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小文人 > 第55页

第55页


        崇祯皇帝翻身而起,重重的叹了口气。
        外间值守的太监顿时警醒起来,蹑手蹑脚凑近帘幕,听着里面的动静。
        现在是十七日的寅时了,是时候准备上早朝了。
        和那些不爱上朝的先帝们相比,大明当今的天子真是太勤勉了,登基以来就是日日勤勉。
        天没亮就开始的早朝就没怎么断过,而且大部分时候他都比臣子们更早到奉天门。
        上完朝后还要批奏章,还要听讲官讲儒家的大道理,还要召见内官外官,还要琢磨剿匪和平辽的方略。
        每天都要忙到亥时以后才能就寝,每天也不知道能不能睡上两个时辰?真是铁打的金刚也受不了啊!可这位天子愣是坚持了十七年!
        虽然现在才第八年,可是这一位三十岁不到的天子,已经是生出了几缕白头发,而且是那种灰白的颜色。
        那可真是日夜操劳,日理万机啊!放眼大明列祖列宗,大概也只有太祖高皇帝和成祖文皇帝才有这般的勤勉吧?
        不过更加难得的是,在这位皇爷如此兢兢业业的治理下,大明朝居然到了风雨飘摇,眼看就要亡国的当口了。
        “万岁爷,要喝水么?”值班太监轻手轻脚掀开帘幕,捏着嗓子,用轻柔的声音问崇祯。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刚才在床上的时候迷迷糊糊的,根本无法入眠,现在坐起来了就觉得头晕朦胧,浑身乏力。
        值夜的太监连忙端来了白水,递给崇祯。
        崇祯一饮而尽,问:“几时了?”
        “五更了。”太监回答。
        “该上早朝了……”崇祯叹了一声。
        他已经隐隐约约觉得大事要不好了,也不知道这早朝还有几日可以上?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难过得眼泪都快下来了。
        一旁值守的太监也不知道该怎么劝慰崇祯,只好招呼其他当值的内侍点上灯火,同时亲自帮崇祯皇帝穿上鞋袜衣袍。
        不一会儿,乾清宫里就灯火通明,宫女太监们在这凌晨时分,沿着长廊毫无声息的穿行忙碌着,似乎宫外正在发生的剧变,和他们没有一点关系。
        崇祯皇帝也和往日一样,净手净面,用了些茶点,很快就坐在了东暖阁的书案后面。
        书案上放着昨晚批过红的圣旨诏书,都是崇祯御笔亲批的。
        他是明君,当然不会让司礼监的太监代劳了。
        不过这些批好的圣旨诏书,还是得让司礼监的人等带着去上朝。
        ……
        “怎么才这几个人?现在都快巳时了,人都去哪儿了?我大明的京官都去哪儿了!”
        皇极门,天近巳时的时候,大明崇祯皇帝终于忍无可忍的怒吼起来了。
        皇帝似乎是有理由发怒的,因为今天来上朝的官员人数太少了,还不到一百五十人。
        这点人站在宽阔的皇极门外,显得稀稀拉拉的,怎么看都是一副大势已去,作鸟兽散的样子。
        由于崇祯的早朝上得太勤快,所以大部分的官员都受不了,上朝迟到是见怪不怪了。就是崇祯皇帝也拿官员上朝迟到的事情没辙……
        不是一两个人迟到,而是常常只有十几人几十人准点,其余的人不是迟到就是请假。
        崇祯皇帝也不能把迟到和请假的官员都开了,那样朝廷可就没官了。
        而且早朝的确累人,官员们受不了也可以理解,所以崇祯皇帝也不太追究迟到和请假——反正有事上奏的官员都会来就行了。
        可是今天不对了,都这个时候了,才来了不到一百五十,这也太少了吧?
        其实崇祯皇帝今天还下了一个命令,让文武百官跑过来募捐银子,可是他搞了十天半个月。
        才筹集了十万两的白银,还不如自己的那个忠臣曹鼎蛟贡献的八分之一,这让崇祯皇帝非常的憋屈。
        而且两日后就是李自成兵临城下的日子!
        大同,太子殿下已经知道了闯贼包围京师的消息,于是眼泪巴巴的看着曹鼎蛟,扯着曹鼎蛟的衣角说道:
        “曹大人,你能不能带兵去救救我父皇母后啊!”
        大同知府莫极宣,大同都指挥使杨九章也是一筹莫展,两个人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其实心里是不愿意去救援的。
        也幸亏闯贼没有打到大同,不然以他们手底下一万多兵马,还不一定敢跟人家打呢,反正他们投降的几率占很大。
        曹鼎蛟咧嘴一笑说道:
        “太子殿下放心,区区百万流贼而已,嗯,想要清剿他们虽然困难,可是救出陛下与皇后却易如反掌,臣愿为朱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按察司兵马都有,东进京师!救出陛下。”
        “是!!”
        董非,大壮,虎子,王二发这些人非但没有害怕,反而一个都是都是精神焕发,六千骑兵杀气腾腾的出发了,在六千骑兵的身后还有无数辆大车。
        送别前,小太子天真的问道:
        “这些马车是做什么的?”
        曹鼎蛟一脸认真的说道:
        “本官当然是要去拯救朝廷的栋梁(他们手中的银子),那可是本官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啊。
        殿下,你乖乖地待在大同,等我的好消息,拉钩!”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小太子露出了咯咯的笑容。

