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青玉骨 > 第29章

第29章



                                    

            门前站着的几个下人连忙跑上来,要打那花子。

            沈慈却听得几分意思,笑着挥退下人,与花子好言道,老人家错爱,我并非你的徒弟。

            花子拍着沈慈的手笑道,好徒儿,你不认得为师,为师却认得你,十五年前就见过的。你我师徒之分早定,迟些随我,不如早些,省得又添几许伤痛。说完,真拉上沈慈就走。

            归晴这下急了,忙也拉住沈慈道,老人家,哪有这样认徒儿的。心里晓得这老儿有些昏聩,不忍生他的气,只觉得好笑。便有意顺着他的话道,即便他和你有师徒之分,也要时候到时才成师徒,岂能说早些便早些。

            花子一怔,长叹着松手。看着归晴缓缓道,姑娘好聪明。原是一句赞赏的好话,从花子嘴里出来,却没由来多了一层戚清。而后扬长而去,远远地抛下几句话。

            痴愚达智一线之差,莫要悲,红粉骷髅一夕之别,不须哀。

            沈慈和归晴听在耳里,齐齐发了好一会儿呆。

            之后,两人很快到了那片林子。

            归晴虽冰雪聪明,也只来过一次,林子里的树又棵棵相似,带着沈慈走了一气,便四处迷茫起来。只好连猜带摸。

            这林子虽小,树却都是参天老木。茂密厚实的树冠层层叠叠,交错相杂,织成了整片绿蓬罩在头顶。好不容易漏下些细碎的日光,却更衬得林子发绿的幽暗。冷不丁冒出棵长得歪歪扭扭的树,怪物似的阴气森森地杵在眼前,真叫人心里发毛。

            归晴不觉靠向沈慈,却见他正疑惑地看四周。因问,看到什么了?

            沈慈怔怔地道,这地方我好像来过。

            归晴不信道,你什么时候来过?沈慈往常都是因为她要来寺里烧炷香,才会跟来,从没有进这片林子的。要不是秋痕,她也不曾来过。

            沈慈随意地笑笑,说,分明是没来过,可不知怎的,心里觉得来过。说着,继续在前头走。

            归晴一时迟疑,再抬头沈慈已远离好几步。瘦高的身影立在幽深密林间,恍惚中,似要溶入幽暗消失掉。

            归晴一阵心悸,失声喊道,阿慈,你别走。

            沈慈本在前面走得好好儿,这一声也令他陡然心悸,忧然惶然地回头一看,归晴白着脸呆立在原地看他。心一下子揪起来。连忙跑回去,一声归晴没出口,归晴已扑进他的怀里,紧抓住他的衣襟哽噎了一声。竟是哭了。

            她的眼泪就染在他的衣襟。

            沈慈慌乱地轻轻拥住归晴。他们从小一起长大,拉着手儿说话,耳鬓厮磨地相伴,这样抱着却是头一回。本应面红耳热羞怯着欣喜,却不知为何,只觉得莫名惆怅,酸楚的感觉充塞着五脏六腑,几乎溢出来。

            归晴,好好儿的,怎么哭了呢?他抚着她的头发问。

            归晴强忍住眼泪,抬头道,我们回去吧,我……我记不起来在哪里了。

            沈慈大松了一口气,失笑道,就为这个?捏起衣袖替归晴擦干眼泪道,可以慢慢找啊,下一回不知道能不能瞒过爷爷出来了。

            归晴清醒了些,也觉自己方才很是冲动,简直像孩童一样任性了。笑着说,你说的是,再找找吧。

            沈慈拉起归晴的手,继续寻找。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殊不知,这一刻执手,便将那一刻短暂的相拥成为一生的伤痛。

            继续向前走,沈慈越发觉得熟悉。迷离地看着四周几乎千篇一律的古木,却渐有一种毛骨悚然的东西在心里苏醒。

            他在密林间穿梭。

            另一个他被人抱着在迷雾间穿梭。

            他越走越快。

            抱着另一个他的人也越走快。

            归晴害怕了,连连叫沈慈也不应答,只能不由自己地被沈慈拉着跑。

            那个毛骨悚然的东西越来越膨胀,化作惊惧盘踞在沈慈的脸上时,他停在了一棵歪斜而苍老的树前。

            另一个他也由人抱着停下,闪身一起躲在一根粗粗的柱子后。

            树的老皮很粗糙,斑斑驳驳。

            那根柱子也很粗糙,凹凸不平。

            两幅景象慢慢重叠。毛骨悚然的东西终于完全苏醒,张牙舞爪地向他扑来,却是为他揭去多年梦中的那层薄雾。

            幼小的他被人抱着在这林中穿梭,仿佛在追寻某人。他们躲在这棵树后。远处有两人在扭打,一个女人,一个男人,可是看不清。他疑惑地转头看向身旁,那人是——他的祖父!

