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为了使孩子能从根本上了解和理解,并使其从题意延伸中开发智力,随即拿来笔墨纸砚,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和“倩倩”一起,一边画图、一边运用实物,找来四颗花生、两粒瓜子,假设花生代表男运动员,瓜子代表女运动员,运用搭配的方式探究起来,告诉“倩倩”,你看:一个男运动员分别和两个女运动员配合,是两种配对法,即:1-2=2;两个男运动员和两个女运动员分别配对,有四种配对法,即:2-2=4;三个男运动员和两个女运动员分别配对,是几种,通过画图,实物配对,孩子随即想到有六种配对法,总结出:3-2=6;我又让她看,四个男运动员和两个女运动员分别配对呢?孩子高兴的说,是八种配对法,算式是4-2=8;到这里,孩子高兴的说,妈妈、伯伯,我懂了。我说:孩子,这道题目的寓意远不止于此,如果说有更多人参加呢?你从中获得了道理,能总结出一个规律吗?把刚才的算式列表一下:

        男运动员女运动员配对数男运动员女运动员配对数

        122111

        224224

        326339

        4284416

        …………

        通过画图分析、实物演示,又通过列表观察,“倩倩”终于探究出题目的奥秘寓意,高兴的说:我会了。

        “倩倩”妈妈说:呀!这么深奥和复杂的问题,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能吃得消吗?我随即给“倩倩”妈妈讲了这样一则故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从文革灾难中惊醒过来的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科学春天的到来,极大地激发起了全民的求知欲,举国上下,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热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种热情,引起了地球另一边美利坚合众国科学教育界的注意,随即组织了一个教育考察团,来我国考察学习,中国同时也组织了一个教育考察团去美国学习,考察完毕后,两国的专家学者在一起组织了一次讨论会,看到中国学生头悬梁、锥刺骨,孜孜不倦、青灯苦读的学习精神,比较一下美国的松散式、玩乐式教育,一致认为,二十年后,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必定会花落中国。可二十多年过去了,诺贝尔奖金中国人还是不得问津,美国学子继续高奏凯歌。

        原因何在?这种现象自然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注意,通过研究和比较,发现我们过去读死书的定性、定量、静态教育模式,极大地僵化和抑制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创造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就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说,现在的教育改革、新课程标准,是痛定思痛的结果,现在的教材,吸取了国外教育先进理念和动态思维方式,改变我们几千年不变的教学模式,变静态为动态,变定性、定量为探索和启发,别看小小一道数学题,它是交给孩子一把开启智力大门的钥匙,使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发智力,在快乐成长中学习,对孩子的成长和发育是有好处的。

        虽然诺贝尔科学奖,至今还没有国人拿到,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改进教育模式,诺贝尔奖金距我们不会遥远。

        路漫漫而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小“倩倩”虽然还不完全懂得这些道理,可她已经知道其中的大概含义了,兴高采烈地拿着刚才研究过的花生、瓜子,跑回自己的房间,向更深层次探究去了。

        行者龙作于2008.2.10

        正文  可爱的小“甜甜”

        温柔漂亮的“甜甜”妈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毕业后受聘于职业技术教育院校任职,几年后有了自己可爱的女儿小“甜甜”。

        小“甜甜”的降生,给温暖的家庭又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全家人别提有多么欣喜和高兴,小“甜甜”更如一朵盛开的鲜花,漂亮可爱的笑靥,乌黑的美眉大眼,聪明伶俐的神韵,善解人意的灵动,给温馨融融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出生于教育世家的小“甜甜”,得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仿佛域外天山上的雪莲,仿佛如来佛祖点化的仙童,一种不同寻常的秉赋,一种冰肌玉骨的洁净,真令人爱意浓浓。

        小“甜甜”五个月后就开始呀呀学语,从妈妈的温情暖意中感受妈妈的爱抚,尝试着喊叫“妈妈”,也不知道她幼小的心灵深处,怎样学会区分亲情与外人,和爸爸妈妈有血缘亲情的人,她一看便知,其它外人怎么也不让抱,甚至于妈妈单位一块居住区的同事。

        十个月后,小“甜甜”在爸爸妈妈的扶持下,开始学步,十一个月另七天,妈妈领她去大雁塔北广场游玩,看到那么多小朋友走来走去,随心所欲的、开心的跑来跑去,小“甜甜”挣脱了妈妈怀抱,小鸭子似的、摇摇晃晃的开始了自己的人生行程。

