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活在痛苦的煎熬中还不如死在酣畅淋漓的幸福中。祥云深情的搂着碧月,好妹妹,什么也别说了,哥哥深知妹妹的深情厚谊,碧月说;我要说,我要把我几十年来的感受和痛苦全倾吐给你……

        等车时总感觉时间过的太慢,别离时光阴似箭,钟表针似乎也转的飞快了!六点半碧月一定得走,要不然回去迟了会出问题。

        碧月挣脱祥云的怀抱,跑进洗澡间很快地洗漱干净,背起背包,又搂抱住祥云,泪流满面地又深情相吻在一起,最后不得不忍痛割爱跑出门,下了楼,出了宾馆门,顺手挡住一辆出租车,飞快地消失在人群里。

        回到宾馆,做贼似的想悄然躲开同事,不偏不奇正好被出门的同事陆续看到,吓的碧月惊慌失措、惊出一身冷汗,其实她那里想到,连日来几天的劳累奔波,同事们昨夜都是早早地入睡了,谁能想到在遥远的南方城市,在他们身边,在他们的同行队伍里,昨夜还有那么惊心动魄的一段故事,还以为碧月起身早,去外边溜达了一会又回来了。

        碧月急忙回到自己的房间,稍微歇息了一下,倒了一杯水,又来到宾馆大厅,坐沙发上,等待同事集合,人到齐后导游也来了,领着大伙驱车前往杭州西湖游玩。

        (九)

        什么事也没有的碧月,精神恍惚、心不在焉的跟随着旅游队伍,来到风光旖旎、风景秀丽的西湖,这里看看,那里游游。碧月站在遇仙桥头,仰望着蔚蓝色的天空,凝视着深邃浩瀚的大海,默默地向上苍忏悔,轻轻地向白素贞陈述:姐姐,曾经的你,情感那么真挚,故事那么美好,竟然被那些不懂情爱的人,把你当作妖魔似的妖化,可在那个道德禁锢的年代,你一个柔弱女子又能怎样,文人墨客不妖化你,又怎能把你的故事流传至今,你是无罪的,妹妹也是无过错的,爱情本来就该如此而已,妹妹今天终于代你实现了这个夙愿,妹妹这是夸父追日,燃烧、毁灭、重生……

        队伍继续前行,问候的信息一个接一个,关切的话语不断的传来,云里飘摇、雾里飘渺的碧月,心情舒畅、感觉全身每一个毛孔和细胞,都充盈着舒服和幸福。感觉中,仿佛有一个人如影随形的始终不渝的跟着自己,发信息寻问祥云,祥云始终说自己已经离开宾馆,回单位上班去了,纳闷的碧月,心想是不是自己的感觉出了问题,管它呢?该不会是月下老人派出的心腹爱神,来人间观察和采访自己的感受吧!

        偌大的西湖,整整游玩了一天,下午五点,几乎要虚脱的碧月,疲惫不堪的、昏天黑地的跟随队伍,又乘车前往另一个目的地。

        又过了些天,旅游的行程终于结束,每个人都带回好多旅游纪念品,碧月也给自己心爱的女儿带回许多好吃好玩的,虽然女儿要什么有什么,也不一定真的需要,可女儿再能行、再能干也喜爱妈妈给自己买的东西,女儿永远都是母亲的宝贝疙瘩和心头肉。

        (十)

        秋去春来,光阴荏苒,相爱的人,虽然天涯海角,天各一方,似乎远在天边,却又近在咫尺,生活似乎还是原来的轨迹,但情感的境界,早已升华、超越了过去。网络里两人心照不宣,看似一句轻描淡写的话语,就会重新激起心中的涟漪。会心的一个颦笑,亲昵的一个举动,勾魂的一个眼神,都会是双方心起波澜,幸福不已,还有那不切实际的要求,似乎令人羞涩但也惬意,由此而产生的暖流,电波般迅速触及全身。

        睡梦中,碧月经常陷入深思,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和祥云从相识到相逢,从相逢到相爱,从相爱到欢愉,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所有都是情有可原,没有参杂任何关于金钱、势利、家庭甚至其它因素,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情感交流,是一种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两人天作之合,无意间相遇,都被对方内在的涵养或优雅的气质所吸引。在长时间的交流中,两人都没有说想什么、要什么。是祥云的柔情和善解人意,是祥云春雨润物细无声的亲切关怀,把自己心灵深处即将凋谢的花卉,用爱的神水一次又一次浇灌,才使自己有了生的希望,重新灿烂出美丽的花魂。两颗真挚的心才碰撞出了生命的火花,才有了情真意切的纯爱纯美。

        碧月感到,自己空虚的内心已经被祥云用爱写满,自己的心已经被祥云用爱俘获,相互感应,相互感动,相互牵挂,相互珍惜,使两人有了一生的缘分。相聚的欢娱虽然是短暂的,但带给心灵的刺激,留下久久的意味,会使自己珍惜、保存、至死不渝!

