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御医 > 第28页

第28页


  虽然是补补缝缝弄出来的东西,但是乍一看起来倒也挺像那么回事的。
  “这样的怎么可能戴得出去……”
  被安昇握着手戴上了只大爪子,楚闲一愣之后忙给脱了下来,摘掉面具后的小脸上也因不忿而泛起一丝粉晕。
  楚闲就不明白了,为什么安昇总喜欢弄那些毛茸茸的东西送给自己,前年入冬时那个大毛绒耳包,好歹是纯白色的他还能戴出去,这个爪子样的也太幼稚了!
  “那就不戴出去,来看这些。”
  将帽子爪子都塞在楚闲怀里,安昇又把他拉回了箱子旁边,把里面的东西一一放到榻上去,显摆完自己准备的之后,又把家里另外那一大两小准备的东西放到楚闲手里,比如安逸托友人从南方带回来的辟邪水晶鹰雕,安旭根据民间话本整理的案例故事,还有赵昭给全家人编的福穗坠子……
  “嗯……”
  楚闲和安昇一道盘膝坐在铺满了礼物的榻上,拿起这个打算摆在书房里,摸摸那个决定收起来自己私下看,至于那幼稚的帽子和爪子……还是锁起来吧,不然给五哥看到了,一定会划拉去给裴浩戴的!
  ……………………………………………………………………………………………………
  裕德二十五年二月十九,位于晟国西方边境的殷沛人叛乱,刺杀了晟朝所派总理殷沛九郡三大部族务的尤知府,晟国驻殷沛的五万军队被伏杀三万多,叛军占领殷沛九郡中的六郡,郡内晟国官员或被杀或被俘,余下人等退守最后三郡,十万火急的向朝廷求援……
  “殷沛前几天又叛乱了,官兵死了近四万人呢。昨天奏报一送到御前,父皇气的摔碎了他极爱的玉杯,偏还有个妃子恃宠而骄,撞到父皇的火头上,直接越过嫔级被降为了贵人。”
  年纪越大越八卦的五殿下,这会儿拉着自家伴读凑到了楚闲和安昇身边,神神秘秘的跟他们讲起了宫里的最新大事。
  “殷沛……西境边上的那个特设府?”
  安昇对晟国的地理只了解个大概,但楚闳说的这个殷沛九郡他知道的很清楚,那里是当朝四大贬官流放地中最远最苦的,也是最常发生叛乱的地方,过年那会安旭说起来的时候,他们兄弟俩还就吏治问题讨论过呢。
  “……”
  楚闲只知道殷沛是个地名,其他的就不了解了,只是在楚闳靠过来时习惯性扫了眼周围,见六皇子楚康和八皇子楚跃都离的挺远,不可能听到他们谈话的内容,安昇也对这个话题有兴趣,就一边瞄着靶子练箭,一边听他们谈话。
  “就是那个,父皇登基后第三年平定的殷沛,本是开疆扩土的丰功伟绩,却不料这二十几年来殷沛一直不太平,几乎五年一大叛,三年一小乱,都成了父皇心里的刺了,今天早朝时三位皇兄各抒己见,而大臣们不是附议皇兄们,就是坚持父皇以往的政令,根本拿不出抚殷沛的良策,父皇当朝发了好大一通脾气呢。”
  楚闳又凑近些跟安昇和裴浩咬耳朵,他也知道这些话不能落在旁人耳朵里,否则就是给自己招祸,所以是趁着这会儿靶场里人少,又特地把身边人都赶开了才说的。
  本朝皇子十二岁起在朝上列班听政,十五岁开府后正式办差,楚闳今年刚开始站在三位皇兄身后列班,就赶上了这么一场大叛乱,今儿在朝上看父皇把满朝文武都吓的战战兢兢的,楚闳对他的父皇更加崇拜了。
  “嗯,因为陛下让他和二殿下、三殿下都写一份平叛后抚殷沛的奏折,太子哥哥可忙了呢,心情也不好。”
  裴浩说话的时候情绪也挺低落的,他本来和楚闳商量好了,借着过两天自己生日的机会,求太子哥哥跟圣上说说好话,准楚闳和楚闲清明的时候出趟宫,跟他们一起去踏青折柳,这回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太子殿下忙于政务很正常啊,浩哥儿你这么难过干什么,太子殿下不是已经提前送你生辰礼了吗?”
  安昇对于楚闳和裴浩满脸的失望神情很不解,心想陛下又没让楚闳写奏折,他们俩这么苦大仇深的干什么?
  正想着,安昇余光撇到八皇子楚跃正在往他们这边瞥,但见他知机的没过来惹嫌的意思,所以安昇也只当没看到。
