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恍然间的大彻大悟,了然于胸的人生哲理是他们更加成熟和丰满,知道了什么叫天命所归,领悟了人的一生其实是干不了几件大事的,所干之事不外乎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吧了。人到中年万事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年人生就是人生中最成熟最富有魅力,最风流绨荡,最潇洒活脱之时。中年男人一朵花,风光旖旎骄艳妩媚,豪光四射磁力特强,自信心十足光彩照人,所向披靡。中年女人徐娘半老,早已摆脱了一把屎一把尿的抓儿养女岁月,心情轻松舒畅的轻盈的神采奕奕的性感的裸露出令人羡慕的馋涎欲滴的丰满风韵的身肢。此时此刻的他们早已渡过夫妻间情感的磨合期,成熟的不能再成熟了,聪慧的再也不能聪慧了,妩媚的不能再妩媚了,达到了他们的人生高潮。

        把握住人生中最佳机遇,拽曳住人生中最妙时刻。挥洒好人生中最辉映的风景,享受好人生中稍纵即逝的艳丽。开拓胸怀放开思维,迈步径奔人生的天堂。去广袤无垠的风光旖旎的花团锦簇山清水秀的大自然中,陶冶我们的情操,极目感受原野中天香国色之翠绿映红,聆听天赖之音传感于花草树隙之中的妙韵,畅饮汲吮汩汩涧缝里润浸的凛冽溪水,采撷蕴含着日月精华天地灵气的仙果,放荡不羁放浪形骸我们坦荡的情怀。荡漾在春暖花开春光明媚春雨绵绵春满人间的春日里。

        行者龙作于2006-4-22

        正文  关于“婵”的故事

        知了,知了……

        每年到了夏季,也就是夏秋交接之时,一场透墒好雨适时而至,坚硬而干涸的土地,被雨水浸润的面团般柔软蓬松起来。

        藏匿在深土里,孕育酝酿了长达17年之久的蝉蛹,待夜幕降临不久,月光倘末铺地,天敌倦怠归巢入穴而栖息。趁此绝佳的机遇,一个个争先恐后的破土而出,来到人间。迅速爬上一棵棵大树,在树腰处稍作歇息,脱去裹穿了17年之久甲壳似的外衣,金黄般卷屈的肢体,舒展成了白发魔女,被大自然稍加洗理,摇身一转,好一个柔媚的黑发秀女,呼吸着鲜润的天地灵气。

        漂漂亮亮的来到大树顶端,寻觅着细嫩的枝丫,伸出锋利的尖嘴,刺进树心,从中尽情地吮吸着大树的乳汁。当晨曦铺满大地,霞光魅力四射之时,已吃饱喝足的它们呀,嫣然好似标准的倩男靓女。

        到了中午,也就是一天中最炎热的酷暑时分,劳累的人们想午休,或者在浓郁而茂密的大树底下避暑纳凉,聊天喝茶。但是,无数的雄蝉,在远近高低左右的三维空间里,拚命似的合奏着一曲曲繁杂的交响奏鸣曲。歌喉最优美声音最嘹亮者,才最有可能获得女友的青睐和暧昧,因为嘹亮的歌声发出的是求爱配偶的信号,胜利者成了白马王子,洞房花烛孕育新的生命。

        失意者更加努力寻觅,大自然优胜劣汰的规律就是这样无情。正中午最酷暑炎热之际,也是它们婚配繁育的最佳良辰。被蝉鸣声捣的心烦意乱的人,也无可奈何!满世界只是热闹的无休无止的知了,知了……

        儿时的我们,放了暑假,既没有作业,也没有电视电脑广播收音机等等可玩,一大群年龄相仿的小伙伴,无忧无虑的,随心所欲的玩着自己喜爱的游戏。

        每当太阳当头高照,烈日炎炎,蝉鸣最热闹之时。我们就去芦苇荡里砍些细长细长的苇子杆,扒光了叶皮。从扫帚里抽出一根细长的细竹棍,加长在苇杆顶端。捕捉的工具有了,再从家里偷一捏小麦,放进嘴里使劲咀嚼,咀嚼一会,取出来用清水洗涤掉肤皮,放在嘴巴里再咀嚼,再洗涤。就做好了粘知了用的,胶粘性极好的面筋。把它粘贴在细竹棍前端,长度大约有五六米左右。选一个爬树能手,爬上蝉最多的大树。坐在半腰部分叉处,举起苇杆,屏住呼吸,慢慢的,轻轻的,巧妙的,从下部靠近鸣叫的蝉翼,让面筋粘贴住蝉翼,受惊而扑腾乱飞的蝉,被面筋紧紧拉住,拚命挣扎鸣叫着,就成了我们的猎物。取下一个后,又对另一个下手,一会儿几十个就到手了。

        然后,我们一群小朋友就把它拿到避静的地方,用水土和些泥团,包住一个个猎物,拾些干材,架起篝火,尽情的燃烧起来。不大一会儿,香喷喷的蝉肉烧好了。大家兴高采烈的,扒开外边焦灼的干泥巴,你一个我一个的论功行赏,吃着鲜美的蝉肉,在那个没肉可吃的年代,你说还有什么比吃这更香,更惬意呢?嫣然全都是饕餮的品味家了。

        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其实晚上刚出土的蝉肉才是最鲜嫩最美味无穷的呀?可惜那时的我们傻乎的什么也不知道哟!

