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艺伎浮世绘 > 第13章

第13章



                                    对岛村来说,女人只是填补其空虚、排遣其伤感的工具,是他获取愉悦的玩物。因此在岛村的心目中,女人并无地位和尊严可言。

            岛村可以在火车上“长时间地偷看叶子”,“却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对她有什么不礼貌”。他与驹子分手后便忘掉了自己的诺言,“没有来信,也没有约会”,这说明他根本就没有把驹子放在心里。而再次见面时,岛村虽然很清楚,按道理自己“应该向她赔礼道歉或解释一番”,但却“连瞧也没瞧她,一直往前走”。

            驹子——《雪国》(2)

            岛村对驹子的蔑视,在川端康成那里并没有受到鞭挞和惩罚,川端无意让岛村付出应有的代价,相反,他让岛村“沉浸在美妙的喜悦之中”,因为小说中驹子在经受这一切之后,仍然一心倾慕于岛村。川端康成这样安排,无疑是想要肯定驹子对纯真爱情的坦荡、执著的追求,然而从另一侧面却反映出男女主人公在川端的价值天平上各自占有怎样的重量。

            岛村第二次离开雪国时,跟驹子约好2月14日雪国“赶鸟节”的时候来看她。按照常理第一次已经失约,第二次总该信守诺言了。但是,岛村又一次言而无信。驹子为了等待跟岛村见面,特意从老家赶回来,却仍然是空等一场。面对驹子的追问,岛村的回答是:“像你这样追问,我怎能说得清楚呢。”就这么轻而易举地逃避了自己的责任,反倒是驹子无言以对了。

            《雪国》中写道“驹子无可奈何地无言以对,默默地闭上了眼睛,心想:岛村自然会把自己挂在心上的吧?于是她显出一副通情达理的样子说:‘一年一次也好,你来啊。我在这里的时候,请一定一年来一次啊。’”

            驹子的反映也许正符合日本男人的愿望,正如小说中所写的一样,身为艺伎的驹子所应做到的便是对男人的无条件顺从。在川端康成笔下,这种表现是“通情达理”的,这才是艺伎的表现。

            熏子——《伊豆的舞女》

            同为川端康成的名著,《伊豆的舞女》却与《雪国》有着决定性的差异,塑造了一个不同的艺伎形象。

            《伊豆的舞女》描写了一个高中学生和流浪舞伎在旅途中的一段朦胧的清纯的爱情,伊豆的青山秀水与少男少女间纯净的爱慕之情交织在一起,互相辉映,给了读者一份清新,也净化了读者的心灵,把他们带入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小说中的舞伎熏子,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川端康成着重描写了熏子纯情天真的一面,没有任何卑微的感觉。

            《伊豆的舞女》中,“我”因为听到舞女的“纯真而坦率,很有余韵”的赞美,听到那“天真地倾吐情感的声音”而豁然开朗、感激不尽。“我”的深锁的心灵孤舍,被舞女一句甜甜地赞美打开了,经年累月积聚的忧伤,也在舞女天真烂漫的笑声中飘散殆尽,乖戾得如同冰山般的精神世界也随着这点滴的温暖溶化了,变得纯净如水。“我”感到“头脑恍如变成了一池清水,一滴滴溢了出来,后来什么都没有留下,顿时觉得舒畅了”。

            川端康成曾说过他喜爱能使自己“保持童心的女性”,而舞女正是这样一个“孩子”。甚至当20岁的“我”在温泉浴场看到舞女“洁白的裸体”时,不但没有产生任何不良的欲望,反而被她的纯洁所感染,发出感慨:“她还是个孩子呐。”

            在《伊豆的舞女》中,作者不但做到心物融合,达到了“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境界,他还借鉴西方现代派,为小说抹上了更为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着重了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意境的创造。比如,在茶馆,舞女把自己的坐垫翻个身让“我”坐,“我”却有些惊慌,“谢谢”到嘴边却没说出来。仅一个翻坐垫让座的动作就刻画出了受人歧视,凌辱的舞女形象,而“我”的惊慌失措也暗示了孤单的我在得到舞女平等对待时的受宠若惊。再比如在浴场,纯洁舞女的招手,使我满心舒畅地笑个不停,头脑澄清得像刷洗过似的,微笑长时间挂在嘴边。这使我们读者能清晰看到“舞女”和“我”之间所以能建立真挚的友情并流露出淡淡地爱,并非由于世俗功利,而是源于舞女的天真无邪和“我”的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美学“追求”。全篇小说中此类看似轻描淡写,却为点睛之笔的地方有多处,创造出一种随“我”与“舞女”,特别是“我”的情感发展的纯洁美好意境。