        碧月,碧血丹心;祥云,祥和祥瑞;圣火,情爱至真!圣火既已点燃,就让熊熊大火熊熊烈烈的燃烧吧!

        碧月、圣火、祥云,牵手夏天,交相辉映!

        行者龙作于2008.4.30

        正文  从地震的角度反思应试教育

        从地震的角度反思应试教育

        5.12汶川大地震,带给人们心灵的震颤和血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带给我们的反思是回味无穷的,特别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在灾难来临时所凸显出的职业道德问题,表现在心灵和人性良知上才是至关重要、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的。

        在5.12汶川大地震降临的那些天,涌现出了成千上万的英烈,谱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感动着人们的行动,无数激动人心的画面、无数催人泪下的故事,用点滴文笔是难以详尽述说和刻画的。

        地壳的运动,大陆架的漂移,预示着灾难不可避免、谁也无能为力,而且是随时都会降临。从全世界的范围着眼,从另一个角度观看,地震本质就是破坏和重组的自然规律,所以说地震并没有多么可怕,只要我们加强必要的防范,就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其实灾难还是试金石,是检验人性良知的准绳,每一个人的人性良知,在此时此刻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和平年代,在舒适的环境下,人性的伟大和丑陋是很难区分的,道德的高尚和心灵的晦暗是很难辨别的,大风大浪方显英雄本色,滚滚洪流最能荡涤污泥浊水。

        据报导:有一个毕业于“北京大学”,聘任于四川某中学的教师,在5.12汶川大地震来临的那一瞬,学富五车的他,用渊博的学识,正在向学生滔滔不绝地讲授人类的真善美。突然间的山摇地动,是他下意识的感觉到地震即将降临,也许是被灾难吓懵了,也许是被灾难吓晕了,迷茫的他,丢弃下书本粉笔,丢弃下沉浸于知识海洋里听他演讲的50多条鲜活的生命,一个人仓惶逃命而去。

        当所有人都意识到灾难来临纷纷逃离之时,他早已躲避到安全地带,悠然自得的在那里观赏奇景呢。回过神的教师和学生,质问自己平时所崇拜的老师:“当地震来临之时,你为什么丢弃下学生,自顾自的逃生”。而我们这位受党多年培养和教育的北大毕业生,竟然恬不知耻、毫不脸红的回答众人“当灾难降临时,我只管我,要我救人,除了我女儿可以考虑外,我的父母我也不会去救,何况其它人!”。

        就这位教师的言论和品行,我不想做过多的阐述和评论,只想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反思我们的教育导向。

        走进北大、走进清华是当代最流行、最时髦的词语,是成千上万为人父母的最大心愿,也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理想梦境。能进入清华北大就读,犹如一块生铁被裹上荣耀无限的黄金,顿时间身价百倍、熠熠生辉,仿佛鱼跃龙门一步登天似的。

        可谁曾想到,从北大清华走出的莘莘学子,有几个还能记全那些默默无闻,为培育他们成长曾付出无数心血的所有园丁,在他们的心里,自己是天之骄子,自己的聪明才智是天生的,是父母遗传基因赐予的,教师的作用只是他们攀登高峰的人梯。不同意这个观点你可以调查问卷,那一位能全部记得他成长过程中,曾经的铺路石。也许他们不会知道,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路上,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那怕是很微不足道的一个环节出问题,也会使攀登者失之交臂,功败垂成的。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在急功近利的驱使下,以分数论英雄,以评比排名次的当今社会,教师的心灵也被这种急功近利的压力所扭曲,谁拥有了聪明学生,谁就拥有了资本,仿佛战争中的绝对主力,运筹帷幄决定胜利仿佛全在他手里。在这样的环境下,素质教育能否真正贯彻落实于教学中,能否贯彻实施于每一个环节上,就不得而知!

        众所周知,学校的所有优等生,无可厚非的都会受到老师的特殊恩赐,都会享有普通生得不到的礼遇,成绩替代了一切,学生阶段什么荣誉都是他们的,甚至于评选三好学生、加入共青团组织也是以成绩排名次、分先后的,你烘我惯什么都是特殊化,自私、任性是他们的共同心理,因为他们的存在能给老师带来荣耀和奖金,甚至于更多更好的前程待遇,所以对他们也就层层放纵,放松了应有的素质和道德教育。素质教育虽然你说我议整天吊在嘴,但在应试教育以成绩论资排辈的指挥棒下,素质教育又如何落实到行动上呢?

        现阶段为了贯彻素质教育,高中阶段学分制,初中阶段理化生实验考试,全成了摆设空对空,根本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又如何贯彻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