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澳洲风云1876 > 第647页

第647页


        毕竟婆罗洲那么大,一个省多则三四十万人口,少则十几万人口,人口实在是太少了。
        经过10多年的锤炼,昆士兰移民部门具备很强的调节能力,相信能够消化如此多的移民人口,促进婆罗洲经济更上一层楼。”
        “嗯,嗯,看来用心了,不错,最后一个文件呢?”
        “回禀老爷,这是德属东非公司发来的一个函件,要求就马拉维地区边界划分举行双边会谈。”
        “哦……”
        李福寿顿时来了兴趣,坐起身来挥了挥手让李思忠退下,从中翻找出这篇文件看了起来,片刻之后,嘴角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
        这个德国著名冒险家卡尔-彼得斯很有意思啊!
        在李福寿表达出高度重视马拉维湖及周边地区的态度之后,非洲远征军迅速出击,派遣一支700人的队伍率先抵达该地区,随后陆续有2000多名移民抵达,抓捕土著劳动力在该地区建立定居点,开垦烧荒,组织人员下河捕鱼,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这番大动静,终于引来了德国人的关注。
        德国势力也就是19世纪80年代才进入该地区,迄今为止,德属东非地区白人移民也就是5600多人,其中有一半,都是这两年才刚刚进入该地区,超过8成都聚集在首府达累斯萨拉姆及附近城镇。
        他们对于马拉维湖及其周边地区控制力薄弱,偶尔会派遣考察队前来勘测地形,摸底部族人口和地理风俗情况,至于殖民开发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如今统治德属东非的是德国东非公司,而非政府性质的总督府,这是一个性质接近于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殖民性质公司,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但是没有舰队,而是有一个规模不小的货船队。
        在非洲殖民,昂贵的舰队就是稀罕玩意儿,基本上用不到(除了殖民者之间的战争)。
        在柏林会议达成的共识中,这种私人性质组成的殖民公司,占领的地盘也是得到国际承认和保护的,因为这些公司的背后,往往站着强大的欧洲大国。
        卡尔-彼得斯就是德国东非公司的最大股东,也是事实上的话事人,这是一个敢于怒怼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狂人,也是著名的冒险家,更是一个见利忘义之徒。
        李福寿手上拿的正是德国公司出示的正式函件,盖有该公司特有的火漆徽章,是一份正式磋商邀请函。
        在这份邀请函中
        卡尔-彼得斯大言不惭的将整个马拉维湖及周边地区约模2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都归于东非公司所有,声色俱厉的要求昆士兰遵守国际共识,尊重德国东非公司财产所有权,明智的退出该地区。
        具体问题,要在划分边界的商谈中解决。
        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李福寿分明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到另外一层意思;
        这块地方是我的,你想要那得拿钱来,一切都好谈。
        果然,不愧是怒怼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狂人,明知道本爵爷不是好相与,竟然敢敲诈到我的头上来了?
        德国东非公司虽然是殖民性质的公司,但成立不过仅仅几年时间,还没有英国东印度公司那样极其深厚的实力,能够发起几万人规模的战争。
        充其量,其只拥有不到500人的常备武装力量。
        若是有发动战争的需要,德国东非公司能够从本土雇佣大量战斗力强劲的德国雇佣兵,这是他狂妄的本钱。
        但公司就是公司,以追逐利润为主,这一点是永远改变不了的。
        “有意思,找时间要会会这个卡尔-彼得斯。”
        李福寿放下了手中的正式函件,这种函件只要回复一个意向就好了,正式举行会谈还要另外确定时间,拖上三五个月到一年都有可能。
        若是谈判不顺利,摩擦之后再谈谈,完之后再摩擦,那拖延下来的时间就没数了。
        不着急,放一放再说。
        等到下一船移民抵达,全部都放到马拉维地区,定居点建的远远的,先把周边的一圈占下来再说。
        比人多,华夏移民过来能把德国佬屎都吓出来。
        这半点也不吹牛,以大清国不精确的四万万人口统计,在没有计划生育的情况下一年出生多少人口?
        一千五百万只是底线,花两三年功夫生出一个德国人口来,当真是小菜一碟,就问你服不服吧?


