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正说清朝三百年 > 第19章

第19章



                                    这说明制度虽然有,但没认真实行。

            后妃如何选择?

            第一步是选秀女。

            每3年由户部主持选阅驻防八旗和外任旗员之女。吴振《养吉斋丛录》卷二十五叙述了挑选八旗秀女的做法:

            旧制,挑选秀女,皇后及内廷主位之亲姊妹皆免挑。凡八旗官员、兵丁、闲散之女子,皆备选。嘉庆十一年,命汉军自笔帖式,骁骑校以上女子备选。十八年,命满洲蒙古自护军、领催以上备选。其拜唐阿(执事人)、马甲(清代八旗骁骑营马兵的别称)以下女子不备选。

            挑选八旗秀女,事隶户部。其年自十四至十六为合列。有应挑而以病未与者,下届仍补挑。年已在十七以上,谓之逾岁,则列于本届合例女子之后。每日选两旗,以人数多寡匀配,不序旗分也。挑选之前一日,该旗参领、领催等先排车。如挑正黄、镶黄两旗,则正黄之满、蒙、汉分三处,每一处按年岁册,分先后排定。镶黄之满、蒙、汉亦分三处,每一处亦按年岁册,分先后排定,然后车识行。首正黄之满洲,而蒙古,而汉军。继以镶黄之满、蒙、汉。贯鱼衔尾而进,车树双灯,各有标识。日夕发轫,夜分入后门,至神武门外。候门启,以次下车而入。其车即由神武门夹道而出东华门。由崇文门大街至直北街市,还绕入后门而至神武门。计时已在次日巳午之间。选毕者,复以次登车而出各归其家。虽千百辆车,而井然有序。素谓之排车。闻旧时车马杂沓,先后凌乱,应选者争路不得进,不特坠珥遗簪而已。自嘉庆间额驸丹巴多尔济定此法,人皆称便。又内务府三旗挑选,亦排车在地安门之沙滩地方。

            应选女子入神武门,至顺贞门外恭候,有户部司官在彼管理。至时,太监按班引入,每班五人,立而不跪。当意者,留名牌,光绪之瑾妃谓之留牌子。定期复看,复看而不要留者,谓之撂牌子。其牌子书某官某人之女,某旗满州人(蒙古、汉军则书蒙古、汉军),年若干岁。

            秀女入宫后,一般封答应。然后其中一些晋升为常在、妃、嫔、贵人。贵人以上得出自世代显贵人家,贵人以下只须从拜唐阿子女中挑选。有的秀女配近支宗室或皇子、皇孙。至于皇后,一般先由太后从近支王公大臣的女儿中挑选,由皇帝册封。日后,皇帝不喜欢还可以撤换。顺治帝就废过八年(1651)八月册封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清王朝把选择后妃看成一大政治。清王朝选择后妃,主要从满族中挑选,其次是从蒙古贵族中挑选,目的是为了加强与蒙古贵族的联系。佟洵、侯久萱《清宫后妃》根据《清皇室四谱》编制的《清宫后妃表》,列出12帝后妃187名,除8名未标族名外,12名是女真族,136名是满族,蒙古族21名,汉族9名,维吾尔族1名。

        皇后皇妃小传      

        孝慈高皇后的幸福与悲哀

            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是努尔哈赤的皇后,生子皇太极继承努尔哈赤的汗位。叶赫纳喇氏作为努尔哈赤的皇后,又是皇帝皇太极的母亲,是不是一直处在幸福之中呢?

            孝慈高皇后纳喇氏原来是女真族叶赫部首领杨吉砮(nǔ)小女,长得漂亮。杨吉砮仰慕努尔哈赤的威名和形象,一次在努尔哈赤面前就把女儿叶赫纳喇氏许给了他,努尔哈赤高兴地同意了。杨吉砮还有个大女儿,是这个纳喇氏的姐姐。努尔哈赤问杨吉砮为什么不把姐姐嫁给他。杨吉砮说:“我不是舍不得把老大嫁给你,是怕她不合你的意。小女容貌漂亮,而且有气质。”

            后来杨吉砮为明总兵李成梁所杀,顺治孝康章皇后像(康熙生母)杨吉砮的儿子纳林布禄当了首领,又为李成梁所迫。他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九月金风送爽的日子跋山涉水把刚14岁的叶赫纳喇氏送到努尔哈赤的王都费阿拉城。努尔哈赤率诸贝勒大臣迎接。努尔哈赤这时已有30岁并有5名妻妾。由于叶赫纳喇氏不仅长得漂亮,而且端庄温顺善良。得誉不喜,闻恶言愉悦,不谄谀,不信谗,毕力事上,又生了一个儿子——皇太极,很受努尔哈赤宠爱,努尔哈赤与她恩恩爱爱地过日子。

            然而,纳林布禄感到努尔哈赤强大,对他是一大威胁,不顾姻亲关系,于万历二十一年(1588)联合海西女真的乌拉、辉发等8部攻打努尔哈赤,结果以失败告终。纳林布禄与努尔哈赤形同水火。

