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春桃,拿些点心包好,我们去拜访三少夫人。”

            

            无聊了许久,杨曼终于决定到王秀娘那里去串串门子。

            

            六房虽然也在吴府之内,但是和长房的住所是分开的,为了区分,下人仆妇们喜欢把长房称为东府,六房称为西府,就面积而言,西府明显要比东府小得多,东西两府之间,就以杨曼所住的文魁院后面的那条暗巷为分界线,以一道月门相通。

            

            所以,事实上,杨曼与王秀娘隔得并不远,沿着墙根走一段路,就到了月门边上,穿过去不远就是吴宜和王秀娘住的那间院子。

            

            正走到院门口,便有个面生的使女从里面出来,差一点便撞到杨曼,不由得“啊”了一声,连忙行礼,道:“大少夫人。”

            

            杨曼看她急匆匆的模样,不禁问道:“你是随秀娘来的吧,叫什么名字?这是要去哪里?”

            

            使女回道:“回大少夫人,我叫可儿,夫人屋里的熏香用完了,打发我去万秀斋买,因走急了些,不曾注意前面,还望大少夫人恕可儿冲撞之罪。”

            

            “好了,我不怪你,去向你家夫人通禀一声,这回慢一些,可别再冲撞了别人。”杨曼笑了笑,便不在意的打发了这个使女。

            

            使女脸微微一红,福了一礼便打来路回去,看她还是那副匆匆的模样,便知道平日里定是个急性子,倒跟王秀娘身边另一个叫做品香的使女完全相反,难怪以前几次见面,王秀娘身边跟着的都是品香,这个可儿若是带出了文都院的院门,怕是要闯祸的。

            

            

        串门子

            片刻后,王秀娘亲自迎了出来。

            

            “稀客稀客,曼娘今儿怎么想起上我这里来了?”王秀娘笑盈盈的道。

            

            “左右无事,便来和你唠唠家常,只是不知道会不会打扰你和三弟。”

            

            杨曼笑着让春桃把点心盒子送过去,那个可儿连忙接下了。

            

            “来便来了,还带什么东西,当我这里什么也没有吗?”王秀娘客气了一句,却示意可儿把点心收进屋里,然后又道,“官人他这几日跟朋友游山玩水,我一个人在家中正闲得无聊呢,总想去找你说说话,又想你这几日定要忙着顼侄进学的事情,便不好意思去打扰你了。”

            

            她一边说,一边将杨曼请进了屋里,各自坐下后,使女品香端了茶上来。

            

            杨曼尝了一口茶,便放下了,又笑道:“前两日是忙得不可开交,我也没有经验,不知道要准备些什么,还好去问了六弟,不然顼儿今日去学馆,怕是要丢丑了。没了这小皮猴子,院子里一下清静下来,我也不知做些什么好,便上你这里来解解闷。日后秀娘你若闷了,也不妨上我那里坐坐,便是一天跑上三回,我也不嫌你烦的。”

            

            王秀娘噗哧一声笑起来,道:“一天跑上三回,你不嫌我烦,我这双腿倒是也要跑断了。”说着,语声一顿,又道,“这茶你只喝一口便放下了,定是不合你口味了。我记得上回去你那里,那茶倒是与众不同,颜色青碧可爱,香气也不同一般,不知里面放的是什么香料?”

            

            原来,王秀娘这里的茶,却还是用姜和其他香料煮出来的茶,杨曼自然喝不惯。而在这时,虽已有了散茶,但因炒青工艺不到家,味道还是偏涩,所以散茶也没有流行开来,喝的人很少,而杨曼对炒青工艺也是一窍不通,和请来的制茶师傅弄了整整两年,也不过将口味略略提高了一点,还加了茉莉花才压得住那股涩味。

            

            因为成本高,而且每年能弄出来的也不过几百斤,光是自己喝和供茶楼用还不够,因此,她弄出来的这个简易版茉莉花茶也没能在无锡流行起来,甚至连吴府内都没有普及,所以王秀娘对茉莉花茶所知不多,还以为里面也是加了香料的。

            

            听她这么问,轮到杨曼噗哧一笑了,道:“哪有加什么香料,你在我那里也喝过一二回了,难道尝不出来,那里面是加了茉莉花的。”

            

            “哦?这茉莉花也能和茶饼一起煮吗?”王秀娘更疑惑了,说起来,她当时喝的是滤过茶叶的茶水,并没有见茶叶,所以还当那茶也是煮的。

            

            杨曼摇摇头,道:“这个……一时也说不清楚,回头我让春桃给你送些来,你拈一点,放在茶盏里,用刚刚烧开的热水一泡,便可以喝了。”

            