第512章大难不死
        河口镇上
        从昆士兰抵达莫桑比克的大船队,不但带来了海量物资,同行还有6000多移民,除了2000多移民前往马拉维湖区之外,剩下的都散布在首尔附近的城镇,在河口镇也有不少。
        这些华人移民的到来,有做工的,有经商的,有做小买卖的,有做手艺的,令河口镇平添一份生活的烟火气,再也不是军人和黑奴的单调色彩,变得生动起来。
        “哎哟,先生,您进来歇歇喝口茶吗,我们这里红茶,绿茶,毛尖乌龙茶样样都有,保证都是华夏最正宗的口味,不是那种印度货拿出来蒙人的,要不要歇歇脚来一壶茶?”
        “好吧,来一壶香片就行了。”
        “得勒,您请随意坐,一壶香片马上就到。”
        茶馆伙计殷勤的将客人迎进门,张口冲着里面吆喝了一嗓子“三个便士的香片……一壶勒”,客人阻止不及,便脸色郁闷的坐下来不吱声了。
        茶馆伙计送上两个小碟子,一碟香蕉片和一碟腰果,这是喝茶时吃着玩儿的茶点小吃,莫桑比克盛产腰果,这玩意儿太多了,非洲土著人都不稀得吃。
        结果到华人移民手里炒制出来,那叫一个喷喷香。
        所以非洲不是没好东西,而是有好东西当地土著也不会弄,更懒得钻研,日复一日就这么对付过下去。
        湖里海里到处都是鱼虾蟹,既不会捕也不会烧,山里林子里到处都是野果,野香蕉,非洲土著不会培植优良品种,平原丘陵到处是肥沃土地,可种地的手艺渣到不能看,连蔬菜都种不出来,100多年后依然是这样。
        只有从大吃货帝国来的移民,才能够善加利用各种资源,腰果就是典型的例子,炒制出来做小吃棒棒哒。
        这位客人摘下头上的草帽,在四方桌边坐下。
        此人赫然是葡萄牙人的贵宾盛叶云,他穿着一身普通的白布大褂子,除了气质儒雅以外,与街上来来往往的华人移民没什么不同。
        他不是被踹下海了吗,怎么会流落到河口镇上来?
        这就得说回到那个不平凡的夜里了,德国“黑森”号巡洋舰仓皇躲避战火的时候,将两个上船的葡萄牙人代表一脚一个踹到海里,然后开着军舰一溜烟的跑远了……
        那位总督大人身边近侍可不会游泳,从军舰掉下来以后翻个泡就不见了,盛叶云倒是会些水性,呛了几口水以后勉强浮出了海面。
        此时距离莫桑比克岛已经有6~7公里远,那照亮半边天的熊熊大火依然清晰可见,沸腾的海水却传导不了那么远,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原本凭着盛叶云这种三脚毛的水性,在小沟小河里扑腾两下还可以,掉到大海里纯粹就是作死,而且还距离海岸那么远,几乎十死无生。
        兴许是老天爷眷顾,不知过了多少时候
        就在盛叶云觉得自己无法支撑时,海中飘来一片破木板,这让他救命稻草一样的紧紧抱住,再也不肯松手,随着海浪载浮载沉。
        当双脚踏上坚实的海岸,已经是深夜不知几点,四周夜色漆黑一片,极度疲累的盛叶云一头栽倒在海滩上昏死过去。
        再次苏醒时,他是被炙热的阳光晒醒的。
        起身茫然四顾,视线中已经没有惨遭炮火蹂躏的莫桑比克岛,眼前只是一片银白的沙滩和湛蓝大海,背后则是郁郁葱葱的海岸丛林,完全不知道身处何处?
        盛叶云挣扎着找到了一处入海的溪流,喝饱了水又吃了几根野香蕉,终于缓过气来,开始冷静考虑自己的处境。
        反复思量之后