            万历三十一年(1603)叶赫纳喇氏病危,希望临终见见自己的母亲。努尔哈赤派人去向叶赫部传话,遭到纳林布禄的拒绝。努尔哈赤十分愤怒。这样叶赫纳喇氏在死前没能见到自己的母亲,成为她最大的悲哀。

            叶赫纳喇氏死后,努尔哈赤十分悲痛,不饮酒、不吃荤菜一个多月。开始葬院内,后来迁葬再三,最后与努尔哈赤合葬。康熙的第一位皇后——孝诚仁皇后像崇德元年上谥“孝慈昭宪纯德真顺承天育圣武皇后”雍正、乾隆时谥又累加。

        孝庄文皇后:历经三朝辅佐二帝

            孝庄文皇后(1613-1687),姓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塞桑之女,皇太极之后孝端皇后的侄女。长得端庄美丽,于天命十年(1625)13岁时嫁给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福临。福临即位,尊为皇太后。康熙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她经历了太宗、顺治、康熙三朝,辅佐了顺治、康熙二帝,对清王朝的巩固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康熙的第二位皇后——孝昭仁皇后像福临即位时年幼,孝庄文皇后教导他任贤人,远小人,赏罚公平,不要奢侈,要勤学好问。为了拉拢汉族将领,将平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养育宫中,岁俸视同郡主,又把皇太极十四女和硕公主嫁给平西王之子吴应熊。顺治十七年,顺治帝为崇妃董鄂氏去世痛苦不已,要出家,孝庄文皇后劝阻了他,从而防止了清朝最高统治者的一时空缺和王朝朝政的混乱。

            顺治去世后,8岁的玄烨继位,是为康熙帝。康熙10岁时,生母孝康章皇后去世。孝庄文皇后为照顾年幼的皇帝,把康熙养在慈宁宫。她告诫康熙说:“古称为君难,苍生至众,天子以一身临其上,生养抚育,莫不引领,必深思得众得国之道,使四海康阜,绵历数于无疆。”这话的意思是君主必须明白对百姓的责任:受到人民拥护,长期统治下去,必须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康熙帝日后努力实践她的教导,康乾盛世的形成不能不与孝庄文皇后的教导无关。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等三藩作乱,孝庄文皇后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出发,拿出宫中金帛犒赏出征劳苦的将士。十四年,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乘机叛乱,她又向康熙推荐图海镇压叛乱,图海迅速平定了布尔尼。

            康熙二十六年(1688)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文皇后病逝,终年75岁。临终嘱咐在孝陵附乾隆孝贤皇后像乾隆慧贤皇贵妃像乾隆婉嫔像

            道光为皇子时的嫡福晋,后追封孝穆成皇后近安葬她以靠近康熙父子。康熙帝把她的灵柩暂时停放在河北遵化清东陵,雍正时才葬河北遵化昭西陵。徽号在平定三藩后定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她的谥,雍正、乾隆添加后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翊天启圣文皇后”。

        香妃之谜

            《清朝野史大观·记回部香妃》描写了乾隆帝的一个妃子——香妃。说她本是回部王妃即首领小和卓木(霍集占)的妃子,生下来就有异香。将军兆惠征回部时,乾隆帝向他提到她。后来兆惠生擒香妃,献给乾隆。但香妃始终不做乾隆妃子。乾隆叫人劝她服从,她从袖中拔出刀来,表示她宁死以报旧主。乾隆母亲孝圣宪皇后劝告乾隆不要接近她,或杀掉她或放归,但乾隆始终舍不得。时不时去看她。香妃常思故乡风物,乾隆帝就在她所居楼外建西域式的礼拜堂。庄妃居住的永福宫数年后,乾隆到外面祭祀去了,乾隆母亲让她自缢。乾隆回来时香妃气绝,但面目如生,只好厚其棺殓,以妃礼葬之。

            这个故事是编造的。征回后乾隆帝的确从回疆获得一个妃子,是伊帖尔汗氏,长得很美。她是回疆额色尹的侄女,图尔都的妹妹。乾隆二十四年(1759)配合清军作战的额色尹被封辅国公,图尔都封为一等台吉。端康皇贵太妃第2年图尔都送妹妹伊帖尔汗氏入宫,表示友好。三十三年伊帖尔汗氏进为容妃。为了博取她的欢心,使她不过多思念故土,他一方面让维吾尔族厨师给她做维吾尔食品,一方面为她建宝月楼(地址在今新华门)。此楼7楹,极其华丽。在宝月楼南面,建清真寺,让她倚窗西望,以解乡愁。

            乾隆帝还做过两首《宝月楼诗》。其中一首:

            冬冰俯北沼,春阁出南城。

            宝月昔时记,韶年今日迎。

            屏文新弗禄,镜影大光明。

            麟次居回都,安西系远情。

            乾隆五十三年,容妃去世,终年54岁。

        清文宗皇后——那拉·兰儿(慈禧太后)

            一、政治档案

            慈禧太后(1835-1908)姓叶赫那拉氏,满洲人。安徽宁池太广(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广德)道惠徵之女,小名兰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