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小文人 > 第131页

第131页


        而辽东大军实际上就是军阀组成的部队,在军阀有需要的时候,他们能够形成很强的战斗力,以家丁为坚刀,直接突破敌军的大阵,然后将其打败。
        毫不客气的来说,一只纯粹由辽东将门家丁组成的部队,甚至可以在战场上硬撼后金最精锐的白甲兵,大家的装备和兵员素质都差不多,真的是很难分出胜负。
        可是往往到了国战之时,除非有必要,辽东的大将军们都是很惜命,珍贵的家丁更是他们的命根子,自然不会轻易的损耗了这些贵重的家丁。
        曹鼎蛟最后总结道:
        “大明朝必须要脱胎换骨,我们大明需要废除军户制度,重新改过募兵制度才能让大明的军队重新焕发活力。
        军户终究只是民兵,连兵都算不上,大明要之何用?
        所以微臣想出了一套府兵制和募兵制相结合的方法,大明每个府按照人口比例必须出抽调一部分青年入伍当兵两年以下。
        两年之后这些士兵退伍将会获得朝廷的一笔补助,没有退役之前是无法获得朝廷的军饷补助。
        那些兵马,微臣称之为预备役,哪怕他们退役之后,依旧会被官府登记造册。
        等到大明需要他们的时候,就将他们应招入伍,重新应召入伍后才会正式的享受到咱们大明正兵的待遇。
        还有一部分精锐的士兵和低级军官,则是在预备役中选拔,朝廷和他们签订一定年限的合同。
        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内,他们成为朝廷的正式士兵,享受正兵的待遇,甚至可以通过军功升职升官。”
        曹鼎蛟一本正经的将他的天朝征兵大法祭出,这是咱们华夏大天朝现代的征兵标准,募兵制配合征兵制,预备役和正式伇相结合。
        崇祯皇帝都被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了,曹鼎蛟这小脑瓜是怎么想的?果然不愧是文武双全曹鼎蛟,只不过他心中还在思量,这其中的阻力是不是太大了?
        天底下的军户何其多也?突然解散会让多少人失去饭碗?估计地方上不少中高级军官也不会答应,这对他们的损失太惨了。
        “此事有几成把握?那些千户所的军官们能答应吗?”
        “至少九成,因为刚刚微臣又想到了一个妙计,嘿嘿嘿。”
        曹鼎蛟脸上露出了灿烂的菊花笑容。
        “……曹爱卿,你确定不是毒计?”
        皇上好像被带坏了呢……怎么能平白污蔑臣的清白呢,曹鼎蛟感觉好委屈。
        s:好久没让同学们投推荐票了,今天想求一求,手上有票的话,麻烦各位了,给辛勤的小白喂饱一下可好?