            梦还在继续。可是他早已熟知下面的情节。

            他忽然明白缠绕他多年的根本不是梦,而是一段久远的记忆。

            归晴眼见着沈慈的脸色越来越差,焦虑地问怎么了,可是沈慈始终不应她。突然,他大叫一声,昏倒在地。

            阿慈!归晴惊呼。

            沈大善人急急忙忙跑到沈慈房里,正见沈慈面无人色地躺在床上,冷汗如浆,很不安稳地颤抖着絮语,爷爷……爹……为什么……

            沈大善人心登时一沉。上前伸手一探,沈慈脑门儿烫得吓人。转身怒喝道,早上还好好儿的,这是怎么回事儿!嘴上像是对一屋子的人训话,眼睛却阴冷地扫过归晴。他从沈忠那里听说,是归晴跟沈慈出去过一趟,后来就是归晴和宁国寺的两个小和尚把沈慈扶回来的。

            归晴自知有错,原本就为沈慈后悔担心得要命,此时卟通一声跪在地上再也忍不住哭声,老爷,都是我的错,我不该带小少爷去宁国寺,只要小少爷能好,归晴任凭老爷责罚。

            沈大善人冷哼一声,道,还想骗我!宁国寺?是宁国寺后的林子吧!

            归晴霎时僵住。

            杨文琴泣道,怪道病得这样奇怪,定是在那儿招惹了不干净的东西。作势软软地责备归晴道,归晴,你从小就与旁的丫环不同,极有分寸的,怎么这回做出如此不知轻重的事来!真苦了慈儿!

            一旁的珍晴惊得猛然抬头。听沈大善人和杨文琴的话越说越不对劲儿了,竟是要把罪名坐实在归晴头上。莫不是要借机赶出去了?再看归晴,脸上煞白,便知她也听懂了。慌忙起身道,老爷且息怒。归晴从小就服侍小少爷,十年了,哪一时不用心过?您看她,眼睛都哭肿了,也不敢为自己开脱一句,只一心想着小少爷能好,哪里会故意害小少爷?她小时候在我房里养着,我最明白她是个胆儿小的,说话都从没有大声过。老爷再三嘱咐不许再提的事儿,借她一颗豹子胆儿也不敢怂恿小少爷啊!回头看归晴还木呆呆地流泪,急道,归晴,老爷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你就直说了吧!

            归晴心道,要她说什么呢?说是沈慈硬要去的?何必。老爷和大奶奶的心思还不够明了么?

            沈大善人冷哼一声,并无下言。杨文琴却道,四妹的意思竟是慈儿的错了。慈儿自小乖巧,你看他什么时候忤逆过老爷?

            珍晴着急,才喊了声大奶奶,就被盛怒的沈大善人截断怒问,珍晴,别以为我宠你就在众人跟前儿乱说话。你明白你房里养大的丫环,我就不明白我教养大的孙子?难道是我一早教坏了他,他如今才敢不把我的话放在心上?

            归晴听这话越发心灰。她明了沈氏夫妇是打定主意要她走了。说不定早看出她和沈慈的事儿,怕耽搁了沈慈的前程,这回好不容易得了机会。既如此,说什么也是白说。

            珍晴又惊又怒,正待争辩,被一直沉默的李玉娇一把按住手。李玉娇低低地道,老爷是一家之主,向来行善积德,自有分处,四妹且坐坐。

            珍晴方醒悟已弄巧成拙,再多说只让归晴更难堪,只好含泪坐下。

            归晴心道与其烂泥赖狗似的苦苦哀求,还不如有担当些。留不住,也要走得坦坦荡荡,不能叫人小瞧了。便抬头说,老爷,当年归晴险些成为路边饿殍,是老爷好心将我收容。归晴的命从那时候起就不是自己的了,是沈府的。千般万般,都是归晴的错,不敢跟老爷争一个字儿,任凭您处置。

            沈大善人微微一怔,倒没想到归晴这么痛快。浅笑道,好。你在我沈家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放心,我会吩咐沈忠给你一笔银子,比打发别的丫环还要丰厚些,就当你提前出府嫁人去了。想了想,又道,你过年也有十六了,这个年纪也该嫁人了。

            归晴便知自己猜得不差。老爷怕她出了府还和沈慈藕断丝连,想逼她嫁人好一了百了。可她心里只有沈慈一个,怎能嫁为他人妇。

            便垂下头去道,不敢叫老爷操心。归晴不想再留在青柳镇了,打算回家乡去。只要她走得远远的,老爷就该放心了吧。

            这样想着,心里却更加凄楚,泪流不止。

            沈大善人的手指在桌上轻扣了一下,呼出一口气道,如此也好,你且去收拾收拾吧。

            珍晴再度猛然站起,看看沈大善人,又看看归晴,强忍着满腔悲愤道,老爷,眼下慈儿正要人服侍,又都是归晴服侍惯了的。要归晴走也不急在这一时,不如待慈儿好些。

            沈大善人慢慢扫了一眼珍晴。他岂不知她的心思。她是想拖到沈慈醒过来。介时归晴也不用走了。便淡淡地叫过沈忠,你去给归晴帮个手儿,她一个女孩子家,多少东西拿不动拎不起,收拾起来不方便。然后再带她去账房支银子,就说我说的,比往例多加一份,再雇个车好好儿地送出城。

            沈忠哎了声儿便搀起归晴,请道,姑娘,走吧!

            归晴远远地看了一眼昏迷中的沈慈。他双眉紧皱,冷汗直流。她下意识地揪紧手里的帕子,又黯然地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