        一个夏季,我们要这样的会餐好多次呢?真是有趣有味,开心极了。

        几十年过去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早已没有孩子玩这个了,回想起童年的往事和快乐,真是慨叹万端,悲喜交集,真的好想好想重温那天真烂漫幸福可爱的童年旧梦。

        行者龙作于2006.2.9

        正文  怀念家乡的打麦场

        犹如落叶一样地漂泊于它乡异地的游子,对生养和哺育了自己的家乡,总有一缕缕永远也叙说不完的深厚情谊。记忆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还有那些熟悉的早已离开人世的面孔和久远淡淡的往事,如随风飘逝地落叶,一点一点地从视线中慢慢摸去。可每当于风月苍茫的夜晚,心情寂寞的伫立于窗前,千头万绪的思绪和萦绕于心的怀念,仿佛要穿透这迷雾茫茫的寰宇星空,回到熟悉的儿时的故乡,飘浮于眼前的那种悠淡的如梦似幻的感喟,往复地刷新着古迹斑斑的尘封的画面,如一泓甘泉般凛冽地润泽着逐渐枯萎也涸干地心田。勾勒出思绪无限的情结,家乡打麦场的曾经总是那么地难以忘怀。

        家乡的打麦场和星罗棋布的遍布于其它各地的打麦场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销声匿迹的不复存在了,但凡是在农村生活过的且年龄稍长一点的人,都知道乡村的打麦场是怎么回事了,那种苍凉地空旷地遥远地缥渺地感觉和记忆,每每念及都会有一种由然而生的感怀,都有叙说不完的动听的令人心酸的也心醉的神奇故事。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改革开放和土地的承包下户,演义中国历史近三十年的打麦场,就那么由兴盛到衰退地,风光荣耀地消失了。

        在那个几千年一成不变的且接近于原始人类耕作方式的年代,机械化的吼声还不曾震撼肥沃而黑呦呦的神州土地,打麦场确实为农业合作化后的农民,提供了集中便利地收获碾打场所,集体所有制下几百人共同拥有几百亩土地,每年收获回来那么多的麦子,平摊在偌大的打麦场上,用牲畜拉着石碌碡一圈圈的转悠着,把一粒一粒的麦粒从穗杆里碾压出来,然后借风扬长,除去皮糠,就剩下园光滑润,飘散着清新淡淡地粟香,令人神情颤抖也心醉的麦粒了。

        把碾压后纤细柔软的象粉皮一样光亮鲜洁的麦桔杆收集在一起,选寻有技术的经验丰富的老年人,如用柔和如细丝一样的珍丝,编织精美地鸟笼似的,斯斯文文的条理清晰地一层层地往复重叠,一匝匝一层层地编织成一朵朵酷似蘑菇似的麦垛,还有如乡间农夫瓦舍房屋那样的形状,远处眺望,犹如精雕细刻的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农民们巧夺天工的技艺,令远道而来的城里人,感觉到神奇的不可思议,也倍感舒畅心慰地赏心悦目,要不然一旦下雨水从顶端灌了进去,就会腐烂变质的,几十头牲畜一年的生活饲料来源也就泡汤了。

        随着电和电器化的逐渐出现和普及,一种用电动机带动石碌碡转动的电碌碡逐渐替代了牲畜拉车转磨的方式,而且效率要高几十倍甚或几百倍的,还有一种电动脱离机的发明,更加加速了人们对夏收的进程,就这样,每一个生产队每年的夏收季节都需要近二个月的时间呢。

        几百人不分昼夜地就这样既忙碌着秋种,还要忙碌于偌大的打麦场上,最令人瞩目惊心和担惊受怕的要数逐然而来的雷阵雨了,遇到天气突变的雷呜电闪的雷阵雨时,比电影地道战里高家庄被日本鬼子来侵袭时,高老锺所敲响的惊钟还要紧凑的钟声,把正在夏晌休息的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警告人们暴风骤雨就要来临,呼唤人们尽快地把收获回来的麦子收拢好。因为在打麦场上,还有好几十亩的麦子平摊于打麦场上凉晒碾打呢。此时此刻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在干什么,都会放下身边的事,拿起扫帚叉把,飞奔向打麦场,因为你心里清楚地知道,这是去保护用血汗换来的维持生命的物质支柱呀。

        早上起来,把收获回来的麦穗带杆的平铺松散摊开来,好让炎炎的烈日暴晒,等到正中午最干燥热焦时才开始碾打,因为潮湿的麦穗是不容易碾打出来的,而此时正好是暴风骤雨最频繁侵袭之时了,正在碾打的麦场上,看到自己心爱的即将到手的口粮将要毁于一旦,能不着急心疼吗,男女老少好几百人根本不用动员,都会全力以赴的极尽竭力地抢救自己辛勤一年的成果,此时此刻的狂风暴雨算什么?雷鸣电闪算什么?绝对不会有一个人顾及自己的安危而萎缩后退的,那个激动人心的画面,比现时电视屏幕中宣传的抗洪救灾场面还要恢宏,还要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