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每晚一个离奇故事 > 第222章

第222章



                                    

            “我们,都是喜慧,来啊,来啊。”她的喉咙里发出咕咕的声音,又像水管没有关死一样,辫子依旧朝嘉慧的脖子爬过来。女人赤裸着双脚站在房顶朝我们走过来。

            “我不叫嘉慧!”嘉慧忽然大声叫道,辫子在触及嘉慧脖子地时候停住了。

            “对,她不叫嘉慧,你找错人了!”我抱着嘉慧也高声喊道。倒吊着的女人似乎有所怀疑,却慢慢朝房顶退去了。当她的脸渐渐淹没在房屋顶部时,她然后又喃喃自语道:“我去找嘉慧,找嘉慧去。”接着,完全不见了。

            我和嘉慧都吓得不轻,过了好半天才缓过神,档案分明写着那个可怜的女教师因为找不到绳子自杀,于是将自己留得很长的辫子剪下来结成绳索吊死了自己。于是她留下来的最后一张照片,就是齐耳的短发。

            高考结束了,我出乎意料的考取了,而嘉慧则还需要拼搏一年。她依旧留着短发,她告诉我自己的确不想再用空上名字了,至于新名字,她说等想好了再告诉我。

            冬天的寒冷犹如锥子一样扎进我的皮肤和思想里,学校的老楼早就被推倒了,并且建了一所更大更新的教学楼,后来再也没有不好的传说和谣言,只是听一些学弟学妹提起,每当夏天夜晚,总看到一个赤脚提着黑色辫子的女人拦住一个晚回的女生问道:

            “你叫嘉慧么?”(名字完)

            第九十四夜      雪人(一)

            冬天的雪,就像春天的雨、夏天的太阳、秋天的风一样本应是习以为常的事,可是长期以来的暖冬似乎让所有人都忘记了冬天的寒冷,当大家还一如以前一样,以为仅仅靠着几件厚衣服就能度过短暂的寒冷的时候,大自然给了我们当头一棒,安如同猛兽一般妆整个城市一口吞下,我们仿佛生活在冰箱里一样,新年的来到丝毫没有减弱寒冬的淫威。

            大雪将四处的信息都闭塞了,许久不曾得到纪颜的消息,我不禁为他的处境担忧,不过还好,我终于收到了新年的第一封来信。

            (下面是纪颜的信。)

            你不会想象我这里成了什么样子,从新闻里知道你那里也是灾区,不过和我现在待的地方经,简直有着天壤之别啊。我本不喜欢用电子邮件,不过想想如果写信的话,你恐怕要数星期之后才能收到了,作为最好的朋友,我实在忍不住要和你分享我的见闻,哪怕多一天耽搁我都无法忍受啊。你是做新闻的,应该有和我相同的感受吧。(看到这里我忍不住笑笑,的确,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各种各样的情绪与人分享都是一件趣事。)

            或许你和你周遭的人在咒骂这该死的天气,而我却以为这是正常的,只是我们以前常年生活在不正常的环境中罢了,就如同那句话如果旁边人都在撒谎,那你一定也在撒谎。

            我和李多忍受着与北方不同的寒冷,缓慢龟行到了一处地方,这里带着湿气的冷和北方的干冷截然不同,总是如同浸透到骨髓和血液中一般,穿着再厚的衣服也不顶用,你的衣服仿佛刚从水里捞出来又穿在身上似的,为了不被冻伤,我们只好尽量走快些来取暖。

            山里的空气较之外面更冷,我们原本打算穿过山路去邻近的县城住宿,不过没有想到被冻结的山路比起齐腰的雪路更难走,我们只好互相搀扶着,沿着山壁走,速度比预想的要慢得多。天色几近擦黑,却只走了一半路不到。然而让我费解的是,以前我曾经来过这里,作为连接前面县城的必经之路,即使是冻雨,也不应该会造成路面情况这么恶劣。

            四周没有别的颜色,全是白茫茫一片,从雪的完好程度看,这里应该没有任何活物经过。

            是的,如果按照我们的习惯来讲,从雪地经过的生物自然要留下一星半点印记。

            终于在几乎完全沉没进黑暗之前,我依稀找到了一些足迹。

            脚印很小,应该是女人或都孩子的,我们跟着足迹走,果然看到了一处偏远的村落。

            但这村子太小了,远远一看就尽收眼底,不过在这个没有生气的地方,能看到人已经让我心头一暖了。

            我鼓励李多快走几步,进了村子。村口竖着一块四米左右高的木制牌坊,宽两米多,两边各摆着一只汉白玉石狮。木牌坊被冻雨侵袭得岌岌可危,悬下来的冰柱足有一只胳膊那么长,看起来有好些个年头了。