            熏子不识字,喜欢听别人给她念小说,“我怀着期待的心情,把说书本子拿起来。舞女果然轻快地靠近我。我一开始朗读,她就立刻把脸凑过来,几乎碰到我的肩膀,表情十分认真,眼睛里闪出了光彩,全神贯注地凝望着我的额头,一眨也不眨。好像这是她请人读书时的习惯动作。刚才她同鸟商也几乎是脸碰脸的。我一直在观察她。她那双娇媚地闪动着的、亮晶晶的又大又黑的眼珠,是她全身最美的地方。双眼皮的线条,也优美得无以复加。她笑起来像一朵鲜花。用笑起来像一朵鲜花这句话来形容她,是恰如其分的。”

            在文中,天真纯情的熏子仿佛已经令人忘记了她是一个艺伎,作者把艺伎的细致、周到、柔顺和小家碧玉的淳朴天真结合起来,塑造了一个理想的少女形象。在川端康成的时代,艺伎的社会地位已经大不如前,明治时代艺伎风光一时的盛景已成为历史,川端所描写的熏子是艺伎中的无名之辈,或许描写社会下层人群的可爱之处正是川端的写作初衷,但不管如何,《伊豆的舞女》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塑造了一个带有艺伎特点的女性美的典型形象。

            如果说《雪国》描绘了真实的艺伎,那么《伊豆的舞女》则塑造了一个可爱的艺伎,但也不难看出,川端康成在描写艺伎时没有太多的道德负疚感,后来他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也有日本艺伎的一份功劳。

            赖子——《化妆》

            渡边纯一的小说,人物多以年轻女性为主。《化妆》正是这样,描写了京都一家以女性继承人为主的料亭“茑乃家”的家长津子和四个女儿玲子、赖子、里子、真子的不同生活和她们面对情欲的不同选择。

            赖子是个很好强也很倔强的人物,她长得很漂亮,从小和姐姐玲子一起在“町园”学习歌舞伎的技艺,并且成功地成为了艺伎,可谓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美人,但是赖子的生活在姐姐玲子自杀后完全改变了。

            其实玲子并没有在全书中出现,而只是一直出现在妹妹赖子的回忆中。但是可以读到玲子的性格,一个对于生活过于认真的人,其实这点和赖子很相似,在对赖子的描写中能够感受到这一点,同时玲子还是一个软弱的人,这却是和赖子不同的地方。玲子的死因是被一个叫“熊仓”的客人强暴以后发现怀孕,虽然赖子也受到了同样的被强暴的遭遇,但是玲子的死才是真正促使她想要“报复”的原因。随后赖子为了离开京都这个会引起她伤心的地方,去东京银座开了一家叫做“青”的酒吧,成为年轻美丽的妈妈桑。并且用自己的身体作交换,在生意上重创了熊仓,最后导致了他的自杀。

            在完成了自己的报复计划之后,赖子坚强的世界最终倒塌了。她终于可以和自己的过去说再见,放下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冷美人”的架子,接受了自己心爱的男人日下进入到自己的感情生活中来,把自己压抑了许久的软弱的那一面真正的暴露出来。她甚至带日下一起去京都祭拜玲子,一起旅行……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就在这个赖子离她自己的幸福生活仅一步之遥的时候,日下无意中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原来这个私生子的父亲就是那个曾经给赖子和玲子造成了难以磨灭的伤害的熊仓。最后,赖子选择了离开。

            渡边纯一的语言细腻、唯美,他偏爱艺伎。他笔下的赖子,正因为美丽才显得格外窘迫。表象的艳丽带来惊涛骇浪般的情感冲击,人们不能自拔地身陷其中。美丽的赖子,被宠爱,被嫉妒,常常无往不利,占尽风骚。可很少,会被尊重。很难说她究竟幸福还是悲哀。可是再美丽的女人,感情还是她们的死穴,赖子也是如此。这世上那些看来对爱不屑一顾的女子往往都曾用情很深,而被情伤害。也许,渡边纯一想告诉读者,爱,是女人的天性,也是艺伎的天性。

            小百合——《艺伎回忆录》(1)

            一次迷人的、生动的游历,在这卓越的新小说中,确实可靠地、细腻抒情地刻画了一位日本著名艺伎真实的经历。

            小百合以她长者的智慧与迷人的声音向我们讲述了她的一生。《艺伎回忆录》领我们进入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艺伎的童贞拍卖给出价最高的男人,女人被训练来做有权势男人的玩物,爱情被讥讽为幻想的东西。

            小百合的故事是从1929年一个贫穷小渔村开始,九岁被卖到一家知名的艺伎馆。通过她那双美丽的蓝灰色眼睛,我们看到了衹园颓废的核心,及其美妙的茶馆、戏院、狭巷、神庙,以及艺术家群像。我们看到艺伎所接受的各种技能训练:舞蹈与音乐;日本和服的穿戴以及璨灿的化妆与发式。看到艺伎如何在给客人们斟酒时微露玉臂;艺伎相互间如何为争夺男人的宠爱而勾心斗角。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取缔了艺伎活动,小百合不得不寄住他乡,但她找到了难得的自由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