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我被系统坑了一个爹 > 第212章 建英魂碑

第212章 建英魂碑


  长安!
  李世民坐在大殿上,看着下首的百官问道:“听说李翊打薛延陀去了?”
  李靖上前一步站了出来,“回禀陛下,确实如此。”
  程咬金也上前一步,站了出来,“据说是这薛延陀的人不知死活,竟然来抢翊……李翊的马匹,以李翊的性格,不打回去就奇怪了。”
  经过这么些年,大唐的官员们对于李翊的作风也了解了一些,他此番征战薛延陀,也在他们意料之中。
  李世民叹息一声,对于李翊,他也是又敬佩又无奈。
  相比较而言,李翊可比他有勇气多了。
  “听说现在他们都打到西突厥去了。”河间郡王李孝恭站出来说道。
  这是他得来的最新消息。
  “打得好,那帮突厥狗就是欠打。”程咬金咬牙启齿地说道。
  恨不得能够亲自上阵。
  只可惜了大唐的兵力有限,他们能保证大唐的安稳就算不错了,想要征战天下,只怕是别想了。
  “敬德,嫣然那边的土豆种植得如何了?”
  李世民神色一黯,转移了话题。
  “回禀陛下,经过五年的时间,嫣然手中的那批土豆已经能种上千亩的土地了。”尉迟恭瓮声瓮气地说道。
  为了这批土豆,他可是答应了嫣然让他前往幽州去找李翊了。
  为了大唐,赔了一个闺女进去,他也不知道是赚了还是亏。
  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总算有个让他心情好点的消息了,土豆成长的速度和繁殖的速度的确很惊人,谁能想到他大唐如今的粮食竟然是靠着一个小姑娘手中的一个土豆种出来的呢。
  “等下次收成之后,就让百姓们大面积的种植。”
  若非靠着从世家大族抄家抄出来的粮食和银钱,李世民都不敢想象这些年该如何支撑下来。
  现在总算是看到曙光了。
  “陛下,不好了,长乐公主让人来报,说是娘娘咯血了。”
  “什么?”李世民刷地一下从龙椅上站起来,“摆驾立政殿。”
  “传太医,让所有的太医都去立政殿候着。”
  李世民顾不得处理其他政务,便匆匆忙忙的离开了大殿,文武百官们面面相觑,又唏嘘万分。
  “皇后娘娘自从李承干谋反之后,这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哎,娘娘身子本就不好,这又同时失去两个儿子,这样的打击,谁能扛得住。”
  “希望娘娘能够平安无事。”
  这边,李世民已经来到了立政殿。
  顾不得理会那些行礼的宫女太监,李世民脚步匆匆地踏进了长孙皇后的寝殿,“观音婢,你怎么样了?”
  “父皇!”
  长乐公主见到李世民连忙行礼,然后退了出去。
  长孙皇后躺在榻上,面色苍白如纸,听到李世民的声音,缓缓地睁开眼睛看了他一眼,有气无力地说道:“二郎,你怎么来了?你不是在上早朝吗?”
  “咳咳……咳咳……”
  刚说完一句话,长孙皇后就咳了起来。
  “观音婢,你先别说话,太医,太医呢。”
  这一喊,太医们纷纷走了进来,“拜见……”
  “赶紧给娘娘看看。”
  李世民烦躁地说道,都什么时候了,还行礼。
  过了一会儿,太医们都诊过脉之后,又商议了一番,同时摇了摇头,“陛下,娘娘这是忧思过重心中郁结,气血不畅,除了静养,臣等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你们……废物,全都是废物。每次都说静养静养,你看看人都养成什么样了?”
  李世民大怒,“你们全都给朕滚出去。”
  “二郎莫要生气,臣妾不过是个罪人,不值当得如此。”
  “观音婢,你别说了。”李世民从贴身的布袋里将之前从李翊那里得来的回春丹拿出来递给长孙皇后,“来,把这个药丸吃了吧,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长孙皇后瞳孔一缩,看李世民的目光有震惊,有感动,她缓缓地抬起手,将李世民的手包住,然后连带着药丸一起送了回去。
  “不用了二郎,这药珍贵,还是你留着吧。”
  “这药再珍贵也不及你啊,快吃了吧。”李世民再次把药递到长孙皇后的嘴边。
  长孙皇后见无法拒绝就张嘴将药含进了嘴里,李世民见状,脸色总算缓和了一些,然而下一瞬,长孙皇后便坐起来,抱着李世民的脖子,将嘴里的药吐进了他的口中。
  并且不给他任何吐出来的机会。
  “观音婢,你……你这是何苦啊?”李世民震惊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唯一一颗药被自己吃了,难不成他要眼睁睁地看着观音婢死掉吗?
  “臣妾不过是个罪人,就不必浪费如此灵药了,况且臣妾的身体也还没到油尽灯枯的那一步。”
  李世民看着长孙皇后,半天说不出话来。
  ……
  另一边……
  长乐公主离开立政殿后,就去找了李渊,确定李翊手中有哪种为人延年益寿,治病疗伤的丹药之后,就留下书信一封,一个人骑马去了幽州。
  无论如何,她都必须为母后求得灵药。
  在途中,李丽质得知李翊征战薛延陀之后,便直奔大漠而去。
  ……
  “陛下,突厥被灭之后,周边各个部族的人纷纷表示愿意归顺我幽唐,不知陛下作何打算?”
  营帐内,薛仁贵跟李翊禀告着。
  “既然要归顺,就让葛青将他们收编了吧,若是不服从管理,格杀勿论。”
  “是!”
  薛仁贵正要退下,李翊就又喊住了他,给了他一张图纸说道:“让人立个英魂碑,将战亡将士们的名字都雕刻上去,不论官职大小,他们都是我们的英雄。”
  说完,李翊叹息了一声,感叹道:“朕是多么想从幽唐带走多少人出来,班师回朝时就带回多少人回去,但战争永远是残酷的,也不可能没有伤亡。朕能做的便是尽可能地减少伤亡,并给他们这份荣耀。”
  “只要是为国捐躯的将士,他们的名字全都刻在这“英魂碑”上!让他们被铭记,受后人的敬仰。”
  “这英魂碑将一直矗立在此地,见证我幽唐繁荣昌盛,见证我幽唐开辟前所未有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