        一岁时,小“甜甜”基本上可以简单的和爸爸妈妈对话了,并开始学着上网、听童谣儿歌,一岁另两个月的一天,妈妈去城区超市给她做了几大串香肠,挂在窗外风冻,柔软的香肠勾引来好多小鸟,贪食的小鸟,争相扑腾着嘬食香肠,正在玩耍的小“甜甜”,急忙告诉妈妈,“小鸟坏、小鸟吃、“甜甜”、香肠”。又过了几天,正在客厅玩乐的小“甜甜”,忽然看见窗外漂浮着白气,急忙告诉奶奶,“冒气了、冒气了!”,原来是外边火炉烧开水,水沸腾后液化气向上窜,奶奶高兴的夸奖小“甜甜”真乖!真懂事。

        其实小“甜甜”真的很善解人意,妈妈给她讲儿歌“排排坐,吃果果,甜甜一个,妈妈一个…”听明白了的小“甜甜”,每次吃东西时,都会把好吃的果品,给妈妈和爸爸分一份。她想喝酸奶,妈妈说:酸奶太凉,喝冰冷的酸奶肚子痛,让小“甜甜”把酸奶放在暖气上暖一会,待酸奶温热了再喝,懂得含义的小“甜甜”,想喝酸奶时,就自己去食品箱,拿两包酸奶,放在暖气上加温,玩耍一会,就自动取来酸奶,自己一包,妈妈一包,真让妈妈高兴。

        一岁另三个月的一天,“甜甜”爸爸叫来电工帮助修理电路,小“甜甜”看见年青的陌生人进到客厅,对客人说:“伯伯:坐!”,客人高兴,全家人惊讶,从来没人刻意教过她呀!

        春节到了,妈妈领她去别人家做客,热情好客的朋友做了可多好吃的,特别有小“甜甜”最爱吃的红焖大虾,小“甜甜”的手足舞蹈起来,嘴馋的都流起了口水,妈妈说:“甜甜”是个懂事的孩子,客人还没坐,“甜甜”能不能自己先吃,“甜甜”说;不能,乖巧的坐在那等客人,一岁另四个月的小“甜甜”,到了该打预防针时,趁着天气暖和,妈妈领她去城区防疫站,在路上,妈妈告诉她:“今天去给小“甜甜”打预防针,打了针“甜甜”就不生病了,甜甜打针不”,“甜甜”高兴的说:“打针”,妈妈又说:“打针时有点痛,甜甜怕不怕”,“甜甜”说:不怕,到医生那里打针时,一岁另四个月的小“甜甜”,竟然一声不哭地忍受着针刺的疼痛,妈妈惊叹,医生说没见过。

        从小“甜甜”的成长经历中,“甜甜”妈妈知道了,教育孩子首先要和孩子沟通,要讲道理给孩子,简单粗暴、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是想法其实是错误的,教育孩子要耐心细致,持之以恒,教孩子说话、念书、学文化,首先要教孩子做人,母亲一个眼神,母亲一个微笑,母亲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深深地烙印,天下没有不希望自己儿女成才的人,可培养儿女成才,也不是每一个做母亲都做得到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怎样教育儿女,怎样使其成才,是每一个做母亲都应该认真思考的。

        行者龙作于2008妇女节前

        正文  写在春天

        写在春天

        春天,在一个欢快的、明媚的清晨,随着和风细雨的不断浸润,舒缓地、悠然地、不知不觉地来了!宛如一只随意飞舞的蝴蝶,仿佛一片轻盈飘浮的彩云,好似一朵清香芬芳的迎春花,夹杂着淡淡地泥土雨雪味,巧妙地铺排着春意,宛转地渗透着柔情,把春的信息,从城市到乡村,从村落向原野,慢慢地渲染,逐渐地扩散。宛如我此时的心情,有些轻松,也有些明快。

        早晨起来,整个天空仿佛一顶硕大无朋的蓝缎华盖,在晨曦中悠然洁净,在春光中妩媚淡雅,夜阑人静中睡眠良好的人,醉意盎然的脸上,还留有梦呓中甜蜜的神情。公园里、广场上,马路边、人声鼎沸,熙熙攘攘,这样一种也许有些混杂的气息充满在春意盎然的晨光里,小吃摊点的叫卖,睡意蒙眬的情侣,睡眼惺忪的孩童,步履匆促的上班族,早起绕着广场转悠煅炼的老人,当然还有一些不知道是什么而又无法形容的生活味道。将自己融入这样的生活潮中,不需要刻意去体验什么,不需要做具体的诠释,只限于深深地呼吸一下春的气息,感觉一下生活的味道,便觉得有了些不经意的充实。

        春天是一个登高望远、踏青涉猎、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美丽画卷的季节,万物复苏带来的生机勃勃,宛如一张无边无际铺设的绿地毯,把柔软的大地、美好的山峦、点缀的愈发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