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极品公务员 > 第一百八十一章 错综复杂

第一百八十一章 错综复杂



因为7。27事件,镇党委政府和当地群众关系比较紧张,很多干部对政府的“软弱”行为表示不理解,干部当中的消极情绪普遍,29日尽管恢复了正常上班办公,大家情绪都很低落,29、30日两天王中意忙于向县委、政府汇报工作,同时县委、政府也在开会研究小浪镇的问题。30日中午十点半许,王中意和吴韧都收到了县委汪书记转发来的信息,信息是来自一个自称小浪镇有血性的群众,他在信息上说:7。27事件以后,小浪镇党委、政府不思进取,干部作风涣散,到机关办事也找不到人,30日上午9:30起部分党政领导正在镇国地所的楼上聚赌,他以人性和良心担保绝对没有冤枉他们,如果汪书记不信的话,现在就可以派人核实,如有半句虚言,天打五雷轰云云。王中意看完信息铁青着脸,打了个电话给党政办主任,让他迅速赶到国地所,给他看清到底是哪些人在那里。吴韧说王书记,你消消气,让办公主任当众给他们念一念那条信息就行了,王中意点头应许。

下午三点汪思齐打电话让吴韧去一趟他的办公室,他单独向吴韧了解小浪镇的情况。于是吴韧一五一十地向汪书记汇报了7。27事件的真实情况和全过程,并谈了他个人的意见。第二天吴韧找到杨雄单独向他汇报思想,杨雄告诉他鉴于小浪镇的情况,县委决定派驻专门的工作组,同时要求所有小浪籍在苍梧县城工作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返乡做好亲戚朋友的工作,他们的工作一日不通,他们也就不能撒兵,一旦发现他们中谁有猫腻的话,决不轻饶。杨雄就是杨雄,他还是看到了问题的某些本质,吴韧便将他的一些个人想法向他作了汇报。

7月31日学校新址所在地的十三个村,也联名向镇党委、政府递交了请求将学校建在全镇中心地理位置的请愿书,也齐刷刷地加盖了十三枚红通通的村委会公盖,情况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8月5日,小浪镇全体村党支部书记在县城开会,县委书记和县长一起参加会议,这在小浪镇史无前例。很多支部书记在会上当场表态支持党委、政府的决定,一定做好不明真相的群众的工作,老蒋在会上的态算是表得最硬的,说什么他五星村如果还有群众上访和闹事的话,唯他是问,小浪村的党支部书记迫于情势也表态说他一定配合工作组做好群众的工作。会上汪思齐连说了两个想不到:第一是想不到小浪镇的小浪镇的村党支部书记觉悟如此之高,第二是想不到小浪镇的支部书记们能如此顾全大局。有了这些他认为解决7。27事件完全有把握,他宣布了县委关于向小浪镇派遣工作组的决定,要求他们配合工作组工作,尽快解决学校建设的问题和7。27事件的处理;杨雄在会上的发言,侧重于打击7。27事件中的违法行为,他阴沉着脸,说话“斩钉截铁”,丝毫没有回旋的余地,他说的只有一个道理“唇亡齿寒”,说今天群众敢阻断省道,明天就敢阻断国道,今天他们敢冲击镇机关,明天就敢冲击县政府,还有会把在座的各位根本不看在眼,如果不对他们的违法犯罪进行严厉惩处,各地将会竞相效尤。

8月8日,由吕副县长带队的工作组进驻小浪镇,工作组分为四个小组:调查走访组、法律宣传组、违法事实取证组、信息材料整理组,小浪镇籍在县城工作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也同日到小浪镇党政办报到,然后返回到各自老家所在有村。同日苍梧县政府在那个网站上发表了回贴:

苍梧县政府关于“小浪镇乡寄宿制学校”一帖的回函

XXXX网《XXXX》栏目组:

贵网调查函(X调字〔XXXX〕0678号)已收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书记汪思刘,县委副书记、县长杨雄作出重要批示,亲自交办有关部门,并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调查组,就群众投诉信所反映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现就信中反映的有关问题回复如下:

一、小浪镇教育事业基本情况

小浪镇位于我县的东北部,面积98.9平方公里,辖65个村、70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5万。现有初中学校5所、小学9所,XXXX年上学期,在校中小学生5448人。小浪镇是我县经济较为贫困的乡镇,办学条件十分落后,全乡14所学校,除1所小学申报合格学校外,其余的都没有达到合格学校建设标准。根据《清江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清江省教育强县(市、区)督导评估细则>的通知》(清政教督〔XXXX〕3号)要求:“每个乡镇的中心小学和一所以上的初中要建成寄宿制学校,寄宿生学习、生活条件得到保障”。小浪镇地形狭长,边远地方学生上初中路途远,冬季读书两头黑(天亮前起床,下午天黑后才回家),家长早晚接送学生十分辛苦,学生要求寄宿的愿望很迫切。而现有的五所初中学校无学生食堂和学生宿舍楼,都不具备学生寄宿条件。因此,在小浪镇建一所合格的寄宿制学校,既是上级政府的明确要求,也符合当地实际,顺民心,合民意,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二、关于寄宿制学校“加重农民负担”、“忽视家庭教育”等问题

