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钢铁洪流 > 第128章

第128章



                                    飞机发出刺耳的呼啸声,将炸弹和鱼雷投向商船。

            所有护航舰的高射炮都打开了,猛烈的炮火从四面八方射向敌机,打得德机措手不及,5  架德机中弹起火,拉着尾烟哀嚎着栽入大海,水面上冲起5个大白浪柱。

            德国飞行员大惊失色,他们没想到,也从没有遇到过这么猛烈的火力网。鱼雷机瞅准右侧两个纵队没有急速转入45  度航向,冲过火力网,把机头拉到12  米的高度进行攻击,商船船员可以清楚地看到德国飞行员双眼射出凶狠的目光。外侧纵队中有6  艘商船被击中。德国损失15  架鱼雷机。

            9  月14  日晨,德国潜艇“狼群”围上来,企图引诱军舰离开阵位,以便造成缺口,可是英国护卫舰不吃这一套,把它们赶走了事。“复仇”号航空母舰和两艘驱逐舰从护航运输队右翼转到左翼,以便使“暴风”式舰载机迎风起飞。

            100  架德国轰炸机黑压压地飞来,从高空攻击护航运输队。英国“暴风”式飞机早就磨拳擦掌,想教训它们一顿了。只听指挥员一声令下,一架架舰载机像矫健的海燕,离开甲板,飞向蓝天。

            正当空战激烈进行时,几架敌机大概发现了警戒的薄弱环节,从右后方溜入护航运输队的上空。舰上的高射炮开始“发言”了。“哈特内特”号商船的武装队队长海军中尉理查德·斯通,生动地记述了这一战斗的经过:

            “当时我们用5  英寸火炮射击,定时引信定为6  秒钟,飞机根本不敢逼近我们。护航舰用20  毫米自动火炮组织起交叉火网。敌机飞过护航舰的上空毫无损失,我们的4  门20  毫米自动炮从左舷1280—1550  米距离开炮,敌长机在915  米的地方向左转,不料,飞机浮筒中弹起火。当它跌跌撞撞飞近我船左舷附近时,被3  英寸火炮击中,爆炸起火,一头坠入第二纵队左前方的海中。第二架德机在距我船约460—640  米的地方,进入20  毫米自动炮拦阻火力圈,机身和机翼被击中,飞机左翼急剧倾斜,冒着浓烟栽入海里。第三架飞机在1190  米处,向右转,在第13  号船正横方向上空掠过,向队内殿后船冲去,后面立即传来猛烈的射击声。这架飞机遭到多艘船只的炮击,坠入大海。整个战斗从发现敌机到打完最后一发炮弹,还不到20  分钟。干净利落,漂亮极了!”

            PQ18  护航运输队一路上历尽艰险,多次遭到德国飞机上百架次的大空袭和潜艇的骚扰,被击沉13  艘商船(内有10  艘是被飞机击沉的),其中8  艘是美国商船,共有27  艘商船成功地到达苏联港口。而德国却损失了近40  架飞机,也就是说,德国人每炸沉一艘商船就要损失4  架多飞机。

            这次护航战,盟国护航队占了上风,并且获得用航母护航的宝贵经验。这对于英美两国海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此,北极护航运输队的商船损失越来越小了。

            据1941  年8  月至1942  年底,援苏北极护航运输队的统计表中记载,21个北行的护航运输队中共有商船301  艘,其中248  艘到达指定港口,53  艘被击沉;16  个南行护航运输队共有商船232  艘,除被击沉16  艘外,其余216艘均到达目的地。

            希特勒被激怒了,特别是当他迟迟才从英国广播中获悉,12  月31  日德国“希佩尔”号重型巡洋舰和“卢佐夫”号战舰袭击盟国商船队,非但没有伤着船队一根毫毛,反而被英国护航舰迫得仓皇逃遁的时候,他气得暴跳如雷,语无伦次地大喊大叫“笨蛋!”“废物!”“丢人!”。

            德国空军司令戈林与雷德尔素来不和,在一边火上加油地说:“我早就说这些舰只应该报废,用我们空军的飞机去保护它们简直是种浪费!”

            1943  年1  月6  日,希恃勒召开海军会议,雷德尔连一分钟的发言机会都没有,只听他的元首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在长达90  分钟的训斥中,希特勒不容分辩,把德国海军的过去损得一文不值,最后,他不屑一顾地说:“德国海军的巨舰都是废物!”“你也该休息了。”

            雷德尔自然明白元首的意思,1  月30  日提出辞职。希特勒立即任命邓尼茨为海军司令。但野心勃勃的邓尼茨仍旧身兼潜艇舰队司令,从此,德国舰艇的建造便由潜艇独领风骚了。

            丘吉尔在回忆录中写道:“就这样,英国皇家空军在这一年的年底为保护驶往俄国的一支同盟国的运输船队而作的英勇的战斗,直接在敌人海军政策方面引起了一次严重的危机,也结束了德国重建一支公海舰队的迷梦。”