            看来,这并非普通的农户村子,倒很像是古代颇有底蕴家世的人隐居在山林里一般。

            离牌坊最近的一户人家的门忽然开了,走出一位精壮汉子,留着板寸头,两耳冻得通红,不只是耳朵,鼻子、脸颊、下巴全是红彤彤的,像是抹了层厚厚的番茄酱一般,但看上去又是硬邦邦的。眼睛半睁着,似乎有些睡眠不足,他疲倦地上下打量着我们,脸上几乎没有一点余肉,我可以很好的看到他脸部的骨骼结构,厚厚的嘴唇上油光发亮,似乎正在吃晚饭。他穿着臃肿的花格夹袄,拢着双手奇怪地望着我们俩,踏着棉鞋的脚踩在雪地上发出扑哧扑哧的声音,等走到离我们俩大概两米多的地方停住了。

            “我说,你们从什么地方来的哦?”他的声音也仿佛冻结住了一样,硬而冰冷地砸过来,落地有声,沉闷却又干脆。

            我简要地阐明了来间和窘境,希望能借宿一宿。不料他一口拒绝了。

            “我做不了主,这里留不留你得听刘爷的。”说完他伸出手指了指村子里头一栋二层楼高的白砖房。

            “你最好赶紧着去,刘爷困觉早,他只要上了床,就不开门了。”他一边说,一边闪身进了门。

            我只好按照那男人的话去找刘爷,心里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事情也要请示那个什么刘爷。

            叫了半天的门,终于开了,不过只开了条门缝,里面招挪出一个灵巧的小脑袋,眨巴着大眼睛望着我们。

            “天色太晚,我们想在村子里留宿一夜,希望刘爷允许。”我勉强从冻僵的脸上挤出来笑容。

            里面估计是个孩子,虽然看不太清楚,不过肤色雪白,白得晃眼,只有眼窝里那双眼睛黑得十分漂亮,宛如倒进去的一注墨汁,随时都在晃动一般。

            也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总之俊俏得紧,他(她)点了点头,一溜小跑进了院子。

            过了一会儿,门彻底打开了,出来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双手背在身后,看上去颇为骄傲,虽然上了年纪,却看得出保养的很好。

            这里要说一下,人的保养并不光指生理上,比如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优质的生活环境。最重要的却是心理,如果一个人总是忧愁恐慌,即便锦衣玉,也会老得很快。不过眼前的这个男人显然不是,他看上去只有四十岁上下,精神抖擞,而容涵雅,即便是在寒冷的天气也不为所动,所以我自然认定他是刘爷了。

            他的身材很高大,南方人高的也有,但很少有这么宽大的体形,不是胖,而是魁梧。他的长相也颇有些不符,宽而厚实的下巴,高鼻梁,深陷的眼窝,好像略有些疲惫,不过依然精神很好,薄而紧半着的嘴唇终于开口了。

            “我是刘爷,你想留宿?”他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多少让我有些诧异。

            我点了点头,可是刘爷伸出蒲扇大的手掌摆了摆。

            “女的可以,你不行。我们这里绝对不留外面的男人过夜,尤其是冬天。”说完,他又示意我们赶紧走。

            “可是这种天气里,等走到能休息的地方恐怕我们都要冻死了,您就当救人一命好么?”李多苦苦央求道。

            刘爷低头迟疑了一下,接着抬起头爽快地说:“好,留你们也可以,但必须答应一个条件。”

            我约对不会猜到,所谓的条件竟是要我答应他绝对不可以睡着.走吧,

            雪人(二)

            房间里放着燃烧的木炭,闻起来无烟,烧起来噼啪作响,火星子像水沫一样四溅开来,还好炭炉周围有铁片围着。

            “是上好的乌冈白炭吧?”我问刘爷。他领着我们穿过大院,沿着右边的石子路走到偏房——大概十几平方米,里面虽然简单,却有床有炭火,还有一套茶具,以及四张圆木黑漆凳。

            “哦?看来客人倒是识货啊。”刘爷有些高兴。他很讲究,而讲究的人最高兴的是莫过于人家看出他很讲究。

            “可是这木炭多产于北方,大老远运到这里使用?”我忍不住问道。

            “呵呵,我是北方人,闻不惯烧黑炭的味儿,所以用自己运的白炭烧。前几年天气暖和倒也用得不多,今年用的都是往年留下来的,有些潮了,不过还是很顶事。”从房子的布局来看,的确不像是南方的住宅,看来刘爷的确是北方挺来的。

            “我不明白,为什么您答应留宿我们,却不又不准备我们睡着呢?”李多抖了抖身上的残雪问道。

            刘爷眼睛带着暖意,望着李多许久不说话,过了会儿,他又坐到椅子上,盯着炭火一字一字地说,虽然声音轻微,但在这房间里却听得真切得很。

            “如果你睡着,明天就要到外面去捞你了。”说完,他用火钳拨弄木炭站了起来。

            “你们也不必害怕,我去拿点吃的和酒,今天我也不睡了,陪你们聊聊,人多说话不容易困。”说完,又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