落着老兵战地医院。解救行动指挥部暂时设在这里。指挥部由几个分组组成,独立决定并完成各种任务。其中一个小组负责与报刊、电视台及政治活动家的联系;第二小组负责警察与内务部部队的指挥,他们对剧院进行了先是两层、之后是三层的包围;人质的亲属们可以与第三小组的工作人员接触;紧急情况部的救助人员及救护车、医生也等候在被恐怖分子所占领的建筑附近。

            指挥部最重要的部分当然是准备对大楼进行攻击的特别小组和联邦安全局特别行动队及内务部的指挥员们。众所周知的日里诺夫斯基先生建议立刻组织进攻,但这个决定并不理智。许多因素,如恐怖分子的性格特点及其行动规模、拥有的充裕武器与爆炸装置、解救人员不熟悉大楼的建筑结构等都不允许采取瞬间的强制性行动。行动要快速,但也要小心谨慎,要在准确地侦察及最大限度了解整个形势的情况下进行。

            联邦安全局副局长、弗拉基米尔·帕尼切夫中将担任指挥部的总指挥。代表俄罗斯内务部的主要负责人是内务部副部长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中将。莫斯科市市长尤里·卢日科夫成立了独立的支援队,在三天的人质危机中他一直守在剧院附近。为封锁区的军队提供饮食与服务、组织莫斯科的一些医院准备接受伤者、疏散老兵战地医院的病人及位于梅利尼科夫街一栋住宅楼内的居民、成立新闻发布中心、为人质准备饮食……所有这些刻不容缓的事务都由莫斯科市政府承担。与尤里·卢日科夫在一起的还有扎哈洛夫将军、普罗宁将军及很多市政府官员。还有一些任务需要国防部、情报部门、外交部、卫生部及其他政府部门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统亲自担负起这些任务的指挥协调工作。

            进攻的准备工作成为指挥部的首要任务,一切进行得非常紧张有序。作为大型企业的文化宫一般都缺乏个性化的特征,是根据大众化的设计建造完成的。经了解,莫斯科有几家设计与轴承厂类似的文化宫。在莫斯科的另一个方向,卡卢加地铁站不远的子午线文化宫就是位于杜布罗夫卡大街的轴承厂文化宫的翻版。自10月24日早晨开始,“阿尔法”与“信号旗”特别行动小组在这里进行了为期两昼夜的高强度训练,除了吃饭,他们几乎没有休息。这对特种部队来说是非常大的成绩,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在剧院外围也有恐怖分子的侦察员与帮手,但上述准备活动一直处于高度保密状态,没有外泄任何消息。只在剧院附近建筑物顶层布置狙击手的信息没有被很好地保密,一个电视摄影师拍下了狙击手占据楼顶的画面,并做了现场直播,密切关注所有电视频道的恐怖分子也看到了这个镜头。

            无论是普京总统,还是指挥部的将军们,原则上都不反对进行谈判。况且劫持剧院的恐怖分子在23日晚上就列出可以接触的人员名单,希望以他们为中介与克里姆林宫进行谈判。他们拒绝尤里·卢日科夫作中间人,也反对莫斯科的一些车臣著名活动家参与谈判。他们同意可以与下列政治家见面:鲍里斯·涅姆佐夫、格里高利·亚夫林斯基、伊琳娜·袴田、卢斯兰·阿乌舍夫,稍后也同意与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会面。记者中他们选中的是《新报》的安娜·巴利特科夫斯卡娅。俄罗斯的社会活动家中,他们同意著名的演员、歌唱家约瑟夫·科波逊及儿童外科医生列昂尼德·罗沙尔作中间人。一天后,即10月25日,莫夫萨尔·巴拉耶夫同意接受“独立电视台”的访问。

            恐怖分子指定的人员都来到行动指挥部。为此,亚夫林斯基不得不结束西伯利亚之行提前返回莫斯科,而安娜·巴利特科夫斯卡娅放弃了她的美国之行。俄罗斯总统驻俄南部联邦区全权代表维克多·卡赞采夫也被召到莫斯科。大约一年前,他被授权与阿斯兰·马斯哈多夫的代表进行谈判。在莫斯科的某机场已准备好加满燃料的大型伊尔-62型飞机,飞机随时可以起飞,载着恐怖分子飞往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

            但是,不管是在10月24日,还是在25日,没有一位谈判参与者能够向指挥部或者普京总统做出任何有益的报告。除了要求俄联邦军队立刻撤出车臣之外,恐怖分子也没有提出更具体的要求。他们同意释放12岁以下的儿童和部分妇女,甚至允许给人质提供一些饮用水及药品,但不是食品。恐怖分子说:“我们什么都不吃,让他们也饿着肚子坐着。”

            形势在逐渐明朗化,主要的决策者并不是莫夫萨尔·巴拉耶夫,而是位于剧院之外的另一个人。莫夫萨尔·巴拉耶夫与阿布·巴卡尔宣布:“我们已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我们已劫持到人质,现在就准备牺牲。我们想死的愿望比你们想生的愿望都强烈。”武装分子的行为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他们说,他们尊重马斯哈多夫,但只听从沙米利·巴萨耶夫一个人的指挥。俄罗斯著名的学者谢尔盖·卡比察呼吁俄罗斯领导与巴萨耶夫进行谈判。“与罪恶行径也得交涉。该接受他们的某些条件,与车臣方面进行负责任的谈判。因为,布琼诺夫斯克人质危机正是在切尔诺梅尔金与巴萨耶夫会面后得以解决的。”

            2002年秋莫斯科劫持人质事件(6)

            但布琼诺夫斯克的“谈判”是政府对恐怖分子做的一次真正妥协,绝不允许再有类似的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