为彻底解决小浪镇群众上学难的问题,我县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到了国家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项目,在小浪镇建一所寄宿制学校,而不是所谓的“全封闭寄宿制学校”,也不是“贵族式”的学校,而是真正的平民学校,是真正体现教育公平的学校。

(一)学校不收寄宿费。从XXXX年上学期起,我县农村初中学校寄宿生每人每期100元的寄宿费已全部免收。

(二)进行生活补助。为切实解决部分寄宿学生家庭困难问题,我县实行生活补助制度,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天补助2元,初中生每天补助3元,按春秋两季分学期进行补助,小学生每学期补250元,初中生每学期补375元。XXXX年春季,我县共安排家庭经济困难补助寄宿学生2177人,其中小学生22人,初中生2155人。同时,学校对寄宿生的伙食标准有严格的控制,学校食堂坚持服务原则,不准盈利。

(三)实行自主自愿寄宿。学生寄宿与否,完全由学生及学生家长根据实际自主决定,学校没有强迫。寄宿制学校同样可以读通学。同时,寄宿制学校不但可以解决远途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还可以加强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学生在校寄宿家长放心、安心。据统计,农村留守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外务工的农民要求子女上寄宿制学校的愿望十分强烈。至于寄宿制学校“淡化亲情”、“忽视家庭教育”的说法更是没有任何根据。寄宿制学校并不割断家长与孩子的联系,学校不是监狱,绝不限制学生与家长的自由交往与交流,周末学生就可以与家长在一起,就是星期一到星期五家长可到学校看孩子,学生也可以请假回家看望父母。

三、关于在新址建校的问题

小浪镇现有的五所初中学校占地面积都不足6亩,校园十分狭窄。学生连做操的地方都没有。镇中心中学三面环山,地质结构复杂,在此建学生食堂、学生宿舍、运动场地都需新征用土地20亩以上,那些土地均系基本农田,不符合国家保护基本农田的政策,也不符合国家新颁布的《全国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技术指南》关于学校选址“应避免处于山体滑坡、崩塌、地面沉陷、地面裂缝、山洪、泥石流等危险区的场地”的要求,且耗资巨大,建设成本高。准备建设的寄宿制学校的选址处于小浪镇的中心地段,是五星中学原来的校址,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周围都是空坪隙地,这个地方是目前小浪镇投资最少、最切合实际的校址。且这次建校不向群众派一分钱,派一个工,也不需要征一分地,拆一间房,完全由国家投资。为了谨慎起见,小浪镇党委、政府在征求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又于XXXX年7月23日专门召开了镇人民代表大会,对选址进行讨论表决。出席会议代表105人,其中赞成票80票,反对12票,弃权4票,9人缺席,以多数赞成通过了在新址建校的决定。镇中心中学所在地小浪村五组部分村民及学校旁边的部分个体商户认为在新址建校影响了他们的利益,对镇党委、政府有意见,不同意在新址建校,个别群众煽动少数人采取堵塞交通、冲击镇政府的非法行为,鉴于这种情况,苍梧县委、县政府已作出在思想未完全统一之前学校暂缓建设的决定,并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向群众做宣传解释工作,在认真调查研究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政策法律对问题作妥善处理。

苍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XXXX年八月八日

8月9日,王中意接到县委办通知,让他10日去参加省委党校的一个学习培训班,学习时间一个月。王中意走时和吴韧单独进行了一次谈话,他很有些伤感,原本一片好意,不想到弄出了这么大的波澜。“晚节不保啊——”王中意叹息着摇头,“我已经向县委提出了调离小浪镇的要求,这次县委送我去省委党校学习一个月,家里的事就拜托老弟你了。”王中意伸出手,一夜之间仿佛老了好几岁。“大哥,别伤感了,也许县委汪书记、杨县长自有他们的安排,对你的成绩,他们不会因为7。27事件一笔抹杀的,学习归来,也许就是你荣升的时候,不是兄弟我惦记着大哥你的位子,说真的组织上也该对你有个合理的安排了,家里的事,你尽量放心,有汪书记、杨县长高度关注,有吕副县长亲自坐镇指挥,兄弟我一定替你出了那口恶气。”吴韧连忙赶上去握住王中意的手,人在失意的时候是最需要友谊的。“那就好,知我者,吴韧也——”,“兄弟,拜托了,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切尽在不言中”两只手紧紧相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