第151章北伐
        第二日,南京大早朝!文武百官齐聚。
        关于朝会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周礼》中就有相关的记载。
        中华的朝会制度主要体现为君主作为权力核心通过臣下觐见的方式了解到国家机器运行中的故障与弊病。
        就明朝的朝会来说早朝也是其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
        因为早朝是一种皇帝固定的接见大臣的形式,因此在整个明朝的发展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随着明朝早朝制度的逐渐废弛,就形成了君王深居,不能及时获得外界信息,从而政治生活遭到了破坏。
        然后…咱们勤勉的崇祯皇帝又把这项传统给捡回来了,除了咱们太祖,还有永乐皇帝之外,似乎就是咱们崇祯皇帝最勤俭努力了。
        明代早朝现实门上“鼓三严”,在三通鼓后百官排队等着钟鸣开门之后入内。
        文武官员分为左右两列进入。
        待皇帝进入安坐之后,由鸿胪寺“唱”入班。此时文武官员左右两班齐进,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东上”,之后行礼,奏事。
        曹鼎蛟怡然自得的混入了辽东大军的队伍,祖大寿,吴老爷子他们这些武将跟曹鼎蛟倒是打成了一片,至于曹鼎蛟的顶头上司督察院都尉御使赵一阁只是略微冲着曹鼎蛟点头示意,然后就闭目伫立在门外了。
        曹鼎蛟微微还礼,至于其他六部长官还有那几位阁老,曹鼎蛟亦是打过招呼了。
        文武官员径渭分明,哪怕平常私交甚好的文武官员也没有站在一条线上,可曹鼎蛟一声不吭的就混入了武将的阵营,惹得不少人冷漠而视,甚至有人在轻声细语。
        因为穿着文官仙禽袍子的曹鼎蛟加入了一顿猛兽官服的队伍中,显得略微有些扎眼。
        “哼,野鸡飞入的豺狼窝,是禽是兽,还未两可。”
        “哈哈哈哈,兄台好文采,应该是禽也是兽,实在是可笑。”
        “喂喂喂,大家都少说两句吧,那是让人家曹蛮子听见了,担心他一巴掌把你们给拍死。”
        “哼,光天化日之下,他还敢杀朝廷命官不成,反了他了。”
        那位梗着脖子说到,不过他声音却是小了不少。
        “咚!咚!咚!”
        三通鼓后,悠扬长远的鼓声传到了百官耳中,大家整理了一下衣冠,这才依次鱼贯而入。
        明朝早朝所进行议论的事件极为繁杂,不仅仅涉及到国家中发生的大事,更是连细微小事也是由皇帝亲自处理,如盗窃财物等等。
        有明一代,皇帝废丞相,权力得到了空前的集中,自身对于事物的处理量也就日渐增加。
        这也就导致了在早朝中的所有事情都需要请旨,没有皇帝的指令是不可以所以实行。
        然而这种情况却催生出来的一种叫做内阁的东西,不过内阁首辅的权力还是不如以前的丞相,君权和相权要保证一个平衡点才能让国家安定。
        曹鼎蛟这下子没有再玩闹了,而是老老实实的跟在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赵一阁的身后。
        赵一阁用着细不可闻,却吐字清楚的声音说道:
        “今日朝中必定有大事发生吧,而且此事还不小。”
        曹鼎蛟微微一愣,然后笑着说道:
        “不管出什么大事,陛下一定能够解决,若是陛下不能解决,那么我们这些做臣子的人哪怕肝脑涂地也要替陛下决绝。”
        “要解决麻烦容易,要解决人心就难了,你好自为之吧。”
        赵一阁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没有多说什么,曹鼎蛟虽然属于他的属下,实际上却并不被他认可,若不是看在孔圣的面子上,自己之前若是碰到曹鼎蛟少不了狠狠的责骂一番。
        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够当上按察司的正使,至少要有个二甲进士出身吧?
        武将看资历,文臣看出身。
        我二甲进士就是瞧不起你赐进士出身,我前三甲就是瞧不起你二甲进士。
        文人都是相轻,更不要提文官了。
        早朝,曹鼎蛟虽然属于地方上的三品文官比京官低上一级,不过他本人深受皇帝陛下看重,再加上今年来接连地下的大功,所以给他安排的位置在中前段,仅次于六部尚书和阁老的后面。
        曹鼎蛟前些日子更是拯救了孔庙圣地,在文人之中算是积累下来了一点点声望,原本敌视于他的人少了不少。
        ……
        崇祯皇帝正坐在大殿,身穿明黄服饰的龙袍,与往日的不同就是崇祯皇帝的嘴角居然挂着一丝浅笑,或许是心情格外的好。
        文武百官开始奏事,噼里啪啦一大堆鸡毛蒜皮的小事,崇祯皇帝night性子将其处理,等到早朝进到行到一半的时候,曹鼎蛟都有点昏昏欲睡了。
        这和他想象中的不一样,怎么感觉和人家小公司领导开会讲话一样,毫无乐趣可言。
        这时候由北方的官员说道: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
        曹鼎蛟尴尬的看着这位大兄弟,这货居然把历史上四大讨贼缴文之一的神作稍加修改就拿出来了,这样的水军也太不专业了吧,这种枪手老子一千字只给五文。
        百官群情激昂,争的是脸红脖子粗,这个说军费尚且不足,那哥们说准备尚且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