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好啦,”达达尼昂说,“你把过程讲给我们听听吧。”

        “天哪!讲起来话就长了,先生。”

        “你说得对,普朗歇,”阿托斯说,“况且归营鼓已经打过,倘若我们的灯光比别人

        亮得长,我们会受到注意的。”

        “好吧,”达达尼昂说,“咱们都睡觉去。好好睡一觉,普朗歇!”

        “说真话,先生,十六天以来,这还是第一次安安稳稳睡个觉呢。”

        “我也同样呀!”达达尼昂说。

        “我也同样呀!”波托斯跟着说一句。

        “我也同样呀!”阿拉米斯又跟着说一句。

        “好哇,你们是要我说心里话是吧?我也同样呀!”阿托斯说。

        第三卷  第三章

        2006-7-26  17:17:00  5566

        ?第四十九章  厄运

        这期间,米拉迪愤怒至极,宛如一头被装舱的母狮,在甲板上咆哮,她恨不得一头扎

        进大海,重返陆地,因为一想到她先前遭到达达尼昂的侮辱,后又受了阿托斯的威胁,她

        不能不向他们报一箭之仇就离开法国。这种念头顿时使她感到如此不可忍受,她宁愿甘冒

        可能发生的可怕后果,便恳求船长送她上岸;然而船长位于法英两国巡洋舰的交叉海域,

        宛如夹于鼠鸟之口的蝙蝠,要急于摆脱这悬心吊胆的处境,因此他要尽快赶到英国,便对

        这种妇人般的任性要求,断然拒绝服从。但这是一位红衣主教特别关照的女客,他又答应,

        倘若海情和法方允许他在布列塔尼半岛某个港口——或是洛里昂港,或是布雷斯特港——

        抛锚的话,他会送她上岸的。可眼下风向相悖,海浪险恶,船身只能抢风航行,迂回前进。

        从夏朗特出海口九天过去了,米拉迪悲愤交加,脸色苍白,好不容易才看见菲尼斯太尔那

        青蓝色的海岸。

        她计算着:穿过这法国之角去到红衣主教身边,她起码得三天,加上下船那一天,总

        共是四天;再算上已经过去的那九天,这就是损失了十三天,在这十三天的时间内,伦敦

        可能发生多少重大事件啊!她又想,红衣主教见她回去毋疑会发火,于是他会更多地爱听

        别人抱怨她,而不会去听她指责别的人。想到此,她就让船经过洛里昂港和布雷斯特港,

        没有再到船长身边去强嘴。而船长呢,他也免得向她再提这件事。米拉迪就这样继续乘她

        的船,就在普朗歇从朴茨茅斯乘船回法国的同一天,红衣主教阁下的这位女特使,也正英

        姿飒爽地抵达那个港。

        那一天,朴茨茅斯港全城沸腾,热闹非凡:四艘新近竣工的军舰刚刚出坞下水。白金

        汉立于防波堤上,服缀金丝,并且一如往常,全身珠光宝气,耀人眼目;毡帽饰有的一支

        白色羽翎垂落齐肩。在他周围,一群参谋人员前呼后拥,显得几乎和他同等辉煌。

        这是英国的冬日中少有的一个晴天,全英国人都会记得还有一轮太阳悬挂天空。这轮

        天体虽显白淡,但光线依然灿烂,它斜卧天际,用它那如火的光带同时染红了天空和大海

        “名称”的加减计算。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君主专制政体,反,又在城区的尖塔和古老的

        房舍抹上最后一束金光,使得片片玻璃窗宛如受到一场大火的反照熠熠生辉。米拉迪一边

        呼吸着靠近陆地的那更加清新更加馥郁的大海的空气,一边凝视着要靠她去摧毁的那些强

        大的全部军事设施,凝视着不得不由她单枪匹马——她,一个女人家再加上几袋金币——

        去打败的那支强大的全部军队,同时她暗自把自己比成朱迪特①,那个厉害的犹太女人深

        入亚述国的军营时,看到无数战车战马士兵和武器,她只一挥手,全都像一阵烟幕似地消

        失了。

        她的船驶进停泊区;但就在船于泊区准备下锚时,一艘全副武装的小快艇驶到这艘商

        船旁,这艘小快艇自称是海上警卫艇,向海里放下它的小划子,并向商船的扶梯划过来。

        划子上,有一名军官,一位工长,八个桨手;这军官一人登上甲板,他的一身制服使他受

        到十分敬重的接待。

        --------

        ①《朱迪特之书》中的遐想女英雄。为了挽救贝图利亚城,她勾引敌将奥洛弗尔纳,

        趁其酒醉砍下头颅。

        军官和船老板商谈几时,给他看了他随身携带的文件;船长一声令下,所有乘务人员、

        水手和乘客全都被叫上甲板。

        这种点名式的叫喊过后,军官大声查问船从何处驶来,途径哪条航线,曾在何处靠岸;