            1943  年3  月2  日以后,由于白昼变长,北极航线又成了最危险的航线,盟国没有再组织护航运输队去北极航线。4  月,在德国人从突尼斯撤退以前,同盟国已经牢固地控制了地中海,所以,从美国去苏联的护航运输队基本上都取直布罗陀一苏伊士一波斯湾的航线。

            北极航线把英、美、苏三大反法西斯盟国紧紧连接到一起。从1941  年3月到1945  年10  月,英国向苏联提供了5000  辆坦克、7000  架飞机、35  万吨炸弹;美国向苏联提供了8000  架飞机、2000  辆坦克、2000  辆机车、1.1  万列火车车厢、近300  万吨汽油、54  万吨铁轨、5.1  万辆吉普车、37.5  万辆卡车和1500  万双皮靴。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它们的援助,苏联西部的反法西斯战役的结果将会如何。

            第八章封闭大西洋“空洞”

            到1942  年7  月,尽管双方当时都未意识到,大西洋战役已临近关键时刻。

            德国U  艇的建造计划已步入正轨,共有331  艘潜艇就役。邓尼茨自以为羽翼已丰满,抛出了大西洋之战第五阶段(1942  年8  月—1943  年5  月)的计划。

            他看准盟军为了增强护卫北极航线的船队,必然会减少大西洋航路的护航兵力。而且,U  艇到加勒比海作战要比到大西洋的距离远得多,选定北大西洋为主战场,可以节省行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艇的作战能力。更有利的是,在北大西洋东部有一大片盟国封锁海域的边缘地区,亦称作“空洞”地区。

            所谓“空洞”,是指U  艇最大劲敌——岸基飞机所达不到的海域。U  艇可以在这里为所欲为,随意杀戮商船。船员们一提到“空洞”就心惊胆战,将这里称作“坟墓”、“恐怖的黑扈”。

            以前,由于盟军的四引擎飞机的续航能力有限,又都从北美、格陵兰、冰岛及爱尔兰的北部基地起飞,从纽芬兰沿岸及欧洲沿岸向后延伸约900  公里处的海域都称作“空洞”。现在,为了保卫支援盟军北非登陆的船舶,盟军飞机都改从加蓬的利伯维尔基地起飞。这样一来,无形中便缩小了“空洞”的范围。

            可邓尼茨是见缝下蛆,无孔不入。他指示U  艇在“空洞”的未端开始接触船队,然后咬住不放,一直到船队进入飞机的警戒圈之前再展开攻击。这完全符合他“花最小的代价,击沉敌人最多的船只”的原则。

            德国“狼群”对主子的意图领会无误,它们常常在北大西洋亚索列斯群岛一带的“空洞”区游弋。这里既处在直布罗陀的航空警戒圈外,也处在英国本上基地哨戒机的行动圈外。它们像一群群鲨鱼,在这里兴风作浪,猎杀船队。8  月14  日,攻击了SLII8  商船护航队,接着又袭击了SLII9  商船护航队,共击沉5  艘声船42  万吨。

            德国U  艇把袭击商船视作儿戏。它们在船队内外窜来窜去。好似进入无入境地。它们发现商船后并不急于攻击,而是追追打打、打打停停,就像吃饱了肚子的猫戏弄老鼠一般,抓抓丢丢、丢丢抓抓,直到玩腻了,便一口一口地把它吃掉。

            有的潜艇甚至浮上水面,艇员们爬到舰桥上,拿着照相机拍个不停,拍下惊慌失措的商船,拍下绝望求救的船员,拍下U  艇的淫威暴行..以此取乐。

            遭到潜艇攻击的商船队一片恐慌混乱。SL1l8  船队中有3  只船还未等U艇攻击就关闭了引擎,任其在无人状态下随彼漂荡;船员四处逃散,有的慌不择路,跳人水中,大部分改乘到救生艇上,飘流海面。

            为了对付德国潜艇在北大西洋上爆发的对运输队的作战,1942  年夏季,在英国成立了反潜作战委员会,由丘吉尔亲自担任主席,成员包括各部部长、参谋长、美国代表和一些科学家。

            同年11  月,反潜作战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丘吉尔郑重宣布,成立该委员会的目的是为了加紧反潜作战,为了在统一领导下根据统一的原则实施反潜作战,同时也是为了保证所需数量的舰只,飞机和物资能够得到满足。

            虽然委员会认为,有必要使用尽可能多的远程飞机对北大西洋“空洞”

            区加以封锁,可是英国海军部和海岸司令部却与英国空军参谋部发生了争执。可以说,没有一个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乐意承担这种防御性任务,因为他要执行十次、二十次,甚至可能五十次任务才能有一次跟敌人遭遇的机会,甚至可能连一次遭遇的机会都没有。他们一再要求从这种“徒劳无益消耗性的”护航任务中解脱出来。

            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第8  航空队更希望把这些远程轰炸机用来轰炸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