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极品公务员 > 第一百二十七章 必成气候

第一百二十七章 必成气候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听了吴副镇长的一席话,各位村支部书记心中都有数。会议是会议,落实又是另外一回事,吴韧照样是老办法,搞试点,以点带面。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人,吴韧选定四个村李刚、老蒋头那个村、镇中心经济开发区的周边二个村,他决定对他们实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凡事不可简单划一。

听说吴副镇长有请,毛庆明的老师邓老农技专家,带着二个年轻技术员和一些必要的设备一头就扎进了小浪镇,吴韧亲自陪同前往四个村调研。老蒋头以很高的礼遇接待了邓老一行,通过几天的实地察看及必要的技术手段,邓老关于四个村的计划方案出来了,他建议老蒋他们地处高位,单纯靠粮食生产不会有太大的提高,可以大胆尝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处于高位且缺水的土地可以改种药材,还可以开辟一个高山草莓育苗和种植基地,至于选种和技术的问题,他们可以全程提供帮助,那个老蒋头就是精明,连忙表态说绝对没问题,他马上着手进行。对于小牛村,邓老的意见是一些单季高位田一律改种良种玉米和花生等经济作物,优质田实行双季优质水稻+优质油菜,村集体的那片荒山“黄土坡”开发种植优质油茶林。其它二个地势平坦村吴韧意在培植种粮大户,实行土地合理流转,推广农业机械化操作。

老蒋头就是老蒋头,凡是他认准了的事,从来不肯落后的,李刚自然更不用说,其它两个村也在加紧进行,各村的互助协会也相应建立起来,吴韧的目的只有一个人尽其材,地尽其力,绝对不允许在他的农业副镇长期内小浪镇荒废一分土、一丘田,办法只有一个增加农业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农民兄弟只要有钱赚,尝到甜头,吴韧的模式自然就会得到推广。

春种秋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吴韧的“大胆构想”在收获的季节得到了充分的证实。高山草莓在县城各大超巿和水果商店卖得火热,高山云雾之中的纯绿色食品大受欢迎,还有慕名而来采摘的小青年、年轻的姑娘,周边乡镇开始跟老蒋联系种苗的事,早就盯上老蒋的药商,一到开挖的时候,就将收购的小货车早早地停在了那里,将地里所产的换成了手里一张张花花绿绿的钞票,纯朴的山民们脸上溢满了笑容,大家互相问候着,畅谈来年的种植计划;随着花生和油菜、油茶林的大面积推广,小浪镇一下子出现了二家榨油坊,整个小浪镇都让他们给炒得香香的,一桶桶植物油刚盛装好,就有人问津,供不应求,最擅长算经济帐的农民掐指一算,比他们以往的劳作第亩一下子就多出800近1000元的收入,他们岂能不高兴,怎么还会去荒废田土;小浪镇出现了专业的种田大户,犁田机、收割机相续出现在原野上,好一派繁忙的景象,有些在外面打工的壮年劳力开始回流……

自从冯梦兰走后那一年,黄姜公司秋后挖出几株来一看,块茎发育不全,产量不足正常预计重量的三分之二,于是公司决定第一年不挖(黄姜可以是一年生也可以是多年生),第二年因为市场迅速饱和,黄姜收购价格降到4—[TXT小说:umdtxt]元每公斤,与预想值的10元每公斤相差甚远,第二年又没挖,第三年就是跳楼价2。5——3元每公斤还得送到收购地点,这价格还不足以支付挖黄姜送货的开支费用,黄姜公司严重亏损,实在敷衍不下去了。与农户的用地合同是五年,尚有三年,再也没有领导同志前往参观考察了,公司每年还要投入一定的维护经费,拖实在不是办法。一边是老蒋他们大刀阔斧地搞中药材种植,一边黄姜公司的萧条现状,两个不同地处境,吴韧看中的就是原来镇属的那200亩茶场,如果能转换经营权,结果就会截然不同。吴韧反复思考后,觉得条件已经成熟,他想王中意现在就黄姜公司也需要给大家一个交待了,他需要一个台阶,吴韧就是看上了这点。吴韧找王中意商讨黄姜公司的事,他说与其拖到最后被动,党委政府不如主动“出击”,原来承包农户五年的地就退还给他们算了,黄姜也不用挖了,镇茶场的那200亩地就改弦易辙,如果有人愿意发展种殖业,可以廉价出租给他,这样既保住了面子,也算扶持了民营经济。王中意正愁公司的事,吴韧主动一提出来,加上他是主管农业的副镇长,反正黄姜公司已经榨不出任何“油水”,王中意就乐得顺水推舟,送吴韧个人情,也给自己个台阶,说这事就由吴韧具体去操作,至于租金的事,象征性的收点就行了。

