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极品公务员 > 第一百八十五章 稳中求升

第一百八十五章 稳中求升



7.27事件县委汪书记除了参加了几次会议,作了一些指示,偶尔过过问外,其它的大都是杨雄在具体安排操作,俨然他杨雄就代表了县委常委发号施令,杨雄话一出口,倒也雷厉风行,政法部门不敢丝毫松怠,在苍梧他说话比汪思齐说话更有分量和效果,7。27事件因为属于群体性事件,杨雄指使县政府向市委市政府只报喜不报忧,后来因为处理及时得当,得到了市委政府的高度评价,作为典型事例被编进市委机关内参,杨雄算是又露了一回,当然作为关联体的小浪镇,在年底的考评考核中,因为县长的“据理力争”并没有因为7。27事件而受影响,吴韧早就出了安民告示说当年的目标考核如果能进全县前三名的话,年终给同志们加发资金,县里奖励1000元,镇政府同样奖励1000元,小浪镇干部群情激奋,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都处在全县前列,后来果然在全县的目标管理考核中排到了第三名,吴韧兑现了他的承诺,连王中意都不得从内心里佩服和感激,这也为他提供了政治筹码。这是后话,暂不赘述。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7。27事件以来,吴韧主要是向杨雄汇报工作,似乎跟汪思齐接触的机会不是很多,书记和县长的关系本来就微妙,最近又听说汪思齐有调市政府任副市长的传言,吴韧觉得应该好好培养加深一下感情了,如果真因他去了市委市政府再去跟人家套近乎,那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在官场上混,最重要的是上面有人,而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杨雄是手段强梁,办事风格辛辣,且社会关系复杂,什么样的人都敢交,什么样的朋友都有,这种□□势熏天的时候,那是疯狂至极,天生的土皇帝命,一旦出事,那就是大厦倾倒,树倒猢狲散,身家性命不可保;而汪思齐是老谋深算,稳中有升,按规则办事的人,往往爬得快,再加上他的根基本来就不在苍悟。吴韧将书记县长作了一个比较,他认为对杨雄那是短线投资,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对于汪思齐那将是长线投资,而现在正是他投资的好时机。正在吴韧有此想法的时候,汪思齐的电话就来了,这让吴韧差点乐翻了天。

次日上午九点三十五分,吴韧陪同汪思齐登上去北京的班机,这次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要去哪里,吴韧的口袋里装了一张三十万的信用卡。下午在酒店小睡了片刻,汪思齐告诉吴韧说等下他有个同学过来接他们,一起去看件东西,吴韧问汪思齐是带卡还是带“硬通币”(人民币),汪沉吟了一下说那就“硬通币”吧,吴韧去银行一次性提了十万,放在他的背包里,当他返回酒店里,汪思齐的同学也到了,简单地寒暄后,三人开车直奔什刹海方向,去见一位古玩商,因为汪思齐想买一套“永子”围棋。

什刹海的味儿,藏在碧湖绿柳间的清新里,藏在灰砖黛瓦间的严整里,藏在鸟笼棋局间的闲适里。这个“味儿”,可说是风度非凡,丝丝入扣而又从容不迫,是非经历千年洗礼的古都所不能得的。

靠近岸边的湖面开满了荷花,阳光照射在粉色的花瓣上,让人能清楚地看到花瓣上的经脉,荷花立在墨绿的宽大的荷叶间,好似芭蕾舞演员足尖点地,仪态万方。

透过车窗远远望去,远处飞檐赤柱的亭台楼榭与近处的荷花相呼应,湖边波光潋滟,游船点点,湖的西岸杨柳依依,随风曼舞。

湖边的树阴下,几位老爷子摆开棋局,鏖战正酣,只见其中一位老者,摇着扑扇,穿着宽大的背心,裤脚挽至膝盖处,身边不时闪过三轮车夫,上身黄坎肩,下身收脚裤,足登“千层底”,肩上搭一条毛巾,车蓬或红,或黄,黑色车身,黄铜车把,橙黄的绣花坐垫,锃亮的电镀瓦圈,透着精神,丁零零,——清脆的铃声和着“借光了您哪”的吆喝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

一串串车流就像一条条流动的彩练,飘忽在胡同里,点缀于绿叶老槐之间。

汪思齐那位同学看他看得有些呆了,笑了笑说:“思齐,这里不仅有躲在胡同里的中国传统民间文化,还有弥漫着红尘和喧嚣的都市酒吧。这里不仅有百姓破旧的小院,也有达官贵人辉煌耸立的红墙丽宫。离酒吧一条街不远,就有古玩市场,一些绝迹北京街头多年的民俗玩意儿都可以在这里寻到。卖小人书的,吹唐人的,捏面人的,缝小布驴、布老虎的,做风车的,应有尽有。”

“坤林,(汪思齐同学的名字,听说是省里某要害部门驻北京办事处主任)你这位玩古董的朋友是怎么认识的?”汪思齐不放心地问。

“我的书记大人啊,作为省XX部门驻京办主任,如果不认识几个玩古玩的朋友,那就是不称职,这年头跑‘部’‘钱’进也好,结交上层也罢,越是有头有脸的越认识古玩、字画,领导急用时搞不到真东西,我也甭在北京混了,你忘了我是干什么的,要不是看在老同学的份上,我才懒得管你的事呢,这下准能捞个市长什么的当当了吧,兄弟什么时候还得沾沾你的光呢。”

“哪里,坤林兄弟笑话我了,这次能捞个副市长就算是烧高香了。”

“思齐,慢慢来吧,也别太心急,现在的官场啊,一味追求政绩、GDP、城市建设,并不见得都能见效,按规距办事,稳中求升那才是最快的。”

“坤林,我就羡慕你小子身上这股子灵气,全班就数你头脑最好用。”汪思齐赞赏地说。

吴韧心想,“哪个驻京办主任在北京混几年都得成为京油子,港商来了,领导家属来了,哪个不得陪着游王府,逛老街,访古刹,观故宫,登城楼,转胡同,尝佳宴,泛轻舟。”

奔驰车七拐八拐钻进了龙头井胡同,这里南起平安大街,北至恭王府,柳荫街,是老北京胡同游的□□地段。只见胡同东头竖立起一口带有轱辘的古井和一座有楷书篆刻着“龙头井”三个大字的汉白玉石碑。

北京城旧时就有“东富、西贵、北贫、南贱”的说法,富商多住在东城,达官贵人多住在西城,北城是普通老百姓,而南城住的就是那些行走江湖的打把势卖艺的人了。所以什刹海一带居住的多是当官的皇亲国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