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她聪慧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国色天香,是秦淮风尘女子中的一流人才,为“金陵八艳”之一。明崇祯十六年,嫁予冒襄冒辟疆为妾。

            冒辟疆容貌俊美,风度潇洒,人称“美少年”,是复社中富于才气、风流倜傥的才子。

            天启年间,阉党魏忠贤阴谋弄权,惑乱朝纲时,冒辟疆曾联合一批有志之士结社金陵,伸张正义。当时有“四公子”之说,即陈贞慧、方密之、侯方域、冒辟疆。无奈终因势弱力薄,不但未成气候,还惨遭阉党摧折,冒辟疆虽幸免于难,但前途深受影响,只好寄情于山水声色之中。冒辟疆自崇祯十一年于夫子庙联名愤书《留都防乱公揭》,痛打阉党余孽阮大铖之后,更是名扬海内。

            董小宛向慕冒公子才品,只是无缘相识。一日,媚香楼主李大娘聚得复社领袖张天如、陈定生、方密之、侯方域诸人雅会,名妓李香、卞玉京、寇白门等作陪,小宛也在其中。张天如久闻小宛芳名,一见而叹曰:“果然名不虚传。”酒酣之际,复社党人叹内忧外患,慷慨激昂,小宛同衷钦敬。众妓琴曲以解壮士之忧,轮至小宛,她半抱琵琶,弹了一曲《春江花月夜》,众人拍案称好。张天如见其艺才品俱高雅,就趁兴作媒,要把她与复社后起之秀的风流才子冒辟疆结成至好,众名士拍手称佳。见张先生等作媒,小宛心中暗喜。

            此时冒辟疆正在南京应试。试罢与陈定生、方密之等到李香处小酌,席间提及张天如之言,又把小宛夸了一通。冒公子最闻小宛雅洁,早有采芳之心,便急与众友至钓鱼巷去寻芳。不想被羞辱了一顿,无以相见。回到媚香楼,李香问他为何不快,方密之言及详情。刚从杨龙友处回来的侯方域忙予解释。原来小宛一直等冒公子来会,不料乌衣巷爵爷朱统锐附庸风雅,前日在卞玉京处与杨龙友等酒会,派人传董小宛陪客,小宛不在家,回来又不肯去,鸨母苦劝方迟迟到宴,朱爵爷有意难为她。小宛刚直,顶撞起来,掀了酒席。朱统锐深恨她,要害她至死。杨龙友通了消息,小宛已到吴江避祸去了。走前留信一封,请李香向冒公子致意,约到苏州一会。

            冒辟疆去时,不想在扬州路上得衡阳来书,父亲蒙冤下狱,性命不保。他当即进京,多方活动,得见皇上,一篇奏章震动朝廷,父亲冤伸出狱。待他辗转回南京,已过三年了。期间,小宛被恶少窦赫窥见,软硬相逼,要与之行淫。小宛拒不接纳。窦纠集流氓天天来闹,使小宛难有安宁。年复一年,公子杳无音讯,小宛又守志不接客,家资殆尽,债务日多,加之窦等纠缠,无法在苏州生存,只得借出游为名四处奔走,躲债避祸,苦不堪言,又得了重病。后来冒辟疆好不容易找到她时,人已奄奄一息。待诉苦叙情之后,冒公子又得往南京应秋试。小宛只好一路送至镇江,自己则返苏州暂住。众地痞和债主见她归来,蜂拥而至,小宛受辱不过,几次寻死而被救起。又听窦赫要来抢人,只好星夜买船往南京寻冒辟疆,在船上,小宛失足落水,幸被人救起。为此,她还写了诗:“事急投君险遭凶,此生难期与君逢。肠虽已断情未断,生不相从死相从。红颜自古嗟薄命,青史谁人鉴曲衷。拼得一命酬知己,追伍波臣作鬼雄。”读来催人泪下,感人肺腑。几经周折,才在东林党魁钱谦益处得见冒辟疆。刚好苏州来信,说债主天天逼债,如小宛不回苏州还钱,要火烧董家。两人无奈,四处求告。冒辟疆的把兄弟刘太守仗义,先带小宛回苏州,待冒辟疆筹款后,还债赎人。

            小宛回到苏州后,不久便被窦赫抢去。秦淮姐妹及复社才子愤怒不过,请当时的南明朝廷尚书钱谦益到苏州见知府,才救出小宛并还清债务。这时冒公子也回到南京,筹金往苏州为小宛脱了妓籍,接到如皋家中成婚。劫后余生,苦尽甘来,为此小宛写下了《洞房花烛夜和冒辟疆》的诗,以述慨叹:“一从复社喜知名,梦绕肠回欲识荆。花前醉晤盟连理,劫后余生了夙因。”