讨了王中意的尚方宝剑,事情就好办了,因为事先邓老跟他说起过一个事儿,说是他有个弟子在某林苗研究所,新引进了一种水果品种突尼斯软籽石榴,市场畅销,供不应求,价格稳定在40—[TXT小说:umdtxt]0元每公斤,都是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邓老说仔细研究了品种,并到他们的实验地里实在考察了,他认为它很适合在小浪镇种植。邓老是专家,吴韧当然深信他的分析,他当时慨叹的是这事不能由政府来做,政府来做准砸,就像毛庆明的羊、小浪镇的黄姜公司,二来种植突尼斯软籽石榴也不能东一株西一株,一定也要有基地,要规模经营。既然邓老提到了黄姜公司就不能不引起吴韧的思考了,政府在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的事上,往往喜欢主观主义,甚至还有些人抱有另外的目的,但纯粹由农民自己来搞,又有很大的局限性,且从场地、资金、技术、抗风险方面都有欠缺,但这事如果由政府搭建平台,专家来指导,培养专业人士来做,结果又会怎样呢?随着思考的深入,吴韧心中的脉络越来越清晰,所以就有了上面他跟王中意的交流。

项目有了,基地是现成的,就只缺专业人士和资金了。吴韧装作不经意地跟五星村支部书记老蒋头一提起这事,那个精明的“官商”两眼就开始放光。他说吴镇啊,不如让他来做这项目。这个老蒋头,好事都想往自己头上揽,吴韧当场就打断了他的“美梦”,对于基地,冯梦兰已走,他不想犯第二次同样的“错误”,他暂时不需要那种撑六面的“政绩”,他要的是实效。老蒋说那好吧,吴镇我给你推荐个人准成,吴韧说那好吧,说说你的理由。老蒋推荐的人叫皮小二,一说到皮小二吴韧就气不打一处来,就是那个为了要取得蜗牛村200亩林地承包权不惜率领他的残疾人部队骑代步车围着村支部书记家转的家伙,甚至还要胁党委政府,看上去三大五粗,却手段卑鄙近乎下流。且还拖泥带水跟邓志明有点关系,这就让吴韧心中更不爽了,他将头摇头像泼浪鼓。吴韧说这个人他认识,不太合适。老蒋头大概也想起了什么,说吴镇,看人可不能凭一次、二次啊,表面现象下面一定要分析其真实动机。吴韧表示愿闻其详,老蒋说你别看那个皮小二牛高马大,心思也挺缜密的,自己办了个福利厂子,硬是解决了二十多个残疾人的吃饭就业问题,也实在不简单,就比方说上次蜗牛村的事,他也只不过想为他的残疾朋友们增加些收入和福利,当然他的那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吃老蒋头这一“唠叨”,吴韧的气就消了一半,原来他有隐衷,难怪上次在蜗牛村那些残疾人一冲上来,就大有“拼命”之意,吴韧开始还以为他们是凭借他们特殊的身体原因耍无赖,行强买强卖,欺行霸市之实,当初给他们的定论就是这群家伙简直就是一群“黑社会”……老蒋看吴韧的脸色缓和了,似有松动之意,就接着询询善诱,他说正因为他们是残疾人,可以得到各级政府和残联的关照和支持,解决一部份创业资金,二来他们是特殊群体,有些事也就没有了那么多牵牵扯扯,办起来就容易得多了,没有人敢跟残疾人“争食”,同时他们也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来打理他们的事业;三来不仅皮小二身强体壮,也很有经营头脑,只要引导得当,必成气候;四来也算是为社会减轻一些负担,关心残疾人事业。至于资金的事,老蒋说他可以出面斡旋,也可以他私人借些给他们……

老蒋头说得头头是道,看来皮小二人缘不错,如果真如老蒋所说,倒是可以考虑考虑。老蒋马上就要打电话给皮小二,让吴韧给拦住了,他说等等吧,让他考虑考虑,再说也还得跟邓老通通气。老蒋说那好吧,吴镇我等你的消息啊。

从老蒋那里出来,吴韧就给凌子刚打了电话,让他亲自调查皮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