第六十三章拯救大明朝
        曹鼎蛟拯救大明朝的计划终于开始了。
        第一步,万事开头难,这是计划中最困难最容易失误的关键点,出了任何一点小小的偏差。
        都会让这头脱缰的野马失去方向,或者坠入悬崖,从此落入无边的黑暗,或者冲进田野,收获新的重生。
        辽东,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辽东大军终于是稳住了阵脚,尽管金兵的攻势很猛烈。
        可大明辽东大军也不是吃素的,如果是平原野战的话两三个大明士兵就能够换掉一个金兵,至于守城战的话,明军甚至可以打出1:1的伤亡来。
        祖大寿,吴襄,祖宽,吴三桂等名将猛将也在牢牢把守着关锦防线,双方互有胜负,可胜利的天平却逐渐向金兵所倾斜。
        后方出现大危机了,他们这边被金兵死死咬住,崇祯皇帝的求救信一封比一封急,叛军居然在宣府拥立了李自成为大顺皇帝,在李岩等人的协助下改组了内阁,大顺军正势不可挡的准备攻入京城。
        祖大寿也是眉头紧皱,不是他不想救援后方,而是他这边若是贸然退兵的话,绝对会被金兵发现。
        辽东大军中可不缺乏金兵的探子,到时候京城还没赶到辽东就全部丢完了。
        带兵少了赶去京城也无济于事,带兵若是多了又害怕金狗偷袭,可若是坐视京师被闯贼拿下。
        那么,整个辽东大军将会丢失所有的物资给养,还有每年这三百万两银子的平辽费。
        就算所有的辽东大军都投降金兵,可他们以后获得的待遇绝对不高,而且再也拿不到这么多银子了,所以辽东的将门也是汇集在一起的商讨此次出兵事宜。
        现在祖家,吴家,已经是关宁军中最大的军头,几百万的辽饷中,除去孝敬各级上官的部分,都由吴家支配。其中装进祖家与吴家父子口袋的,少说也有几十万吧?
        如果朝廷求救兵,蓟辽自然要放弃,关宁军要么护驾南走,要么投降李闯。
        不管是南走还是投降,一年几百万的辽饷肯定是没有了。
        所以辽东大军反对南迁的立场是可以想象的!
        不多时,外面有人说曹家派人送了一份书信过来,祖大寿也是奇怪的很,不过曹家也历来属于辽东将门的一份子,祖大寿就让人把书信送了进来。
        不打开不知道,一打开吓一跳。
        这书信居然是山西按察使曹鼎蛟亲笔书写,言道:
        “祖公亲启,如今北方之势糜烂,朝廷无力支付金银粮饷供给蓟辽重镇,辽东大军不管是投降后金,还是投降大顺,无非是沦为炮灰,不可再受到重用
        ……”
        祖大寿眉头一皱,然后惆怅的说道:“曹家那个小字辈倒是看得开,不过人家现在已经贵为一方大员了,而且出身于咱们辽东,倒是有些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