            小宛入冒氏之门后,与冒家上下相处还算和谐。冒母马恭人、冒妻苏元芳喜欢小宛,而小宛也恭敬顺从有加,服侍起来比婢女还要用心。闲暇时,小宛与辟疆常双坐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小宛初进冒家,仿钟繇帖,学曹娥碑,每日虽写字几千,却不错字,也不漏字。小宛还曾代替辟疆给亲戚朋友书写小楷扇面。月色如水,最为小宛所倾心。夏夜纳凉小栖,小宛喜诵唐人咏月及流萤、纨扇诗。为领略月色之美,常随月色升沉而移几挪榻。半夜回室,仍要推窗排牖,使月光徘徊于枕簟间。月亮西去,她又卷帘掀栊,倚窗长望,恋恋不舍矣。她还常常反复吟诵李贺的诗句“月漉漉,波烟玉”;“我和你一年四季当中,都爱领略这皎洁月色,仙路禅关也就在静中打通。”一次,与冒辟疆一同赏菊,冒辟疆咏道:“玉手移栽霜露经,一丛浅淡一丛深。数此却无卿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小宛和道:“小锄秋圃试移来,篱畔庭菊手自栽。前日应是经雨活,今朝竟喜带霜开。”夫唱妇随,琴瑟友之,为世人所称道。冒辟疆曾说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与小宛共同生活的9年中享尽了。这清福自然少不了静坐香阁,细品名香。冒最欣赏一种内质坚致而纹理横向的沉香“横隔沉”,小宛则珍爱“女儿香”,他们还蓄有不少的“蓬莱香”。辟疆曾从江南觅得一种味比芳兰的“生黄香”。一次,他拿了“生黄香”给广东朋友黎遂球鉴赏,黎叹为观止。小宛还用从内府获得的西洋香方子制作过百枚香丸。寒夜小室,玉帏四垂,点燃两三枝红烛,在宣德炉内焚燃沉香,静参鼻观,仿佛进入了蕊珠众香深处,飘飘然也,欣欣然也。

            传说小宛还热衷于食谱研究,看到谁家有奇异风味,便去访求。现在人们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董小宛的发明,因此,它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董肉”。另外,小宛还善作糖点,曾用芝麻、炒面、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为原料制成酥糖,再切成方块。此糖外黄内酥,甜而不腻,人称“董糖”,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也称寸金董糖)、卷酥董糖(也称芝麻酥糖)和如皋水明楼牌董糖都是当地的名特产。好事者甚至将董小宛与伊尹、易牙、太和公、膳祖、梵正、刘娘子、宋五嫂、萧美人、王小余列为我国古代的十大名厨。

            从此两人畅爱,着实快活了一阵子。之后,李自成进京,清兵入主中原,挥师南下。冒董二人逃至盐城,冒得恶病,小宛精心服侍,待病好转,天下已由明变清。二人返如皋,不为官而隐居。对待这段生活,小宛有诗云:“病眼看花愁已深,幽窗独坐抚瑶琴。黄鹂也似知人意,柳处时时弄好音。”

            清宫有四大疑案之说,第一则为顺治出家。据说顺治出家就是为了董鄂妃董小宛。又说冒辟疆因顺治从他手中夺走董小宛而悲痛欲绝。但疑案毕竟是疑案,真实的情况是,小宛从16岁嫁给冒辟疆时,顺治才两岁,直到27岁去世,一直未曾离开过冒。顺治也未曾出家,董鄂妃是内大臣鄂朔的女儿。董小宛是久劳成疾,重病而死的。死后荟集有《奁艳》一书。冒辟疆作有《影梅庵忆语》,记载小宛始末及其行事,睿艳动人。

            6、倾国名姬陈圆圆

            陈圆圆本为昆山歌妓,曾寓居过秦淮,由于她色艺超群,更与重大历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将她列入了“秦淮八艳”之中,并说她是“前朝金陵倡家女”。
            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

            崇祯末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威震朝廷,崇祯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给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忧虑之心,遂遗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觅艳。田畹寻得陈圆圆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为己有。

            不久李自成的队伍逼近京师,崇祯帝急召吴三桂镇山海关。田畹对农民起义军整日忧心惶惶,便设盛筵为吴三桂饯行,圆圆率歌队进厅堂表演。吴三桂见圆圆后,神驰心荡,高兴得搂着圆圆陪酒。酒过三巡警报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对吴曰:“寇至,将若何?”吴三桂说:“能以圆圆见赠,吾首先保护君家无恙。”未等田畹回答,吴三桂即带圆圆拜辞。

            吴三桂在其督理御营的父亲劝说下,将圆圆留在京城府中,以防同行招惹是非让皇帝知道。

            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之部下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这就是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所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李自成战败后,将吴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杀死,然后弃京出走。吴三桂抱着杀父夺妻之仇,昼夜追杀农民军到山西。此时吴的部将在京城搜寻到陈圆圆,飞骑传送,自引吴三桂带着陈圆圆由秦入蜀,然后独占云南。

            顺治中,吴氏进爵云南王,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圆圆遂独居别院。圆圆失宠后对吴渐渐离心,吴曾阴谋杀她,圆圆得悉后,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