        对于所有这些问题,船长都毫不犹豫毫无困难地作了满意的回答。于是军官对每一个人一

        一过目;查到米拉迪,军官停下脚步,仔细打量着她,但没有对她说一句话。

        随后,军官又走到船长跟前,对他又说了几句话;似乎这艘船以后必须服从他的调度,

        他指挥一下操作口令,船员立刻执行。这时商船重新启航了,船舷被顶着六门炮,始终在

        小快艇的监护下并排往前开;而那小划子跟那庞然大物相比,犹如可以忽略不计的黑点儿

        在浪沟里跳动。

        当军官检查到米拉迪,人们一定会想到,米拉迪也会贪婪地盯着军官的。然而,不管

        这个双目如火的女人怎样惯于看透她需要揣磨秘密的那些人的心,但是这一次,她所看到

        的却是一张无动于衷的脸,致使她的探究没有带来任何新的发现。军官停在她面前,默默

        地非常仔细地琢磨着她。这军官可能有二十五六岁,脸肤是白净的,眼睛是浅蓝的,但略

        为有点儿凹;他那秀气的轮廓分明的嘴,保持于规则的线条中,一动也不动;他那死劲突

        出的下巴壳,显示出一种意志力,但在大不列颠人的普通类型中,这种意志力通常只是很

        固执;一副略为下倾的塌脑门,似乎对诗人,对热心事业者和士兵很般配;勉强遮住塌脑

        门的头发短而稀,像那复盖于脸下部的大胡子,都是漂亮的深褐色。

        船驶进港口了,已是夜阑人静。海雾使黑夜变得更加浓重,在防波堤的标志灯和风灯

        周围形成一个圆圈,这圆圈宛若预示天气多雨的月晕。呼吸的空气是阴沉的,潮湿和寒冷

        的。

        米拉迪,这个女人虽然如此壮实,也不由自主地感到寒战起来。

        军官让人清点了米拉迪的包裹,并将她的行李搬到小划子上去;这一系列事情办妥之

        后,他向米拉迪伸出手,请她自己下到划子上去。

        米拉迪看看这个男人,犹豫起来。

        “您是什么人,先生,”她问军官道,“您为什么如此热心地特殊关照我?”

        “从我的制服您应该看得出来,夫人;我是英国海军的军官,”年轻人答道。

        “这么说,英国海军在英国港口碰上他们的同胞,习惯上都这样安排他们,并殷勤备

        至,一直把他们领上码头吗?”

        “是的,米拉迪,这是惯例,但并非出于殷勤,而是出于谨慎,因为在战争时期,所

        有外国人都要被带到指定的旅馆,以便在彻底了解情况以前,使他们一直处于政府的监督

        之下。”

        这几句话的表述礼貌极为得体,态度极为从容,然而这几句话丝毫没有说服米拉迪。

        “而我不是外国人,先生,”她用从朴茨茅斯到曼彻斯特听起来也许都顶呱呱的最地

        道的口音说,“我是克拉丽克贵族夫人,而这种措施……”

        “这种措施适用于任何人,米拉迪,您想避免是不可能的。”

        “那我就听您的,先生。”

        于是她接住军管的手,开始下扶梯,走向扶梯下面等着她的小划子。军管跟着她走下

        船;一件大披风摊在划尾上,军官请她坐在披风上,他自己坐在她旁边。

        “划吧!”他对水兵说。

        八支划桨落进海水,只发出一声响,只用力划一下,小划子在海面上便如飞而去。

        五分钟过后,划子靠岸了。

        军官跳上码头,伸手来接米拉迪。

        一辆马车在等着。

        “这辆马车是为我们准备的?”米拉迪问。

        “是的,夫人,”军官回答说。

        “旅店很远吗?”

        “在城那一边。”

        “走吧,”米拉迪说。

        她果断地上了车。

        军官照看着将包裹行李在车厢后仔细拴牢,事情完毕,他在米拉迪身旁坐下,重新关

        上车门。

        车夫不待任何命令,毋需向他指定开往地点,便立刻策马飞奔,钻进城里的大街小巷。

        一种如此奇特的接待对于米拉迪来说,应该是一项充分考虑的内容;再加之她发现年

        轻军官似乎无兴交谈,她便倚进车厢一角,一项一项地审视着脑海中出现的全部推测。

        但是,一刻钟过后,惊于路途很长,她便侧向车门,想看一看她被拉到何处。她已瞧

        不见房舍,只见那一排排树木仿佛是争先恐后的高大黑色幽灵,在黑暗中奔跑。

        米拉迪一阵瑟缩。

        “我们已不在城区了,先生,”她说。

        青年军官没有说话。

        “如果您不告诉我将我带到何处,我就不再往前走了;我把话先跟您说了,先生。”

        这种威胁没有获得任何回答。

        “哦!这太武断了!”米拉迪大叫起来,“救命啊!救命啊!”

        没有任何声音回应她的呼叫,马车照旧飞速滚动;军官宛同塑雕。

        米拉迪逼视军官,表情可怕,这表情于她的脸部所特有,而且少有不产生其效果的;

        愤怒使她的双眸在黑暗中闪闪发光。

        年轻人不动声色。

        米拉迪欲打开车门跳下去。

        “当心,夫人,”年轻人冷冷地说,“您跳下去会自己摔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