            当然,喝茶的规矩可多了,比如说茶盏要先用热水烫一遍,第一泡的水是要倒掉不能喝的,另外还有好些规矩就不多提了。不过杨曼自认她这个简易版茉莉花茶和后世两元钱一斤的茶叶在品质上相差无几,配不上这么正规的泡茶手法,等哪一天茶楼里那位制茶师傅人品爆发,弄出几两特级茶叶来,她再考虑配上相应的泡茶手法。

            

            王秀娘倒也没有继续问下去,她喝那什么茉莉花茶,也不过是尝个新鲜,觉得口味不同一般而已,但再怎么新鲜,偶尔尝尝便也够了,她喝得惯的,还是眼前这杯煮出来的茶水。

            

            两个人又东一句西一句的聊了会儿,王秀娘突然想起当日在杨曼头上看到的那支如意流苏,便请教起来。

            

            提到自己拿手绝活,杨曼也来了兴趣,让王秀娘拿了几根细绳来过,当场编了一个如意结给王秀娘当示范。想不到王秀娘居然也是个心灵手巧的,只看了两三遍,就完全学会了,编得也似模似样,虽然还不如杨曼编的精致,但这不过是熟能生巧的问题,再多编几次,肯定完全不比她差了。

            

            随后杨曼也想起上元节时在吴珍容身上的看到五彩缨络,便反过来向王秀娘请教。

            

            于是两个人你教我学,我教你学,不知不觉的居然就这么耗掉了大半天的时间。

            

            杨曼不经意的看了一眼窗外,发现日头西垂,忍不住“啊”了一声,惊讶道:“都这么晚了,顼儿也该放学了,秀娘,我先回去了。”

            

            她还有些意犹未尽,不过该回去的时候,还是要回去的。

            

            王秀娘也有些惊讶,看了看窗外,失笑道:“真是……和曼娘你在一起,时辰过得就是快,原还想留你吃饭,不过我知你定是不肯的,便不留你了,这两个缨络,便送给你带回去挂着。”

            

            这两个缨络是王秀娘做示范的时候弄的,相当精致。

            

            杨曼也不跟她客气,接过缨络笑道:“那我走了,你也别送我,路我都认识。”

            

            话是这么说,王秀娘还是把她送到院门口,两人才互相道别。

            

            回到文魁院,正见吴顼这小家伙一蹦一跳的进来,书童砚童托着那笔墨的小布包紧紧跟在后面,看样子是一路小跑着过来的,一进院门,砚童就扶着门直喘气,倒是吴顼这个乱跑惯了的,脸不红,气不喘,还有精神嘲笑砚童。

            

            “哈哈哈,看你喘的,跟大厨房里的那只狗一样了,狗狗,砚童是狗狗……”

            

            小家伙只顾着嘲笑砚童,却没注意到杨曼走到了他的身后,马上就结结实实的挨一颗毛栗子。

            

            “跟你说过多少次了,站如松,走如风,不许像猴子一样乱蹦乱跳。”杨曼很没好气的教训道。

            吴顼一眼看到春桃就跟在杨曼身边,连忙垂手低头,道:“是,孩儿错了,请娘责罚。”

            

            看他现在的神情,那叫一个老实,那叫一个诚恳,看得砚童眼睛都凸圆了。

            

            表现得真不错,杨曼非常满意,道:“知道错了就好,跟娘到书房去。”

            

            不提杨曼考问吴顼今天都学了些什么,却说砚童闲下无事,便向杨曼请求,要去吴宏那里走一趟,还有些话想请公子带给他的姐姐。

            

            杨曼答应得倒是爽快,转念一想,又取了一些点心,让砚童一并带去,算是做为吴宏送给自家儿子一个书童的答谢。

            

            

        槐者木鬼也

            吴宏住在一条名为槐树下的巷子里,巷口处有一株千年老槐,因此而得名。事实上,敢住在那条巷子的人并不多,吴宏算得上是胆子特别大了。

            

            槐者,木鬼也。

            

            自古以来,在传说中,槐树是容易和那些神神怪怪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的树木,而且跟所谓的花精柳精不同,槐树不是成精,而是招鬼,据说阴气重八字轻的人经过槐树边上,都容易招一身晦气,更不要提这还是一株千年老槐了。

            

            据说,几十年前,有个人偏不信邪,要拿斧子把这株槐树砍了,带回家里当柴烧,结果,就在他一斧子砍下去的时候,一望无际的晴朗天空突然间就乌云密布,一道响雷打下来,就将这个人活活劈死了,劈死还不算,雷打在斧子上,激起一道火光,点燃了树边的枯草,火势迅速蔓延,将巷子里的房屋烧去了大半,可是位于火势中心的那株槐树,却连半片叶子都没有被烧掉。

            

            自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敢招惹那株槐树,原本住在巷子里的人家,也是十户搬其七,敢留下的人家,都是自问生平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的人。

            

            槐树下终归是萧条了,到后来,那长长一条巷子里,几乎连一户人家也没有了,反而又长了好几株野生槐树,一派欣欣向荣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