  “小浩本来想借着他生辰的机会,让大哥替我和七弟跟父皇求出宫恩旨的,他想咱们清明节的时候一起去踏青。”
  楚闳摸了摸已经鼓成包子脸的裴浩的头,自己也忍不住叹了口气,他只有每年祭祖、祈福、狩猎、避暑避寒的时候能看看这帝都的街景,还都是固定的那么两条大路。楚闲一直被母后眼珠一样的紧看着,太子大哥又是住在宫里的,他长这么大就没机会微服出去过,想想都觉得自己可怜啊。
  “出宫?”
  听到这里的楚闲一箭正中红心,然后垂下手转头看向了安昇,脸上虽然还是那副淡淡的表情,但一双漂亮的眸子闪亮亮的,清清楚楚的向安昇传递着‘我想去’的信息。
  “咳……三位殿下都是何见解呢?”
  收到了楚闲的‘明令’,安昇眨了眨眼开始想办法,而且不得不说,跟哥哥和小豹子一同去踏青野餐什么的,想想都觉得很美好啊。
  “三皇兄是依着父皇历年施仁政,免赋税,赈济乱后灾民的总策,答的中规中矩的,而大哥主张在这个基础上,将俘获的叛军分散后充到边境为军奴,再征国内奴籍人口充殷沛为平民,以和平方式将殷沛完全纳入晟国疆域,二皇兄则是建议平叛后以重典镇殷沛……这次被刺杀的尤知府,就是贤妃娘娘的亲庶兄,二皇兄虽然平素与母族人不亲,但耐不过贤妃娘娘总病着啊。”
  楚闳一见安昇的表情就知道有戏,别看这小子平时总是云淡风轻的,但骨子里的机灵善谋可不是一般人可比,而且越是使坏的时候表情越冷静。
  “我哥倒是真的对抚殷沛有些想法,或许能让太子殿下心情转好。”
  想起安旭亲手写下的那句先贤语——‘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安昇眯了眯眼睛,觉得哥哥应该会抓住这次机会,亲自试探一下如今的这位储君,值不值得他走上那条‘进’的路。
  安旭身为国子监成绩前百名的监生,是可以跳过府试举人科,直接参加会试考贡士科的,他之所以到了十五岁都不曾下场试考体验,就是因为不喜欢如今朝廷里的奢靡浮夸,不想庸庸碌碌的‘混’进去。
  而且今上这种好面子没锐气的大叔,也实在不符合安旭少年理想中的圣君明主形象啊。
  “正好我哥明天休沐,能去找旭哥谈呢!”
  裴浩一听是安旭有办法,就立刻又精力充沛起来,拖着楚闳就要回去给他家大哥送信去。
  而楚闲虽然没说什么,但随即又是一箭正中靶心,分明是在以行动表示他的不担心,这是多么赤果果的信任啊。
  “嘿……”
  被拖走的楚闳回头看看自家小七,再看看旁边不停往这边瞄的小八,有点无良的冲着安昇露齿笑,心想难怪七弟一直纵着这小子,他蔫坏蔫坏的样子倒是真挺招人稀罕。
  
  二十三

  殷沛叛乱这样的丑闻自然不会很快传到民间,但国子监是什么地方,全国近三分之二的衙内聚集地,真正的贵族学院啊,所以昨天圣上刚在朝堂大发雷霆,今天国子监里就差不多传的人尽皆知了。
  只不过军报毕竟是重要机密,所以学子们虽然知道殷沛叛乱,细节方面却是无从了解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借机表现自己的热情……
  “说朝廷增兵三万太弱势,应该发兵十万荡平殷沛以扬国威,他们倒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西疆边境属国杂多,殷沛叛乱一起,哪处驻军敢不严防?且正是春耕忙时府兵归田,军田谁种兵源何出?粮草辎重又从何处调配?殷沛守军正在固守待援,大军集结耗时又得折损多少兵卒?”
  被同课堂的某些衙们围着夸夸其谈了一天,还越说越想当然,饶是于潘耐性极好,散学时也忍不住拉着安旭抱怨了起来。
  于潘自小在宫中做伴读,那见识眼界自然不是寻常衙内可比,如今看着那些同年甚至师兄们好似井底之蛙的表现,他真是连敷衍的力气都给磨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