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韩江采菱 > 第1页

第1页



                                    声明:本书由手机电子书网(4020.cn)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

        (一)

        (一)

        我是在小镇里长大的,整天在石板上过日子,但却有过一段不不寻常的采菱经历。

        那是在上世纪50年代末。那时,因为家贫,姐姐在离高中毕业仅数月之遥就辍学了。呆在家里,看着父母成日价苦撑苦捱,为节省每个铜板绞尽脑汁,她心疼如绞。寻思着,怎样为父母分忧?

        这天,我大嫂从娘家回来,给我们送来一碗“鲫鱼菱”。她自豪地宣称:这是从她家村前的韩家江里现采的。她还说,那里的菱须多到望不到边。

        我们都沉浸在对美味菱角的享受之中。可姐姐却一言不发,坐在一边发愣。

        不一会,她向母亲讲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次日,带着我们弟妹几个下韩家江采菱去。一天采上十几、二十斤,煮熟后,拿到街上去买,换回3-5元钱,多少能贴济些家里的短缺。

        “不行。不行!”母亲素来疼爱自己的儿女,她闻声后,把个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似的,“我们一没有船,二不会水。那江水深浅不一,危机四伏不说;这七月翻秋热的毒日头,当头曝晒,那岂不要了你们的半条命?”可姐姐主意已定,执意要去。她说她刚刚问过大嫂,农村人也不全都是乘船摘菱的,没船的人,漂个脸盆、脚盆的,半身浸在水里,在江中采摘也是常事。我也在一旁帮腔说:“谁说我不识水?我会给姐姐妹妹们探路的。碰上她们在坑坑洼洼失足,凭我的水性足可以施救。”敌不过我们的执拗,母亲摇头不语,算是首肯了。

        次日绝早,迎着朝阳,我们姊妹仨便乐呵呵地上路了。

        (待续)摘自文磊博客:cangshanlei.blog.sohu

        (二)

        (二)

        韩家江是信江的支流。它蜿蜒着从港口韩家村前流过,逶迤地入排岗,过蔡坊,然后经珠湖入鄱阳湖。

        在韩家村前,江面宽约200米。四处江水齐胸深。所喜江底平坦,没有坑洼陷阱。

        江面上,漂浮着数不清的菱须草。红绿相间,无边无涯。一朵朵白洁的小菱花点缀其间,偶尔江风徐来,微微摇动;恰如万里碧空里的颗颗星星,在俏皮地朝我们招手哈罗。

        乍从郁闭的小镇脱身,来到这秀美的水乡泽国,我就如鸟归蓝天,鱼回大海一般,浑身上下,有说不出的痛快。在众人还在江边犹豫思索的当儿,我一个猛子,扎入水里。水花溅得姐姐她们一身一脸。

        “快起来,别乱游!”姐姐神色慌张,大声将我喝住,“那水里的菱须草会缠住你的双脚,让你动弹不得的!”姐姐讲的是实情。我事先也不曾料到:水面上看似零零星星的枝叶,在水下竟密扎扎地长满了根须。以至我刚才在水下,费尽了力气才冲出个豁口,露出头脸来。

        未久,我们姊妹仨就围着一只带来的脚盆,开始了平生第一次采菱作业。

        顺手捞起一簇菱须草,好家伙!那下边长满了一排排的“鲫鱼菱”。我们不由得心花怒放。仿佛摘下的不是2毛钱一斤的菱角,分明是一锭锭闪光的金元宝!

        头上,烈日当空,身下,湖水被晒得滚烫。一阵阵炙人的蒸汽扑面而来,让人口干舌燥,胸闷气逼。不久,我们的手就被江水漂煮得惨白,干瘪得像陈年枯枝一样。指尖也被菱角扎得麻麻点点,像蜂窝一般吓人。水上水下,还不时有蚂蝗蛰咬。头上脸上,涔涔汗水咬得我们睁不开双眼。可我们全然不顾。强忍着饥肠辘辘和喉咙冒烟,贪婪地采摘着。……

        眼见脚盆里的菱角渐渐隆起,可此时的红日已经慢慢西坠了。

        远方,东山岭苍茫的身影正沐浴在火红的晚霞之中。山下,一缕缕炊烟正袅袅升起,把山岭紧紧裹住,托定。晃如漂浮在半空的海市蜃楼,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想象和憧憬。

        在夕阳熹微中,我们满怀丰收的喜悦,凯旋返航了。

        (待续)摘自文磊博客:cangshanlei.blog.sohu

        (三)

        (三)

        这一仗打得十分漂亮。我们一共收获了24斤质量上乘的“鲫鱼菱”。

        还在路上,姐姐就告诫我们:“秋菱秋气,个菱个屁。我们一颗不吃,全都拿去卖钱,给父母减轻一些经济压力。”

        果然,到家后,我们众口一词地婉拒了母亲给我们的犒赏。并一鼓作气,提着热气腾腾的竹篮上街,在路灯下叫卖起来了。

        这天,运气出奇地好。正赶上电影院上映战斗故事片《上甘岭》。我们那新鲜出炉的“鲫鱼菱”,正好成了经济可口的影间小吃。一对对情侣们用麦秆扇托走了一堆堆菱角。不到一个小时,20几斤菱角就被抢购一空。

        点着手中的钞票,姐姐脸上泛起了久违的笑容。

        “如何用好,用活这笔血汗所得?”这晚,母亲和姐姐合计了老半夜。直到下半晚,她们才找到了当时最为科学的答案:用这钱刚好可以买回5只小鸡仔。养大后,鸡生蛋,蛋生鸡,实现资本滚动的“雪球效应”。

        次日一大早,酣睡中的我们,就被院子里“叽叽喳喳”的叫声吵醒了。起身一见5只毛绒绒的小鸡仔,我们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围着它们,抚弄来,抚弄去。心里充满着激动和自豪。

        但不久,那股新鲜劲就烟销云散了。我们又撇开小鸡进屋自娱自乐去了。

        突然,院内传来一阵阵小鸡凄厉的叫声。姐姐和母亲慌忙从厨房里跑出来。“天啦!怎么就这样挖菩萨眼睛呀!(家乡俚语:意指:不巧,不幸。)”

        院里,传来母女俩一阵阵揪心断肠般的呼喊。

        我们赶紧出门一看,头先还活蹦乱跳的5只小鸡,如今荡然无存,院子里只留下了它们的斑斑血迹。

        姐姐跑得快,她声称出来时,还看见最后一只小鸡被一只大灰鼠衔着头,拖入了厨房边的下水道里。父母慌忙拿起铁锹,掀开一块块盖板石。只见被留在地沟洞口的是最后那只小鸡的尸体。兴许是刚才受了姐姐那声断喝的惊吓,硕鼠弃它而去,不见踪影了。

        那年月,由于粮食供应紧张,老鼠正常的食物供应链被中断了,饥不择食,故而,胆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叼食鸡仔。

        眼见我们整天的挥汗采菱所得,顿时化为乌有,我们姊妹几个止不住抱头痛哭起来。

        2008,06,22晚十时第一稿于广东佛山

        声明:本书由手机电子书网(4020.cn)网络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